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研究室内空气污染的高层分散效应。对宾馆和居民住宅10层以上楼盘的室内积尘的粉尘分散度采样检测,分组测定随楼层递增10层、10-层、15-层、20-层和30-层楼高的粉尘分散度。经偏斜度统计分析,随楼层增高分散度呈对数递增趋势,相关系数r=0.9557。随着楼层的增高粉尘分散度增高,颗粒物粒径有变小的趋势。而小粒径颗粒物的百分比增加,将加剧人体的健康危害。对30层以下的楼层而言,通过入住高层住宅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暴露危害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室内空气污染的高层分散效应的研究,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和治理可吸入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将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换气量对地板送风房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了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影响因素,建立了关于颗粒物浓度的模型,求出其分析解,并提出"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因子作为反映房间颗粒物浓度衰减速度的参数.基于该模型的解析结果,发现换气量是通风时对房间颗粒浓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间地板送风全比例模型房间内进行了实验,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能正确有效地预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大换气量可以使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且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人们每天2/3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我国,虽然人们对大气中细粒子的研究比较系统、深入,然而对室内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报道却很少,作在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和昌平区选择了19个家庭,分别对其厨房、客厅和卧室的室内空气中TSP,PM10,PM2.5和PM1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且对室内空气中粉尘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们每天2/3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我国,虽然人们对大气中细粒子的研究比较系统、深入,然而对室内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报道却很少.作者在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和昌平区选择了19个家庭,分别对其厨房、客厅和卧室的室内空气中TSP,PM10,PM2.5和PM1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且对室内空气中粉尘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市冬季某研究生高层公寓为监测对象, 通过1 min 时间间隔同步监测, 研究了不同楼层室内外空气中颗粒物PM1、PM2.5、PM10以及总悬浮颗粒物TSP 的质量浓度、分布状况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西安市冬季高层公寓存在严重的颗粒物污染, 室内粗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为(65.5±20.0)~(142.0±16.9)μg/m3, 略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但室内细颗粒物PM2.5及超细颗粒物PM1分别为(52.2±14.3)~(111.5±12.2)μg/m3和(50.6±13.9)~(108.7±11.9)μg/m3, 其中PM2.5质量浓度占总悬浮颗粒物TSP 的50%以上;室外以粗颗粒物PM10为主, 楼层高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与现代生活引发的室内空气污染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据有关资料分析,现代人平均有80—90%的时间在室内渡过,而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如CO2、VOCS等浓度要高于室外2—5倍。因此,有关专家认为,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1、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分类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物质,按其状态划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颗粒污染物。主要指空气动力当量直径≤10um的粒子,也称可吸入颗粒物,如粉尘、纤…  相似文献   

7.
人工气候室内呼出气溶胶颗粒物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全尺寸人工气候室内,置换通风条件下,人体呼出气溶胶颗粒物在室内竖直、水平方向的分布以及人员暴露情况.采用一套气溶胶发生系统产生近似人体呼出粒径范围的多分散颗粒物,采用高精度的气溶胶光谱仪测量室内颗粒物的分布,采用一个具有呼吸功能的暖体假人以及一个自行研制的暖体假人来模拟真实人体.结果发现,在距离发生源较近的位置,颗粒物在呼吸区高度有"自锁现象"发生;而在远离发生源的位置,颗粒物沿高度方向呈现下低上高的两区分布.人体对颗粒物的暴露量与人体距离发生源的位置有关,人体周围上升的热羽流有助于减小人体对颗粒物的暴露量.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点为例,研究了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污染现状和相关性.结果表明: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_(2.5)),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尤其是在春、冬季节易导致污染天气.大气扩散条件不佳,颗粒物质量浓度越高,细颗粒物(PM_(2.5))在可吸入颗粒物(PM_(10))中的比重也越高.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具有较好的统计相关性,两者可能具有同源性,在环境空气污染中的变化规律相似,有可能遵循相同的迁移转化规律,可以进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点为例,研究了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现状和相关性.结果表明: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尤其是在春、冬季节易导致污染天气.大气扩散条件不佳,颗粒物质量浓度越高,细颗粒物(PM2.5)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的比重也越高.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具有较好的统计相关性,两者可能具有同源性,在环境空气污染中的变化规律相似,有可能遵循相同的迁移转化规律,可以进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0.
雾霾问题是当前危害中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严重环境问题.由于雾霾天人们倾向于逗留于室内,室内空气质量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中拟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雾霾天采集的室内灰尘的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在中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河北省保定市、雾霾污染相对严重的时间段选取不同日期采集了一系列室内灰尘样品.之后,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雾霾天室内灰尘的化学组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实验结果表明,室内颗粒物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通过和标准物的红外谱图的对比,发现无机盐成分主要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铵盐等.对于有机物,笔者发现浮尘中存在蛋白类物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雾霾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力 《科技咨询导报》2008,(23):144-144
本文在对室内空气污染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人造板材中甲醛的释放周期;当室内有固定污染源时,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分布以及扩散程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现代建筑采暖和制冷一般都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当系统机组安装在中间楼层或楼顶时 ,系统的振动和噪声对下面楼层的影响较大。文章对某办公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进行了测试分析 ,发现热泵和水泵机组及管道的振动隔离不合理 ,以至引起楼板较大振动 ,并通过管道向各楼层传递。测试结果为下一步的治理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室内臭氧和甲苯两种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依据臭氧与甲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环境舱实验监测臭氧与甲苯共同存在时,两者浓度的变化以及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实验研究发现臭氧与甲苯发生了氧化反应,加快了臭氧的衰减;通入甲苯后,计数中径0.27μm以下颗粒物浓度出现明显增加,在颗粒物浓度达到最大值时,0.27μm以下颗粒物总数占总颗粒物的99.57%.室内臭氧和甲苯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包括超细颗粒物在内的可吸入细颗粒物,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多带有中央空调的写字楼里,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在一间敞开式的办公室内工作,每人面前一台电脑,臭氧、电磁辐射与电子雾等污染伴着机箱风扇的阵阵热浪,混着污浊的空气释放向工作中的每一个人。虽然端坐在所谓舒适的办公室内,但室内空气质量差,让人头痛、胸闷,甚至咳嗽气喘,天长日久,对健康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大气污染已引起世界范围的殷切关注;并且成为世界共同研究的课题,其中细颗粒物污染已成为首要问题。而伴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注重室内空气品质,因此,室内PM_(2.5)污染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室内PM_(2.5)污染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关于室内PM_(2.5)暴露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吸烟是室内PM_(2.5)的主要来源;吸烟时会使室内PM_(2.5)暴露水平显著升高;烹饪会使室内PM_(2.5)暴露水平严重超标;人员活动产生的细颗粒物强度取决于室内的人数、活动类型、活动强度等;室内PM_(2.5)暴露水平受室外影响较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呼吸道内可吸入颗粒物初始位置与输运特性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基于Weibel-23级肺结构的G3~G5级呼吸道模型.采用CFD-DEM方法模拟了球形可吸入颗粒物在呼吸道内的径向平面运动,分析了抛物面型速度进口条件下局部呼吸道的气相场速度分布特点和颗粒物在径向平面内分布位置、速度和颗粒物初始位置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模型入口中部的颗粒物在G4级壁面附近浓度较高,这是G4级呼吸道壁面产生沉积的原因,入口壁面附近的颗粒物主要分布在G4级中央偏分叉外侧分区;入口中部的颗粒物在G5级外侧分支内呼吸道外侧浓度分布较高,入口壁面附近的颗粒物位于呼吸道中部;入口中部的颗粒物在G5级内侧分支中主要分布于壁面附近和涡的边缘,而入口壁面附近颗粒物仅出现在涡的内部.  相似文献   

17.
彭放  叶勇军  唐果 《科技资讯》2007,(19):83-84
缠述了室内装修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了新装修建筑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衡阳市选取了30户住宅和30间办公室,对它们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获得了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的污染特征,并分析了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原因,提出室内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冬季大气沉降尘粒度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兰州市冬季大气沉降尘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参数的分析,认识其可能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发现兰州市大气沉降尘粒径主要为10-50μm,各个采样点的PM2.5和PM10贡献突出,说明兰州市颗粒物污染严重.研究表明兰州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主要为生活燃煤和汽车、工厂产生的废气;粒径〈50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空气搬运作用迁移而来的黄土粉尘等;粒径〉50μm的颗粒物主要是由人为引入或由特大尘暴使大颗粒物近源搬运的结果.不同的功能区中,工业区内污染最大,其次为生活区和其他区.从整体看兰州市的4个行政区内大气沉降尘粒度特征有较大的相似性,除了受生活、汽车、工业以及黄土高原的影响外,兰州城市整体布局存在较大缺陷,工业区和生活区混杂、密集。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抚顺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燃煤锅炉改造前后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分布规律,为抚顺市综合整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抚顺市实时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Origin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其分析,采用Fluent软件模拟燃煤锅炉改造前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分布情况.结果 2014年1月、10月、11月、12月,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最为严重,日均值超标率均达到40%以上.24小时中PM_(2.5)的质量浓度有两个峰值,最大值出现在21时,次值出现在9时,15时质量浓度最低.而按照综合整治方案改造抚顺市的燃煤锅炉后,PM_(2.5)的质量浓度也有了明显的降低.结论冬季污染严重的原因是冬季采暖燃煤量大,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大,加之气象扩散条件差导致污染严重.改造燃煤锅炉后,可以有效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的影响规律,在7.6 m×5.6 m×4.6 m(长×宽×高)的试验空间内,使用旋流施放装置向送风管道内施放示踪剂、控制送风量和采用立体多时段采样化学分析法,对不同送风条件下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有害颗粒物通过通风管路进入室内,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有明显的影响,随送风量增大,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对均方差减小,平均浓度、危害面积以及危害体积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颗粒物污染事故发生后,为减轻受影响建筑室内的危害程度,及时关闭送风是有效处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