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月祥 《科技信息》2013,(24):448-449
在电力系统中,存在两种能量形式:一种是可以直接转化为其他能量的电能,称为有功;一种是设备初始化时消耗的能量,当设备初始化完成后这部分能量就留在电网里,无法转换为其他能量,称为无功。在用电设备中,电阻性设备消耗的是有功。凡是用绕组和磁铁组成的,在交流电路中产生电和磁交变的功能,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有部分磁能仍回复到电能,那部分电流没有消耗有功功率,称为感性无功功率。在电容器两块极板间产生充放电,电容电流不消耗有功功率,这个电流引起的功率称为容性无功功率。对于整个电网来说,无功功率要与实际消耗平衡。如果无功消耗过多,也就是说电网无法提供足够的无功功率,则会导致电网电压过低。如果电网产生了过剩的无功功率,则电网电压升高。为了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我们需要对无功进行补偿,以达到平稳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电网日趋复杂,低压用电负荷日益增长,大量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流动形成线损,降低了电能的电压质量和电网经济效益。为此,本文就无功补偿原理、控制策略、经济效率及措施进行了阐述,同时通过10kv配电线路实例计算分析,说明降低电能的电压质量和电网经济效益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刘锐 《科技信息》2008,(32):354-355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电力的需求日趋增长,对电能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压质量对电网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对保证用户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与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电压与无功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可知,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对提高电压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合理使用补偿装置及科学选定补偿容量,会在供电质量范围内合理的提高电压,产生节能效益,确保电能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电网系统的建设。电力系统负荷的快速增加对无功补偿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地上升,电网无功功率的大量存在,致使无功补偿迫在眉睫。本文将对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在发电、变电、配电、送电等诸多环节,无功补偿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利用新能源发电以及工业生产等多领域内,也逐步实现了它的价值:无功补偿技术,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通过说明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应用现状,来阐述在电网中进行无功补偿的重要性。并同时说明了无功补偿的原理、作用,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吴思远 《科技资讯》2011,(32):110-110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是提高系统运行电压,减小网损,提高系统稳定水平的有效手段。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电力系统无功电源的合理配置和对无功负荷的最佳补偿,不仅可以维持电压水平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而且可以降低有功网损和无功同损,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经济运行。本文通过对无功补偿进行了总结,积累海南电网运行的特点,对无功补偿的问题进行的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电力系统公用电网中出现的无功功率,是电网本身的运行规律所决定,但它给电网运行带来了许多麻烦。无功功率是一种既不能作有功,但又会在电网中引起损耗,而且又是不能缺少的一种功率。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无功补偿的原理,指出电力系统无功动态准确补偿是在对系统参数准确测量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传统的单片机由于受运算速度和精度的限制,难以完成电力系统对精确性和实时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带电力监测的无功动态补偿装置,采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作为总控制器,克服传统的单片机计算速度慢、精度低的缺陷.并能实时监测电网中的各项指标,在满足无功补偿的前提下,防止误动作,从而可有效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肖洪杰 《科技信息》2007,(15):222-222
无功功率补偿是保持电网高质量运行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当今电气自动化技术及电力系统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力系统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功补偿作为电力供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装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我国整个电力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该文主要在简要介绍无功补偿的概况后,进一步探讨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最后提出我国无功补偿的技术发展前景及需注意的问题,从而使无功补偿技术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交-交变频主传动在运行过程中将产生与输入频率及相数相关的特征谐波以及与输出频率及相数相关的旁频谐波等高次谐波和电压波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考虑到工程投入的问题,设计了STATCOM+FC补偿方案,采用基于DSP的全数字化控制器,控制器响应时间≤10 ms,系统响应时间≤20 ms;能使系统平均功率因数达到0.95以上,谐波电流和电压波动优于国标允许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经济、科技正在逐步向国际高端的水平发展,在他们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电力事业也正如火如荼进步着,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的问题,目前广大的用户对电能的质量以及可靠性能等方面有了很多新的要求。很多动态的无功补偿设备营运而生。电力电子装置不仅可以发送而且还可以吸收无功功率,同时自身就能产生无功。但是目前此项技术还没有很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无功在电能传输、维持电网电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系统传输较多的无功会较低变压器的利用率,也会减小电网的传输能力,因此电力系统无功的平衡就显得尤为突出,对无功需求较大的地区进行合理的无功补偿也是在电网和经济发展应该合理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电力系统无功综合优化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合理地进行电力系统无功电源的配置,是保证电力系统电压质量、降低有功网损的重要措施.本文从规划角度出发提出了在保证电压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少无功设备投资为目标、综合考虑多种正常运行方式与多种事故运行方式的“无功最优规划”方法.本方法主要特点在于在优化补偿中,根据我国电力系统中存在大量固定分接头变压器的实际,充分利用了系统中各种现有调压手段的配合,同时考虑了事故运行方式下的负荷静态特性及补偿设备的无功出力与电压的关系,使所得出的无功补偿结果更为经济合理.为了克服初始潮流收敛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省时的“PV”起步潮流计算方法.在以线性规划逐步逼近非线性规划的迭代过程中,采用了小步长调整手段,这不仅保证了优化迭代的收敛性,同时缩短了计算时间.通过试验系统的计算证实了本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浅谈无功补偿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电量猛增,电网的经济运行日益受到重视。节能降损,提高电力系统输电效率和运行的经济性已成为电力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人们根据电力网运行特点,从无功传输过程消耗有功的角度,推行了无功补偿措施。本文根据无功功率的平衡原理,依据无功补偿,分析和研究了无功补偿的具体实施办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无功补偿最优规划综合模型。该模型的目标函数计及了无功补偿费用和网络损耗费用,对电力系统在正常和故障时的调压要求、无功补偿点的优化选择以及不同年份要求不同补偿容量等均作了考虑。模型主要包括无功补偿优化和事故情况下调压措施优化两个非线性子模型,采用简约梯度法求解。应用本模型对电力系统作了计算,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陈作奇 《广东科技》2012,(3):103-104
结合实例对目前无功补偿和优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无功电流是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系统中存在无功电流,因而系统导线容量以及设备容量都相应增大,系统损耗也随之增加,这些都会对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无功补偿是处理该类问题的有效方式。文章依照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分别针对当前常用的几种无功补偿方式进行了介绍、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将交直流电力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提出了一种进行无功综合优化补偿的计算方法,在保证电力系统各种运行方式匠电压的要求下,以补偿设备投资最小为目标,与系统中现有调压手段充分配合,在配置计算的同时,进行静态安全校验,通过算例的计算和分析,证实了这种方法所得出的补偿方案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电力系统在稳态运行条件下和暂态过程中的多种电压稳定性约束要求,根据现有无功补偿设备所具有的动态、静态不同的特性,基于模糊聚类法、动态电力系统理论和优化方法,研究了电力系统不同的运行方式下混合配置并联电容器组、SVC的无功规划模型及方法.在IEEE30节点系统算例分析中,首先基于模糊聚类理论及最优化理论采用成本较低的并联电容器组进行满足静态稳定约束的无功规划;然后利用SVC的快速响应特性,基于动态电力系统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实现了不同工况下考虑严重故障后短期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无功规划.算例分析表明,有效配置多种类型的无功补偿设备资源,能够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实现满足不同稳定约束要求的无功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