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茂来  孙健 《科技信息》2009,(24):91-92
我国1.3m以下的薄煤层储量约占煤炭总储量的20%,薄煤层开采难度极大,一直是制约煤炭企业生产接续和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以致部分矿区过早衰竭,致使我国东部煤炭资源挖潜和利用的任务日趋加重。本文阐述了BSHK-2DM型螺旋钻机在开采徐矿集团韩桥煤矿薄煤层时的操作方法及采煤工艺,为开采薄和极薄煤层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开采厚度小的煤层中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指出煤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研究不稳定型急倾斜薄煤层开采的现实意义;阐述了不稳定型急倾斜煤层的特征,以及其开采的指导方法和开采技术。以煤矿生产实践为依托,对不稳定型急倾斜薄煤层实用性开采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出在不稳定型急倾斜煤层中采用伪倾斜斜坡短壁采煤法,能较好地解决急倾斜薄煤层开采的技术难题,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邓 《科技信息》2012,(34):I0181-I0181
近年来,我国工业实现了高幅度的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使用需求也极大的提升,优质中心煤层的开采已经渐渐地达到了一种极限,难以再有效满足国家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应用需求。在这种开采的状况下,存在较多的煤炭储量而且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薄煤层的开采便成为了开采工作的重点,在薄煤层的开采中较薄煤层的开采又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较薄煤层的煤炭开采为例,着重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其开采工作对于综采技术的有效应用,以求推动综采技术在较薄煤层开采中重要作用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煤矿生产中,近距离煤层的开采较为常见,尤其是两层煤均为全区可采,且上层煤为薄煤层、下层煤为中厚或厚煤层的开采。柳林王家沟煤矿的4号、5号煤层属于此种典型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同步开采4号、5号煤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缓倾斜煤层中不同厚度条件下的开采工艺,薄煤层中的高档普采、薄煤层综采、创煤机开采技术的关键技术要点,厚煤层开采技术中比较常用的带式回采膏体充填技术,特厚煤层开采工艺中的放顶煤开采.并以某煤矿开采实例,分析了缓倾斜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力度也逐步加大,由于厚及中厚煤层储量的急剧下降,薄煤层逐渐变为主采煤层.然而薄煤层开采技术难度大,效率低,如何提高薄煤层采出率、降低开采难度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将通过对煤矿薄煤层形成原因、薄煤层开采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机械化采煤和工艺优点的分析,浅谈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薄煤层资源,在现有探明的矿区中,有85%左右的矿区都有薄煤层分布,资源总量约67Gt.然而薄煤层因其开采高度低,作业面环境差,以及现阶段薄煤层开采技术落后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薄煤层的开采效率问题成为了目前煤矿开采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该文针对现阶段国内薄煤层的开采技术进行论述,文章结合实际,以重庆市开县的几家煤矿为案例,具体分析了薄煤层开采的工艺和存在问题,并且总结了新时期薄煤层开采技术应该重点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煤层厚度分为极薄煤层、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所以对于煤层厚度不同煤层开采使用的机械和技术也是不同的,这样即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又可保证煤层开采顺利进行。本文从我矿极薄煤层开采的特点和极薄煤层的采煤工艺及设备的选择介绍了极薄煤层采煤机在我矿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薄煤层开采难度大,煤炭资源回采率低下,开采资源消耗大等特点,分析了国内外薄煤层开采成套设备应用现状,并给出了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在滚筒式采煤机开采和刨煤机开采两种方式中成套设备参数比较,以此为基础,根据神东公司煤矿煤层厚度分布特点,得出了神东薄煤层开采使用装备以及薄煤层开采装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大同矿区在薄及较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上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发展情况,针对大同矿区“两硬”(顶板硬、煤层硬)煤层条件和较为复杂地质条件的特点,提出了适合大同矿区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薄煤层煤炭智能开采作业已成煤炭资源开采的重要课题。目前根据采煤设备的不同薄与极薄煤层采煤方法主要为三种:刨煤机采煤法、滚筒采煤机采煤法和钻式采煤机采煤法。钻式采煤机做为极薄煤层煤炭开采、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的采煤设备,由工人在采煤工作面外操作,完成设备在工作面内的破煤、装煤、运煤等,设备检修也都在工作面外巷道中进行,真正实现了无人工作面采煤,且占用人员少,劳动生产率高,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率。螺旋钻采煤机无人工作面采煤对地质构造适应性强,如果采用滚筒采煤机或刨煤机采煤,长壁工作面遇到较大断层时,需重新开切割眼,工作面搬家,费工费时。而螺旋钻采煤机采煤遇到断层时,只需移动钻机到新地点重新定位钻采即可,工艺、操作都比较简单。该采煤法可广泛地应用于开采围岩较稳定的、煤层倾角在-15°~+15°的极薄煤层,并且还可以用来开采边角煤、三下压煤、顶板松软破碎煤层和回收各种煤柱。使用螺旋钻采煤机不仅减少了巷道投入、减少开采对地面的影响,而且可最大限度的回收极薄煤层煤量,有利于提高薄极薄煤层的配采比例,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课题实施,在研究钻式采煤机截割机理基础上,重点研究钻式采煤机小型化及模块化技术、钻具定向钻进技术、自动快速换钻杆技术,多钻头截割技术,开发具有快速、高效、定向钻进的五钻头小型化、模块化钻式采煤机。有效解决螺旋钻式采煤机研制、开发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采煤过程中受不同地质条件、钻头和钻杆重力及不平衡力矩影响,使钻头和钻杆在钻进过程中经常发生偏斜,限制钻采深度;钻杆装卸占用时间长,严重影响采煤效率;采煤时钻孔之间要根据顶板情况,留有不小于0.2 m宽的小煤柱,且只有三个钻头开采,采宽小,开采效率和资源回收率低等问题,研制新型钻式采煤机,实现比刨煤机和滚筒采煤机更强的地质适应性。同时,为更快地建立我国更完备的薄与极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满足我国煤矿井下极薄煤层无人工作面智能开采作业的需要。该课题依托单位和协作单位是从事矿山设备的研究、产品开发与制造的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既有专门从事煤矿采掘设备理论研究的教授、研究生,也有长期从事煤矿采掘设备的设计及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产-学-研"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共同进行课题攻关。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大同矿区薄煤层开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郭勇 《科技信息》2012,(24):412-412
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米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分布面较广,而且煤质好。据调查我国84.2%的矿区均有薄煤层分布,资源量约67Gt。近几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开采强度也越来愈大。部分矿井厚及中厚煤层的储量日趋减少,甚至枯竭,为了保证矿井生产能力的均衡,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矿井的开采率,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已经得到了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薄煤层开采的特点,阐述了薄煤层开采的意义,重点论述薄煤层的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大同矿区薄煤层开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由于薄煤层受设备移动困难、煤层厚度变化、断层等地质构造以及投入产出等影响,造成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发展速度缓慢。本文旨在从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出发,通过对其制约生产效率的因素简析,探究出更有效的提高综采工作面生产效率的措施,促进煤矿未来的开采与生产。  相似文献   

16.
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归纳和总结了不稳定型急倾斜薄煤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以煤矿的实际生产为依据,研究了不稳定型急倾斜薄煤层的实用开采技术,试图从中找到解决开采急倾斜薄煤层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薄煤层开发技术在我国煤矿行业得到重视,并正在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能够实现机械化采煤工艺,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是薄煤层开采技术发展的基础。该文对薄煤层对采矿产生的不良因素进行了讲解,并分析我国当前的薄煤层现代化采煤工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薄基岩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活动规律,利用相似材料模型法,对大柳塔煤矿12305工作面进行了相似模拟实验,得出了薄基岩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活动特点.结果表明,薄基岩浅埋煤层开采的覆岩活动规律与常规开采顶板活动规律存在根本区别,应该有其自身的开采理论指导现场生产.  相似文献   

19.
煤炭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能源,在开采时需要考虑煤层在不同的由分布条件和开采机械条件下,完成回采工作各工序的方法也就不同,同时需要在开采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做出合理的安排,从而保证煤矿煤层开采的顺利进行。下文将就煤矿煤层的开采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薄煤层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 《科技资讯》2012,(5):100-1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工业的管理模式和建设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就目前我国工业现状而言,薄煤层开采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延长煤矿矿井的开采年限以及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现在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关设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技术创新思路,以期为我国煤炭生产工业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