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探讨微课教学思维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与目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微课在教育目标分类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计算机原理与设计》为对象,结合该文提出的融合PBL教学方法的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微课的通用设计模式,包括需求分析、设计与之适合微课程的微视频等,结合实际工作,提出适应微课程的社会性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2.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由于具有微化知识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个性化需求三大特色较传统教育模式更具优势,目前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作者融合多年课程教学经验,针对中药鉴定课程特点设计微课内容,以参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冬虫夏草的鉴定》的设计与实施为例,对微课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探讨,为开发更高品质微课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的兴起,高校掀起新一轮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线课程重要组成单元的微课也成为此轮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优秀的微课教学设计成为当代高校教师教学和研究的趋势.以高等数学课程中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为例,详细探讨了微课教学设计的过程.在MOOC思想下,高校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钻研教学设计,提高微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微课由于其针对性强、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到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而工程图学作为一门理论实践都很强,知识点多而杂,学习难度大的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工程图学及其微课的特点,对微课在工程图学课程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工程图学微课设计的思路及制作方法,并对微课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课视频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的衍生物,具备短小精悍、可移动式学习的特点,受到教师们的关注。本文介绍微课和工科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探讨将微课视频引入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对微课引入教学的方式进行设计并在本科生教学中实践。结果表明,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和制作微课视频,以多客户端电子资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使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教学适合高职医学生学情特点,教师应明确微课设计的目的、标准与思路。在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应明确课程特点,将课前准备、知识内化和课后巩固工作融为一体,尽量注意激发并吸引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授课内容要紧密围绕重点,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使其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内容有待提升,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文章在如何结合微课与翻转课堂、微课与移动学习、体现微课的交互性方面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体系结构的设计思路,分析微课应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Java程序设计》为当前很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中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分析具体的教学现状,可知效果一般,学生就Java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并未得到显著的提升,所以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引入微课教学法开展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工作,从而转变固有的落后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地开展该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Java程序设计的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本文对《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问题、微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并且详细探究了融合微课的Java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以及该课程微课教学的实现情况,以便为更多学校计算机教师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Java程序设计》与微课的融合授课提供参考经验,进而培养出更多具备较强学习与编程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面临的固定课堂教学与自主式学习模式矛盾的问题,在详细分析"微课"的特点及其在自主式学习模式方面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微课与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案,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的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课程的普及,教学方式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微课是其中运用非常普遍也较为有效的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作为机械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将微课应用于公差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公差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结合微课教学的优势,尝试将微课与公差教学相结合,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已成为信息化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但在发挥"微课"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中对微课教学作用的认知还存在偏差、微课的设计制作过于依赖技术手段等现象。所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思政课的深度融合,需要探索建立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的有效机制,以促进"微课"在思政教学中的良好应用,提升高职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手段,将微课资源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进而对高职院校彩宝表现技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分析该课程现状的基础上,给出其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3.
微课是用一个高度概括性的题目,配以辅助性教学资源,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讲授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成若干个短小视频,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以数控技术国家资源库课程机床电气装调的微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微课在课程建设上的优势,总结了在微课程建设过程中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教育资源,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重要而有效的手段。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高职院校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充分发挥微课在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良好作用,该研究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体会,就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微课设计、微课视频的制作、微课视频在理实一体化课程现实课堂中的应用及如何利用微课推动学生养成移动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一套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思路,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课"带来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新革命,在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应用微课展开混合学习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利用实践教学经验与学生反馈信息,分析微课的应用效果,探讨微课在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3ds Max动画制作》课程是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修的专业方向课.本文以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教学现状和该课程实施威客的可行性,尝试着将"微课"引入到《3ds Max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中.文章以《打造黄金豹》为例,从微课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了探讨.实践证明"微课"的确能很好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与个性化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以及教师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础医学概论将多门医学基础课程融合,教学信息量较大,学生掌握比较困难。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该团队尝试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该课程。教师提前录制微课视频,学生课前线上学习、观看微课视频;课堂线下学习、引入分组讨论;课后总结归纳,开展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结果表明,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基础医学概论,有助于增加学生课程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研究改革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从"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特点与当前教学模式出发、分析了采用"微课程"教学模式必要性;然后具体就课程需要解决的重要知识点、技能点的进行梳理、归纳;接着,阐述课程微课程教学模式展开的具体过程,重点介绍将制作好的微课(微视频)上传到学校的微课"云平台"上,以满足学生"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等整个实施路径;最后总结"微课程"教学模式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时代,微课成为一种主流学习趋势。针对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面存在方式单一、标准固化等问题,通过对小学一线教师进行"基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微课资源需求调查"问卷,充分利用微课时间短、灵活性高等优点,利用PHP+MYSQL+APACHE,设计开发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更好地探索微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的应用模式,以此提高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职扩招背景下,生源结构复杂、学业基础差异大等现象对高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例,构建基于混合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设计了分层教学目标,规划了分层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与内容,并将分层教学内容融入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