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非遗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健全的的体制机制、缺乏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专业人才、缺乏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平台等。该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通过建立并完善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机制、构建非遗传承创新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工作平台等多种方式,在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非遗在传承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管理问题、推广与传播问题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等,使中国非遗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新状况,必须探索新的原则与观念.在原则方面,要系统研究非遗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重,推动非遗及其资源的"活化"发展等;在观念方面,强调非遗传承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非遗及其资源是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非遗传承发展要融入大众与生活,非遗资源化与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非遗传承发展要聚焦融合发展的趋势,消费是非遗传承发展中的最佳传播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科技创新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运用CiteSpace分析工具的可视化功能,以中国知网中CSSC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非遗科技创新的文献为样本,对年度发文量、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和趋势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8~2021年非遗科技创新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研究热点集中在非遗、传承、创新和保护等方面;研究前沿主题聚焦互联网+、传播创新和活态传承等。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主要方式,研究非遗数字化传承工作,突破非遗保护传承中的现实困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非遗资源共享度低、遗产独特性不足、产权界定模糊等问题,非遗数字化传承应该形成交易费用主导的传承匹配模式,构建非遗产权动态均衡的长效机制,加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非遗教育传承是极其重要的传承方式,高等教育对于非遗的传承应该是产学研并重的,以学带动保护,以研促进发展,以创形成应用。为有效解决目前非遗教育传承存在的问题,文章经过分析提出了以十年左右为一个周期的过渡阶段的传承模式,即科研、课程、竞赛、活动四位一体的方式,以期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建卓有成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非遗”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承,传承是要靠人来进行的.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非遗”传承的内在动力.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认识到“非遗”深厚的文化魅力并为之持之以恒地坚守.  相似文献   

8.
安徽是一个非遗传统技艺荟萃的省份,为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传统技艺,安徽省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依托非遗场馆进行传播、依托网站进行数字化传播、依托居民社区进行下沉式传播、依托“非遗+旅游”进行融合式传播。短视频的盛行,为非遗传统技艺提供了一种可以被“看见”的守护与传承方式,与安徽省现有的传承和保护方式可以相得益彰。安徽非遗传统技艺短视频传播应坚持多向进路:政府方面,对非遗传统技艺短视频传播进行自上而下的指导和支持;短视频平台方面,全方位、多举措助力非遗技艺短视频传播;非遗传统技艺短视频生产者方面,多点发力、精准施力展现非遗传统技艺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经历了渐进性的过程,目前关于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争议之一是习惯于将其视为一个确定的对象,这也使得基于非遗"原真性"的一系列政府或企业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导致原生地原生传承、原生地次生传承与离散地衍生传承路径下的非遗品牌传播,面临文化流变与文化同质的现实影响.为此,可以从符号经济的角度入手,依托网红经济背景,将非遗传承人这一关键连接点培育成为品牌文化符号,再借由社群经济趋势下的媒介数字化传播,促进传承人个人品牌的分众传播,经由粉丝群体的互动实现品牌社交化传播与整合.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可以复现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数字化服务不仅表现为对展品和展览的数字化处理,还可以通过构建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完善非遗数字资源库、提供经纪服务、官网接入购物端口等实现培育非遗市场需求,服务数字内容产业,背书地方非遗及服务名优品牌等目的。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在非遗传承与活化工作中融入现代旅游,有助于实现非遗的再现、再造、再生,能更有效地实现其价值。以安徽省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了非遗的传承与活化和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在分析了六安市非遗的基本状况、旅游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开发,促进非遗有效传承与活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非遗文化传承研究大多着重在器物考古、器物文化象征符号探索以及地方政府保护等方面,往往忽略了对于乡土文化自觉普适性的形成以及新媒体、数字化技术手段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运作中的重要性。这是一种困境,也是一种机遇。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推力,新媒体作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两者的相互作用拓宽了非遗传承保护路径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体育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效度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文献资料搜集阅读并展开深度逻辑分析。研究认为:"体育非遗"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在其研究中,一方面存在传承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记忆选择性和重构性叙事,另一方面存在传承人语境再造与重塑,二者制约研究效度。因此,进一步推进"体育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需综合传承人口述语境和文本语境,完善传承人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以此擢升研究效度。  相似文献   

14.
三路居新善吉庆开路会是北京丰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学术研究价值、生活实用价值以及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传承制度的革新、表演器械的改良、招式动作的创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海外影响力的拓展等进行研究,指出开路会这种传统非遗技艺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对传统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阐释高职院校文化场域的逻辑;其次分析高职院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路径;最后就我国高职院校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非遗建档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遗建档的进程与质量。国外就十分注意对公众力量的调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拟从收集、宣传、传承等非遗建档主要环节对国外非遗建档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进行探讨和分析,在总结国外公众参与非遗建档特点的同时,为我国公众参与非遗建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青海涉藏地区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探索非遗产业发展道路,是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青海涉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人民生产和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财富,反映不同时期藏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思想文化等,随着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青海涉藏地区人民不断优化其运行模式。研究发现:青海涉藏地区非遗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非遗文化产业通过文旅融合等方式带动乡村产业兴旺;提供生态理念,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挥非遗传承人带头作用,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塑造乡村文化自信;提供多种增收途径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等。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非遗产业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创新意识薄弱以及缺乏复合型人才等,限制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设数字化平台帮助宣传当地特色非遗文化品牌以及健全人才培养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出城市景观建设中关于非遗传承景观化的表达,将城市景观作为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以其突破非遗文化传承模式的局限.除查阅和梳理理论文献外,还通过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实例分析法,对漳州非遗传承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景观建设提出非遗传承景观化必要性的新思路,分别给出了非遗文化在漳州古城、公园、社区、街道等景区建设中的表达、营造、植入和展示的策略,对非遗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五邑地区为例,探讨地方"非遗"与当地高职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融通发展教学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和教学实践后发现:五邑地区的"非遗"传承方式单一,当地高职院校的"非遗促教改"缺乏实效性;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高职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组建校内项目工作室、建立校外"非遗"实践基地、成立校外"非遗"项目工作坊等途径,革新产品设计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地域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科学融合,不仅有利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能打造专业特色,促进当地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的融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居民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职业、收入水平的居民对忻州非遗项目的感知度有较大差异,不同的居民了解非遗的途径有所不同,忻州当地居民对非遗的潜在需求很大,大多数居民认为通过发展旅游文化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