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方平  刘毅  陈柏兴 《广东科技》2010,19(17):38-43
<正>LED即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由III-V族化合物无机材料加工而成的固态半导体器件,通过PN结间的电子、空穴复合释放光子实现电能到可见光的直接转换;OLED即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利用有机材料实  相似文献   

2.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在固体照明领域经过十多年的飞速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新型高效率照明组件。本文对OLED在固态照明领域的优势及其关键技术做了部分分析,并展望了我国在该领域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最新进展马东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以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发光颜色在可见光区内可任意调节以  相似文献   

4.
有机发光器件(OLED)以其轻薄、柔性、可折叠、低功耗、面光源和响应快等诸多优越性能已成为下一代全彩柔性或硬底显示、固态白光照明的材料,在商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相对于液晶显示屏与LED照明,OLED的效率较低和稳定性较差,已经成为制约OLED发展的两大技术瓶颈。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OLED的效率的稳定性与器件中的界面结构与界面特性紧密相关,为此开展OLED界面研究,探寻改善器件性能的新途径成为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OLED界面研究对器件性能调控的重要作用,随后结合本课题组最新的界面研究成果,分别从阳极/有机层界面、有机层/有机层界面、阴极/有机层界面和有机层内部界面等4方面介绍了OLED界面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OLED界面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近来被重点关注的新型电致发光显示技术,与传统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相比,有机电激光显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具有自发光,无需背光;低压驱动;响应快;视角宽等一系列优点。介绍了OLED的发展历史、分类、发光原理,并详细分析探讨了其缺陷的产生、原因分析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欣 《科技信息》2011,(12):I0177-I0177
LED与OLED是当今发光与显示领域最热门的材料与技术,就本质来说,两者都是半导体发光器件,LED采用了无机材料,而OLED采用了有机材料,这造成了他们在发光技术和制造工艺上的差别,因而也造成其面向的显示领域的巨大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在能效、功耗、数字化、模块化等方面较传统显示(CRT,LCD,等离子)的巨大优势以及在制造工艺与成本方面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车灯种类不断增多。汽车车灯设计不仅要求具有照明功能,还要有装饰功能。汽车大灯的基本功能还是照明,照明效果与配套装饰效果日益突出,不同类型的车辆配备不同的车灯照明。LED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光源,其具有节能环保、响应时间短、颜色饱和度高等诸多优势,LED汽车前照灯在高端车型上应用具有很好的前景。LED前照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该文围绕LED汽车前照灯光源封装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LED汽车灯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2017年4月,苹果公司与三星显示器签署了为期两年的面板供货合同.三星显示器将为苹果供应价值10万亿韩元(约90亿美元)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根据合同,三星显示器将在2017年向苹果出货7000~9200万块面板.数据显示,苹果目前每年iPhone出货量约为2亿部,这意味着2017年出货的iPhone中约有30%配备OLED面板.  相似文献   

9.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是以清华大学技术为核心,由多方投资者共同投资设立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等新型显示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一批具有研发、生产、营销和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形成了一支有凝聚力的高素质的团队,掌握了OLED显示屏及模块的生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从汽车前照近光灯出发,提出了一种LED设计方案。采用侧发光型LED为光源,对近光灯的配光要求中划分基础面,并合理调整各子面的面型数据。通过搭建实验模型验证该汽车车灯集中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的数据向对比,得到该系统中所存在的一些亚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在该项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提供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LED车灯的末来市场空间大的无法想象.10年后,就算你走遍全世界,可能都看不到现在老式车灯的影子了!"上海康耐司信号设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程其政自信的表示.  相似文献   

12.
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展的历程,论述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发光原理和器件结构,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展望了OLED在新世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系统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器件结构与发光机理,从有机半导体的能带和OLED器件的结构,分析了载流子在有机物中传输,OLED发光过程,以及各有机薄膜层的作用,指出了如何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提高器件性能的途径。最后概述了OLED器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和发展,以有机材料为基础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所表现出的各种特性和它在平板显示领域的广泛应用,OLED平板信息显示器件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该文在简单地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发光原理之后,主要介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质特点、彩色柔性的实现方法以及当前产业发展的状况,并就OLED平板显示器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简化热阻模型和一维稳态有内热源的热传导方程,对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的热传导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了改善OLED器件的性能,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结构的OLED器件.在给定OLED器件的结构、输入功率、对流换热和热物性参数等因素情况下,推导得出OLED器件运行时温度升高与输入功率,基片及各功能层薄膜的热导系数、厚度、面积等之间的关系式,建立了OLED器件内部的温度分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器件内的有机层和基底的传热性能是影响器件温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功率密度为1.167×104W/m2、外界温度为300 K时,OLED器件在发光层AlQ3中可获得最高温度,其温度值比环境温度高29 K.在研发OLED器件过程中,要提高OLED器件的热稳定性,改善焦耳热效应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则需要选用热物性较好的OLED有机材料,使有机层与导热性能良好的电极保持良好接触.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相同的输入功率情况下,对自制备的若干Al阴极厚度不同的OLED器件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OLED研发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光电双基区晶体管为驱动器,设计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双稳态驱动电路的方案,通过实验得出了输入光功率和输出光功率的光学双稳态的特性曲线,并对该双稳态电路在OLED驱动的应用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它与液晶显示是不同类型的发光原理。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被广泛运用于手机、数码摄像机、DVD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汽车音响和电视等电子设备上。因为它不使用背光,所以OLED显示器很薄很轻,基于其有软性有  相似文献   

18.
戴贝 《科技资讯》2013,(9):89-89
为汽车行驶必不可少的安全部件,汽车灯具在汽车主动安全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80年代后期伴随高亮度发光二级管技术的出现,LED在汽车外部照明的应用成为可能。LED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色纯度高.响应速度快,体积小便于设计等优点,使其在车外照明方面得到越来越鲁遍的应用。进入21世纪,LED车灯已经成为汽车潮流的新宠,被广泛应用于转向灯,制动灯等信号灯具上,并应用于前照灯。  相似文献   

19.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因其在显示领域内的巨大应用前景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OLED所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专利保护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杜德银 《科技信息》2011,(16):I0204-I0205
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LED在低功耗、长寿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LED应用领域逐渐增多。目前,LED的应用已经从最初的指示灯应用转向更具发展潜力的显示屏,景观照明、背光源、汽车车灯、交通灯、照明等领域,LED应用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LED及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较为简单,成本也较低,在功能单一的食品登记表与机电设备中应用较广。因此对多位七段译码电路进行分析就显的极其基础和必要了,这个课题对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