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春哥"、"犀利哥"等称呼在网络上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哥"已成为近期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哥"的网络义是如何演化而来的,表达了说话者怎样的意图,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状,这些问题都令人深思。从语用学角度出发,运用称谓语/称呼语、指示语及礼貌原则等理论,对"哥"进行了剖析,认为"哥"在网络上具有嘲讽、彰显个性等作用,体现...  相似文献   

2.
杨帅 《科技信息》2010,(26):177-177
在语言教学中很久以来一直存在着一种争议,那就是"背诵"给外语教学带来了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阻碍。事实上,"背诵"是一种模音现象,是对语言的模音。其实学习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音复制、传播的过程,学到的各种的语言表达手段,都要靠复制来与别人交流,达到传播的目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背诵"是在外语学习中起到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尹剑波 《科技信息》2010,(34):I0150-I0150
模因论来自于达尔文进化论,是研究文化进化中文化模因传播复制现象的理论。中华"和"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与"和"有关的思想及话语从古流传到今。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和"文化传承的现象,并提出了对其他语言文化现象阐释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网络与报刊的频繁使用让"犀利哥"、"数学哥"、"被子哥"等"xx哥"词迅速蹿红,这些词,或旧词新义,或新词新语新意,对当今社会语言的使用产生了种种影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xx哥"词族现象,可从中看出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从课堂上的"主演"转变成"导演,"从学生的"良师"转变成"益友,"从"教书匠"转变成"学者型"教师。  相似文献   

6.
对"X奴"词族语义变迁、生成机制等进行了分析,指出"X奴"词模古已有之,"隐喻"是词族类推生成的根源,大量类推使"奴"的义素不断脱落,意义越来越虚,逐渐成为代表"被某种事物影响束缚的一类人"的标记。在对大量语料进行认知调查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X奴"词族的词汇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认知的作用下,"V+于+NP"结构式经过人们重新分析,便有了"V"与"于"之间跨层次的组合。受韵律节奏影响,"V+于"容易走上复合化的道路。复合化后的"X于"具有词化等级的不同,"于"的虚化也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和差异。从历时角度看,"于"经历着"介词→依附于其前的动词→词内成分→类词缀→词缀"这一动态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8.
何自然(2007)将模因论作为语用学的一个分支,与关联论和顺应论统称为"语用三论"。顺其思路,拟从理论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将语用学与模因论进行对比,进一步研究两者的接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农民工的需求不断扩大,"民工荒"以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民工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角度分析"民工荒"现状,"民工荒"主要为结构荒,并分析局部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宁可"引导的取舍句主观性较弱,而"宁愿"和"宁肯"引导的取舍句主观性则较强,这是此三个词语主要的区别。此外,"宁愿"和"宁肯"在表达意愿性的口气方面也有强弱差别,"宁愿"强于"宁肯"。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得到深入应用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学者们运用模因论发现了文化领域里的复制因子——模因。但模因论只专注于从模因自身出发来解释其复制与传播,导致其自私传播的特点被过分强调,而模因宿主在模因选择方面的能动性则被忽略。从流行语言模因入手,研究除其自身因素外其宿主方面原因,发现从众心理是模因宿主的心理基础,并归纳出从众行为的"顺从/服从——同化——接纳"这一心理脚本。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在国内是一个新理论,不少学者在翻译学领域从模因论视角提出崭新的观点。通过对近八年(2003-2010年)来有关翻译模因论研究的文章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出目前国内翻译模因论研究的特点,并对模因论在翻译学领域研究三种分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现被借用到语用学研究中,为揭示语言发展规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语用模因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研究者普遍认为,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同时根据语用功能,研究者将模因分为强模因与弱模因、利模因与弊模因等类别。  相似文献   

14.
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近20多年来,国外有关模因的研究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该理论。模因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看待和解释各个领域的新视角,启发我们的新思维。模因论的新颖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关注。推动模因理论的发展和相关的实证研究是模因学者们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淘宝体”这一语言模因的传播途径、表述方式和传播趋势,指出了“淘宝体”的3个特点:网络是人们跟风模仿、进行模因传播的极佳媒介;在网络文化中,简单化娱乐化的表述方式更易传播、蔓延;语言模因的流行受到其语用功能的限制.模因论为网络语言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解读思路.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的复制和传播特征被用来重新审视大学英语的听说教学,听力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模因因子,而口语教学则是对模因因子创造性的模仿和复制。为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教师还应在相同或相似的语境中对其重复使用,使之成为强势模因;最后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促进模因的正确复制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Chromosome Y-specific DNA in related human XX mal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 C Page  A de la Chapelle  J Weissenbach 《Nature》1985,315(6016):224-226
Human 'XX males' are sterile males whose chromosomes seem to be those of a normal female. About 1 in 20,000 males has a 46, XX karyotype, and most cases are sporadic, that is, they are without familial clustering. It has long been argued that maleness in XX males may result from the undetected presence of a small, testis-determining fragment of the Y chromosome, and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for this in sporadically occurring XX males. Indeed, the genomes of three of four sporadic XX males tested were found to contain certain Y-specific DNA sequences. A pedigree in which three XX males occur has been interpreted as being consistent with 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 of maleness, and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 basis of XX maleness in this family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sporadic cases. However, we report here that these related XX males, like the sporadic cases, contain portions of the Y chromosome. The portion of the Y chromosome present in one of the three XX males differs from that present in the other two.  相似文献   

18.
19.
模因理论(Memetics)认为模因和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语言模因的概念不仅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而且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以此提高学生英语习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中华福文化精髓,通过对文化模因现象的探析来阐释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它们的复制传播为研究人类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