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全球气候系统的遥相关机制,北太平洋海温经常作为中国中长期天气和气候预报的指示因子.为延长冬小麦白粉病预报时效,提高预报的实用价值,利用北太平洋海面温度的逐月5(经度)×5(纬度)网格数据,通过1990-2010年历史数据的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前1年5月~当年4月的北太平洋赤道中部和西北部区域的太平洋海面温度(SST)对河北省冬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存在显著影响;进而筛选并利用关键海温因子建立不同时段的河北省白粉病发生面积预报模型,即利用前1年5月~12月的海温、可在年前进行白粉病预报的年前预报模型以及利用前1年5月~当年3或4月海温进行预报的白粉病早春模型或仲春模型;并根据贝叶斯分类规则,进一步建立了白粉病流行程度的等级预报模型.经检验,3个时段模型的面积预报历史拟合率分别为82.6%,83%,80.5%,贝叶斯模型对发病程度历史拟合的最大误差为1个等级;在2011-2013年的实际应用预报中,2012年将中等偏轻的实况预报为偏重发生,相差2个等级,其他年份预报结果与实际发生趋势一致.另外,分析结果还表明,白粉病发生面积与前1年发生面积显著相关,因此,建立了基于前1年生物基数和太平洋海温预报的小麦白粉病中长期综合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海温对小麦白粉病害具有较强的气候指示效应,辅以其他因子的综合预报方法,能够较早、较好地预报出冬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从而提高白粉病的长期预报能力,为生产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提高防保效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2年和2003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布置相关农学实验,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Licor-6400测定了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等大量作物生理生态参数,建立了作物干旱模式,并连接区域气候模式相似文献   

3.
朱育红 《科技信息》2012,(27):464-465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和感病期及其吻合程度,其中,气候条件是决定流行与否的主导因素,另外还受品种抗性及栽培生态环境及管理措施等因素影响。扬花期是小麦最易感病的生育期,扬花期遇连阴雨有利于病菌侵入,灌浆期遇连阴雨有利于病害扩展,小麦抽穗扬花期高温、多雨、高湿、寡照是造成小麦赤霉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防治对策主要是加强预警、选育品种、田间管理、喷药防治。了解和认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流行规律及危害性,对今后做好小麦赤霉病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流行学与降水量和温度关系密切.云南晚疫病可分为晚疫病高发生区,该区包括昭通以及海拔22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常发生区,包括滇中曲靖、昆明等海拔2000m左右的山区.轻发生区,包括迪庆等海拔3300 m左右的高原地区.应用CASTOR马铃薯晚疫病预测软件,筛选出Ullrich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预报云南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配套采用Hobo H8 RH/T自动气象测量仪,建立了田间直接或远程的晚疫病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5.
利用潍坊市多年的冬小麦的产量资料,然后计算各区的气候产量,再进行聚类分析,对全市进行了冬小麦的气候区划,利用各区多年的气象资料和产量资料进行气象因子相关分析,筛选预报因子,建立各区的冬小麦产量预报方程,通过回代检验,效果很理想。  相似文献   

6.
<正>94年秋冬两季石河子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降雪偏少,对病虫害越冬较为有利.据石河子气象台预报,95年我区春季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正常略偏少;夏季气温接近正常,降水略偏少;秋季气温正常略偏低,降水正常,故95年的气候对诸多病虫害的发生亦较有利.预计95年我区病虫害将为中等发生年份,其中棉叶螨、烟蓟马、玉米螟发生较重;棉蚜、白粉病、甘兰夜蛾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甜菜象甲、麦蚜、棉铃虫等中等偏轻以下发生;柳毒蛾则发生轻.1、小麦锈病:轻至中等偏轻发生.我区主栽冬小麦品种中部分抗锈病差,如奎冬3号、4号,春麦主栽  相似文献   

7.
豫南小麦种植区位于华北平原中熟东麦区的南部边沿,近年来,豫南由于冬季气温偏高,冬暖现象明显,小麦越冬生长不停形成旺长,有些年份一旦遇有寒流,形成冻害;4-5月份气流回升加快,尤其小麦灌浆中后期常遇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危害,造成小麦减产;同时,冬小麦生育又具有"分蘖期长、幼穗分化期长、灌浆期短,易发病虫害"的特征;该区群众又有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等习惯.然而,生产实践证明,选好良种、适时晚播、减少播量、中耕增温保墒、增施磷钾肥、注重病虫害防治.是该区小麦种植不可忽视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初春雨转雪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河南许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雅心 《河南科学》2014,(11):2248-2251
应用Micaps3天气图资料、卫星云图,对许昌市2014年2月16—18日雨转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对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热力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前期主要是500 h Pa高空槽和700 h Pa切变线影响的稳定性降水,后期是850 h Pa回流冷空气不断补充堆积形成深厚的冷垫,低层偏东气流与中高层槽前的西南暖湿急流交汇形成回流降水形势.高低空的有力配合,冷暖空气的交汇为降水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冷空气侵入时段、气温下降速度、降水时间,都是初春降水性质发生改变的关键点.2这次雨转雪天气过程对越冬作物小麦生长特别有利,可以冻死土地中的害虫和虫卵,大大降低来年麦蜘蛛、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对冬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的滋生和蔓延起到抑制作用,使小麦越冬基数减小,提高了2014年冬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候流行病,其发生流行程度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当地4月下旬到5上旬小麦抽穗开花期20天内的气候条件,如果气温适合、湿度大时,则蔓廷成灾。本文是采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法,通过计算条件频率得出预报方程,其历史拟合率高达95.6%。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小麦孢囊线虫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对青海省主要麦区和部分青稞种植区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均有小麦孢囊线虫分布;样品孢囊发生率67.64%,其中浅山地区孢囊密度明显重于川水和脑山地区;主要危害寄主为冬小麦、春小麦和青稞.  相似文献   

11.
天气预报如何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玲 《天津科技》2014,(1):51-53
天气预报为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天气预报的服务显得更加重要,在春种、秋收、冬种等一些关键季节与时期里,及时的预报服务能大幅度减少气象灾害对于农作物的伤害,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天气预报对于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性,围绕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天气预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解决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松突圆蚧在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松突圆蚧在松林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可知:松突圆蚧于9~10月从秋梢向春梢扩散,9月中旬开始,10月下旬为扩散高峰期;于3~5月从春梢向秋梢扩散,5月上旬和下旬是扩散高峰期。9~12月期间,旧梢上松突圆蚧虫口总数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新梢上虫口总数则快速增长;自新梢有虫为害始,约经过105 d,种群数量达到旧梢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小麦病虫害治理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运用了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系统由知识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模型床系统、方法库系统组成,具备病虫害诊断识别、预测、防治以及经济核算等功能,并具有智能性、实用性、易操作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利用回归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5年直线滑动平均法对河北省栾城县1980—2012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前一年10月—1月和3—5月的冬、春这两个时间段气温和降水的多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栾城县冬春气温33年来有明显升高趋势,冬季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45℃,春季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75℃,而降水的变化不明显.(2)冬小麦的气候产量与冬、春的气温变化显著相关与降水量的变化相关性不大.(3)当冬季和春季均温都低时,气候产量也会随之较低,即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当冬季均温在1℃~2.5℃之间并且春季均温较高时,气候产量相对较高,即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当冬季均温在1℃~2℃之间且春季均温在13.85℃~14.85℃之间时则对冬小麦的生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和信阳市中心城区2015-2017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为依据,计算出每年的AQI月均值,分析该城区空气质量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城区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年内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良好、较稳定;冬季污染天数多于其他季节,总体表现为轻污染;春、秋季在良好和轻污染级别之间震荡.多云、阴、小雨、小雪及雨夹雪,风力≤2级、无持续方向,特别是冬季北风、偏北风等天气条件下,易发生空气污染,城市地貌阻碍空气扩散.进一步表明在防控大气污染方面,该城区应关注天气和季节变化、重视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数量长日植物,其不同品种对日长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利用在广东冬季补充长光照条件下比自然短光照条件下的提前抽穗促进率,可以间接表示不同杂交组合的感光性强弱。用感光性强弱不等的春小麦亲本配置出的杂交组合,其子代与亲代,下代与上代的感光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如果要选育广适性的感光性弱的品种,最好双亲都选用感光性弱的材料,至少亲本之一的感光性要弱。在短光照条件下,杂种后代感光性不同的类型明显分离,抽穗天数遗传力较高。在F_2代根据抽穗早晚对感光性进行选择就可以得到较可靠的效果。因此,利用在广东冬繁时的短光照条件,可以选择出感光性弱而适应性广的春小麦材料。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运城市13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对1961—2001年运城的沙尘天气气候特征和沙尘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城的沙尘天气中,浮尘最多,占66%;扬沙次之,占32%;沙尘暴最少,占2%。风沙多发生在春季,冬季次之,夏季最少。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沙尘天气多,80年代至90年代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自然环境为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活动舞台,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是不言自明的。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探求文化特质地理分布的简单原因,在于环境决定论的解释模式是基于世界性探险而搜集到的大量有关人类差异材料进行分类和解释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文章从早期理论学者开始进行追述和回顾,认为:如果将强调或者突出“气候的作用”的学者归为“环境决定论者”,这种扩大“气候”外延的论说方式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