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妙玉是《红楼梦》中一个身份特殊的女子,名为僧尼,实为侯门小姐,在洁与不洁中游荡,子空与不空中磨难自己,人欲情欲使她无心安坐禅床,她不断地抗争,以挣脱佛道思想,封建礼教和禁欲主义,她娇情、孤独、洁癖,性格的悲剧导致了人生的悲剧,她的叛逆终未逃脱悲剧性结局的根源即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所释放的淫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学的角度去认识知识经济,从经济学角度去认识《红楼梦》的仕途经济,并在“红学经济”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妙玉的情感精神世界及其复杂性人格,对《红楼梦》这一着墨不多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5.
6.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神话思维方式认知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盛衰变迁,用他的诗性智慧创造各种神话。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人类那独特而永恒的特性,从而造就了他那个时代的“神话叙述”。  相似文献   

7.
明清长篇家庭小说“家庭矛盾”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矛盾在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是一种普遍性存在。从小说情节来看,"家庭矛盾"是建筑长篇家庭小说叙事大厦的重要框架;从矛盾内容本身来看,这些家庭冲突及斗争除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之外,还表现得极为激烈和难以调和,极大地彰显出中国古代家族纷争和纠葛的残酷性。家庭小说作家在家庭矛盾的思考中似乎寄托着深层的隐喻意义,因而家庭矛盾亦是明清长篇家庭小说重要的类型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用“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模式解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结论有明显的平面化倾向。而在“文化阐释”的视角中可以发现,王国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各自的相关“因子”构建了自己的体验和解读,王国维照搬叔本华哲学观点的得出是重视文字文本、轻视文化文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明了反倒思维的意义及其在数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构造反倒的六种方法,论述了反例思维在数学教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雷会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06-108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既复杂又矛盾的女性形象,人物性格呈现出多重性,是一个既让人痛恨又让人同情的人物。痛恨其性格中的歹毒,心狠手辣;同情人物的悲惨结局。这种复杂性,引起笔者的深思,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为什么会同时给人两种矛盾的感受?笔者将再次从仔细分析人物事迹、言论入手,去解开这个谜。作为一个出身豪门,又聪明绝顶的脂粉队中的女英雄,王熙凤以为掌握了财权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最后的事实证明,她也只是“千红”“万艳”当中的一个,仍逃不脱“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论贾府被籍没的时间与迎春的"一载赴黄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府被籍没的时间,在八十回后第三年三月十五日。贾府被籍没是巧姐“流落在烟花巷”的前提。如果将“流落在烟花巷”的荣府小姐认定为春,又将贾府被籍没作为“流落在烟花巷”的前提,两者有矛盾,不符合迎春的判词“一载赴黄粱”。迎春在八十回后第一年夏季被孙绍祖直接折磨而死。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婚恋诗为我们呈现了先秦时期女性的人格魅力。在礼仪制度初建的时代,礼教对女性的规范远没有后世森严而琐碎,女性个性多元化:有的温柔文静,有的刁蛮任性,有的顽皮活泼,有的软弱随和,有的坚强执着,有的热情大方,有的含蓄多情。她们活得自由而洒脱,纵情而恣意,既可以大胆表白爱情,也可以委婉表达爱意;她们既可以主动追求爱侣,也可以勇敢地拒绝异性追求。然而,不管含蓄内敛,还是热情奔放,先秦的姑娘们都赢得了男子对她们的赞美和爱慕。这说明,刻板的女性模式在当时并没有形成传统,先秦女性们在情感生活上活得比较自我,较少受到礼教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和《家》两部小说中,“鸳鸯抗婚”和“鸣凤之死”这两个情节有相似之处——强权逼婚,以悲剧结尾。作为现实主义杰作的两部小说塑造了鸳鸯和鸣凤这两个大家族中的婢女形象。鸳鸯遭遇的逼婚源自于家族内部的“自杀自灭”,呜凤承受的逼婚压力则直指礼教吃人的罪恶;鸳鸯借助贾母的庇护实现了抗婚成功,呜凤则以投湖自杀终结了逼婚阴谋;鸳鸯抗婚是一曲女奴悲歌,承载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文本意蕴;呜凤之死是一幕爱情悲剧,也成就了青年觉醒的丈本主题。  相似文献   

14.
15.
正确理解“孽海”与“花”的含义,有助于深入解读小说《孽海花》。本通过对小说本和有关资料的研析,指出《孽海花》中的“孽海”主要指当时正在沉沦的中国社会环境,“花”则既指名妓傅彩云,也指晚清“名士”。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是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殊画面,举凡中国古代两性层面关系的人物:丈夫、嫡妻、侍妾、情妇,都被作者聚拢在同一场景,借由他们间冲突矛盾的生发,展现出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点及规律:战场转移下女性内部的自戕与互残。在对这场近乎闹剧般的生日宴会其诸多角色进行讽刺或反讽式摹写时,于平儿这一人物,作者展示的是对中国古代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妾妇生命境遇的悲情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万古之性情"是黄宗羲在明清易代之际提出的诗学命题,"万古之性情"的诗学价值表现在:对儒家政教观的超越、人伦大爱的浓缩和爱国情感的渗透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大凡研究林语堂的学者,常常触及《红楼梦》对林语堂女性观的形成以及其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而对林语堂在翻译中所受到的影响却鲜有提及。《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译作,而这两部作品最大共同之处就是对女性的尊重。本文试图从林语堂所译的《浮生六记》中探寻其问的“女性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问世两百多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谈。林黛玉之哭,不仅贯穿于她本人的生命始终,而且贯串于《红楼梦》全书的始终,并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黛玉之哭的原因主要由"家事"、"心事"、"身事"而起,也有生存环境和心理学的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就黛玉之哭的作用而言,黛玉之哭就是作者曹雪芹之哭。从某种意义上说,黛玉就是作者的代言。如果说作者自比为宝玉的话,黛玉是宝玉的知己亦是作者的知己。  相似文献   

20.
<正> 读周汝昌先生大作《还"红学"以学—近百年红学史之回顾》原载《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并见《新华文摘》1995年第9期,收益匪浅。周先生向以博学蜚声中外学术界,文中的许多知识,给我以启蒙,这是我要深深感谢周先生的。但文中的基本观点,却是后学的我所不敢苟同的,在此提出来向周先生请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