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对移动 Internet上服务质量 (Qo S)的保证方法 ,大都没有考虑端到端 Qo S保证及准入与资源预留的结合 .文中提出了一种准入及资源预留策略 ,将应用服务分为三类 ,对其中两类服务同时考虑移动主机本地资源信息和移动范围内的资源信息 ,并改进资源预留协议 (RSVP)来在相应 IP流路径上的所有网络节点进行准入控制和资源预留分配 ,从而达到移动 Internet上的端到端 Qo S控制的目的 .仿真结果表明 ,该策略有效降低了服务的切换失败概率 ,保证了端到端 Qo S.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间标签的可扩展准入控制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预留协议允许通信的双方预留诸如带宽等资源以提供一种有保证的服务.基于当前资源预留体系结构在拥有大量流的核心网络中,其可扩展性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资源预留协议和一种可扩展的准入控制算法,可为单个的流提供较严格的服务质量保证,而不用在网络的核心维护每个流的状态信息.通过将每个流映射到一个确定的时间,该方案解决了目前困扰端点准入控制方案有效性的问题.描述了整体的准入控制过程,通过分析说明了方案的合理性,并用仿真验证了其性能.  相似文献   

3.
IP QoS服务模型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的迅速发展,QoS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了采用QoS的必要性,然后讨论了集成服务/RSVP模型和区分服务模型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将两种服务模型的结合使用提供端到端Qo的方法,最后介绍了QE因子的概念,并对QOS机制中的资源预留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实现Internet集成服务的一般手段为采用资源预留协议(RSVP)进行资源预留,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预留多少资源和如何提高呼叫的准入率,文中研究了可保证服务的呼叫准入控制和资源分配问题,提出用能者多劳法取代现有的“准等额分配法”,以提高网络的呼叫准入率,并给出了能者多劳法的推导过程和实施方法,计算机仿真证实,“能者多劳”法优于“准等额分配法”。  相似文献   

5.
区分服务网络中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现有的区分服务体系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问题 ,提出一种新的保证端到端服务质量的体系结构 .设计了一个信令来建立资源的预留和回收 ,采用带宽代理来管理网络的资源 ,对经过本域中需要确保服务质量的流量进行接入控制和QoS路由选择 ,并通过固定路径的方法来保证服务质量 .通过分析和讨论 ,本文提出的体系结构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较高服务质量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6.
高速移动会加剧用户在小区间的频繁切换.如果用户突发切换到邻小区,会由于在多小区资源分配中没有考虑到为该用户预留资源导致资源不足,从而拒绝该用户或者小区内其他业务用户接入,这极大地影响了移动用户的业务体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多小区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系统资源分配时,引入了移动资源预留,提出了相应的无线资源分配框架.该框架根据用户移动模型得到移动预留信息,然后根据移动预留信息、干扰信息、用户的QoS需求为各基站分配和预留资源.避免小区间频繁切换给恶化时延敏感业务的业务体验,同时协调小区间资源块的分配,有效避免干扰,最大化系统吞吐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相比于仅考虑干扰的多小区资源分配方案在损失较少吞吐率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移动用户的业务体验.  相似文献   

7.
IMS是3GPP在R5版本中为了解决如何向移动数据用户提供IP多媒体业务而提出的综合体系,它将成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架构,需要提供可靠的QoS保障。本文介绍了IbiS支持的几种端到端的QoS模型:DiffServ(区分服务模型)、IntServ(综合服务模型,应用RSVP资源预留协议);并对资源预留协议(RS—VP)、资源预留所涉及的前提及预留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服务质量和网络生存时间要求的特点,提出一个基于能量感知的具有强化学习功能的Qo S路由协议EARP(Energy Aware Routing Protocol)。节点利用反馈的代价信息获取网络状态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同时利用轮盘路由策略来进行负载均衡。该协议在保证必要Qo S的基础上提高网络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Qo S-AODV和RL-QRP协议,EARP协议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显著缩短了端到端时延,提高了数据传输成功率,并有效延长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现有的区分服务体系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保证端到端服务质量的体系结构,设计了一个信令来建立资源的预留和回收,采用带宽代理来管理网络的资源,对经过本域中需要确保服务质量的流量进行接入控制和QoS路由选择,并通过固定路径的方法来保证服务质量,通过分析和讨论,本文提出的体系结构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较高服务质量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区分服务网络的一种基于集中式带宽代理(bandwidth broker,BB)的接纳控制方案并将其扩展到组播环境中,其目的是为了在区分服务网络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证. 带宽代理管理与维护区分服务网络域内的QoS状态信息和组播信息,并在网络域外的QoS信令或组播消息帮助下完成接纳控制与资源预留.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比基于显式信令的分布式接纳控制方案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并能为区分服务网络的组播成员提供QoS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在网格计算环境中,服务发现是联系服务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重要环节,服务质量QoS是服务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保证QoS的服务发现机制.该机制根据服务消费者的消费历史,以服务质量QoS要求中的主要参数作为主关键字,进行分类排序,并利用本地缓存,加快了服务发现的速度.对服务提供者提出“连锁店”的概念,结合资源预约,最终满足服务消费者对服务质量QoS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最大QoS共享路径算法改进MRSVP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MRSVP(Resource Resercation Protocol with Mobile Hosts)协议的基础上,针对MRSVP协议在处理单播流时的缺陷,提出了最大QoS(Quaity of Service)共享路径的概念,给出了计算最大QoS共享路径的算法并对MRSVP协议进行了改进.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MRSVP协议相对改进前,在网络重载情况下,缩短了重新进行资源预留的路径,从而提高了资源预留成功率,增加了移动主机在子网间切换的成功率,缩短了移动主机切换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支持时间和空间二维松弛的预留接纳策略,允许在一定条件下接纳与已有预留存在叠交的预留请求,从而降低预留服务对系统性能的负面影响。理论分析给出了松弛预留策略的系统收益与风险计算方法,并针对独立任务的协同预留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请求接纳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松弛预留策略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并降低预留请求拒绝率,当系统面对较高的预留请求率时,松弛预留策略对动态负载变化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非确定环境中网络链路资源信息是动态变化的,为减少这种变化对组播路由的影响,提高资源预约的成功率,提出了一种将每一组播组成员的端到端QoS约束分解为局部QoS约束,以使组播路径资源预约成功率最大的QoS分解算法--AMOPQ,经分析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axMe/(o)×|T|2).为进一步提高资源预约的成功率,还提出了一种在资源预约阶段使用的新的资源预约方法NMRR.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AMOPQ实现组播路径QoS分解后再使用NMRR进行资源预约可获得比单纯使用AMOPQ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思兵  李毓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36(12):1754-1756,1760
服务质量路由算法是一种多约束多目标的优化问题,该问题属于计算复杂度完全类(NP-CompIete)问题.基于一些扩散式服务质量路由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缓存的并发扩散式服务质量路由算法(PCB-CFQR),该算法是一种分布式算法,它将资源预留、接纳控制和路由选择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同时完成多个请求的路径建立,大大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PCB-CFQR算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实时性,与最短最宽(WSP)路由算法相比,它无须进行路由信息的定时刷新,却具有较低的呼叫阻塞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满足应用的服务质量需求,应建立一种结构良好的服务质量管理框架,以便进行服务质量协商和资源管理.根据服务质量的结构、目标以及Agent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服务质量管理框架.首先,介绍了框架的构成,给出了服务质量的定义和各层参数的映射机制.其次,介绍了框架的核心部分“基于Agent的服务质量管理站”,说明了站中各种静态、移动Agent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最后,给出了基于Agent端到端的服务质量协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集中式带宽代理(BB)的接纳控制是区分服务网络提供端到端服务质量(QoS)保证的有效手段,文中针对目前带宽代理不能有效地支持端到端的QoS信令、难以解决重路由时的状态管理和拥塞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集中式带宽代理的接纳控制方案,给出了QoS状态信息库的定义及相应的接纳控制和状态管理算法,提出了重路由时的状态管理和拥塞控制策略,最后采用网络仿真软件NS-2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