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冷冻干燥制得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干粉对磷酸钙骨水泥(CPC)进行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细胞实验等手段研究了PRP和PPP对CPC水化产物物相、断面显微形貌和细胞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PRP或PPP并不影响CPC的水化产物,最终水化产物均是弱结晶的羟基磷灰石;复合一定量的PRP或PPP对CPC表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细胞培养的后期,复合较少的PRP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表明PRP和PPP均有望用于提高CPC的细胞响应能力和骨诱导性.  相似文献   

2.
研制MPC/C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BMP新型人工骨的制备及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性能.通过对成年山羊双侧股骨髁部分别制备1处直径10mm、深15mm松质骨缺损,制备MPC/CPC/FG/BMP(A组)、MPC/CPC/FG(B组)、CPC/FG(C组)人工骨支架材料,分别植入各组实验观察材料,分别于6周、12周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计量学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说明新型M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BMP新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支架材料在促进成骨、加快磷酸钙骨水泥降解速度上优于MPC/CPC/FG、CPC/FG的人工骨,同时新型MPC骨水泥复合纤维蛋白胶的成骨和促骨水泥降解作用优于单纯CPC复合FG的人工骨.  相似文献   

3.
制备CPP/(α-TCP/n-HAP)骨水泥复合材料,观察并分析乱向及准单向分布的CPP纤维长度和含量对骨水泥凝固时间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长度为3mm、质量分数为10%的CPP纤维准单向分布时骨水泥试样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比CPP纤维乱向分布时提高18.7%和34.5%;扫描电镜显示,CPP在CPC骨水泥基体中分布均匀,结合性能好.准单向分布的CPP纤维对CPC骨水泥有更好的增强、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植入体强度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钛框架-CPC-BMP复合结构的人工骨,并通过长达半年的动物实验及后续分析研究其降解规律,得出了这种植入体降解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CPC在植入动物体内后,其孔隙率按对数规律递增,靠近植入体表面的孔隙率明显低于其内部的孔隙率,植入体与骨接壤的端部界面因大块降解而呈现出中凸状的推进曲线,钛框架上小孔处的孔隙率明显高于无孔处的孔隙率.钛框架能有效提高植入体的整体强度,同时对CPC的整体降解速度没有明显影响,因此该复合植入体在大段骨修复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些结论也为设计钛框架的形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制备具有促修复、抗肿瘤的可注射缓释硒纳米微球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Na_2SeO_3/CS缓释硒纳米微球,将微球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Na_2SeO_3/CS/CPC骨修复系统,对该系统的固化时间、力学强度、缓释硒及降解性能、形貌、晶相构成进行测定和表征分析,并对其体外细胞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纯的CPC,当掺入Na_2SeO_3/CS纳米微球的量为4%时,复合CPC的注射性良好,固化时间5.75~11.5 min,固化强度提高,微观结构显示CPC均匀地包裹在壳聚糖微球表面并形成了针片状HA晶体,微球的添加对复合CPC材料的晶相组分无显著影响,缓释硒效应良好,有效缓释达22 d,降解性优于纯CPC,形成了蜂窝状完善的网状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利于组织细胞和血管及神经的黏附长入.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复合CPC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MG-63人骨肉瘤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显著,且对两株细胞增生的抑制性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为非承骨微创、缺陷修复及骨肿瘤的术后恢复、防止复发和转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拓展功能元素硒的合理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CPP/α-TCP骨水泥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作为一种新型人工骨替代材料,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可任意塑形,可广泛用于临床骨缺损修复.但其强度低、脆性大,不能用于负重部位,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利用纤维增强机理,用CPP/α-TCP骨水泥为基体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磷酸钙纤维(CPP)为增强材料制备出了CPP/α-TCP骨水泥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CPP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可对骨水泥起到增强作用.SEM显示两者结合程度适中,在Ringer溶液中浸泡两个月后,纤维未发生明显降解作用,仍具有一定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7.
添加剂对磷酸钙骨水泥流变性能的影响Ⅱ.聚乙二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对引入聚乙二醇(PEG)后的磷酸钙骨水泥(CPC)浆体的流变性能进行了考察,在固化液中引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可改善CPC的流变特性。采用稳态流变实验得到粘度曲线;采用滞后环面积评价法考察CPC浆体的触变性。结果表明:CPC是一种剪切变稀的浓悬浮体,添加PEG后体系粘度增大、触变性增强、结构可恢复性变好。随着PEG浓度的增加(0.005≤W≤0.30),体系粘度增大,体系的触变性增强。综合评价后得出0.01≤WPEG≤0.10范围内对磷酸钙骨水泥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能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掺锶磷酸钙骨水泥的基础上,利用多巴胺改性PCL纤维和未改性PCL纤维对其进行增强并表征。制备掺锶磷酸钙骨水泥样条,用多巴胺改性PCL纤维和未改性PCL纤维增强,制得骨水泥样条,对样条的凝固时间和力学性能等特征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多巴胺改性纤维增强的骨水泥凝固时间更短,力学强度更高,在一定条件下改善了传统磷酸钙骨水泥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立体编织工艺构造人工骨仿生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人工骨植入体内的有效活化,应用立体编织法制作人工骨的微管结构.以CAD设计人工骨的微结构,用三维立体编织技术将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编织成人工骨微结构支架的负型,为控制人工骨的微管尺寸,在缝线上涂敷Ⅰ型胶原蛋白,在编织物内充填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固化后形成含有微孔结构的人工骨.实验表明,缝线的降解速度高于CPC的降解速度,能够早期在人工骨内部形成相互导通的微管道结构,这不仅有利于骨生长,还可以促进人工骨的活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可望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温度制度及骨粉含量对磷酸钙生物骨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骨粉、磷酸三钙和磷酸氢钙等为原料,通过高温烧结法制备α-磷酸三钙(α-TCP)/磷酸四钙(TTCP)体系磷酸钙基生物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CPC).通过试样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和抗压强度测试,研究了温度制度及骨粉掺入量对CPC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鱼骨粉以及磷酸三钙和磷酸氢钙等为原料,通过高温烧结法可制备出性能较高的磷酸钙基生物骨水泥;制备过程中温度制度及骨粉掺入量对CPC抗压强度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控制合理的温度制度和骨粉掺入量可适当提高CPC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1.
新型无机材料--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一种新型无机材料一磷酸钙骨水泥近年来在理化性能、材料改性、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磷酸盐骨水泥在骨缺损修复和硬组织替代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8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加强自身的建设,这是党保持永久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党建设实践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根据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实际对党建理论做了深刻的战略性思考,实现了党建由结构性建设向功能性建设的转变。具体表现为:思想建党、制度建党和功能建党的逻辑演进。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个逻辑演进,可以帮助我们完整地把握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并以之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3.
CPL型PC—ABS塑料合金缺口冲击性能、无缺口冲击性能和相对断裂伸长与国外同类品种相比有明显的突破,其它机械性能相接近。CPL型PC—ABS合金不是一般两者性能的加和而是有明显协同效应的塑料合金。其电性能介于PC与ABS之间,而溶剂开裂性由ABS的加入而得到明显的改善。当ABS含量超过50%时,溶剂开裂性能接近ABS。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对磷酸钙骨水泥(CPC)浆体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后的流变特性进行了考察。在固化液中添加不同K值的PVP可改善CPC的流变特性。采用稳态流动实验得出粘度曲线,用滞后环面积评价法考察CPC浆体的触变性。结果表明:CPC是一种剪切变稀的浓悬浮体,PVP添加后体系粘度增大、触变性增强;随着PVP含量的增加(wK30=0.01~0.20,wK90=0.002~0.04),体系粘度增大,滞后环面积也增加,体系的触变性增强。综合评价后得出结论:当wK30=0.20或wK90=0.04时体系的各项流变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一直是近代无数先进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但这一理想只是在有了中国共产党以后才逐步变成为现实。经过80年的艰辛之路,我们党终于探寻到了民族复兴之制,之路,之魂。这就是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伟大思想指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支持依靠科技进步、关心关爱科技人才、领导推动科技组织发展。通过梳理分析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对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团体的关怀与领导,发现中国科技工作者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在一系列战略方针指引下奋勇向前。中国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科协组织持续为民主革命、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阶段的科技创新、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国际科技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响亮地向全党同志发出号召:要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从而提出了一个令全社会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的紧迫问题。在新时期里,如何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建设质量过硬的党员队伍是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基本骨干力量;二、建立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根本战斗堡垒;三、着实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必须开拓的新领域;四、掌握强大的舆论宣传工具是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具有重要创新性的内容。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拓宽投资渠道、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先争优活动是我党在新时期内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精神动力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创先争优活动蕴含着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作用。保持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期有效性的关键在于: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其精神动力作用;坚持求真务实,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充分凝聚开拓创新的人才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