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硫酸盐的环境危害及含硫酸盐废水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文波  胡明成 《科技信息》2011,(11):I0401-I0402
过量地接纳硫酸盐会对水体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国家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中都详细地明确了硫酸盐的排放要求。本文详细的阐述了硫酸盐的危害以及硫酸盐废水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矿山废水的方法没有二次污染,运作费用低,同时还可以回收单质硫或硫化物,已经成为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的前沿课题.综述了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学者对碳源、温度、pH值、硫化物等硫酸盐还原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U(Ⅵ)试验设计方案,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在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U(Ⅵ)试验中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客观可靠,为含U(Ⅵ)废水处理试验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硫酸盐废水处理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基础性应用研究,探讨了废水中的硫酸盐对厌氧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矿山废水的方法没有二次污染,运作费用低,同时还可以回收单质硫或硫化物,已经成为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的前沿课题。综述了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学者对碳源、温度、pH值、硫化物等硫酸盐还原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姜峰  潘永亮  梁瑞 《甘肃科技》2005,21(2):73-75,68
介绍了影响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生物处理稳定性的因素及研究情况。探讨了硫酸盐废水处理中的两种可能抑制机理——H2S对微生物毒性抑制作用和过度硫积累。对目前实验研究中H2S的控制途径、方法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目前已用于工程实践的THIOPAQ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稳定处理中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Starkey培养基富集培养的方法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进行了选育、鉴定,研究了Desul fotomaculum A3菌株对硫酸盐的转化性能.实验通过改变A3菌株生存条件,得出主要环境因素,如pH、温度等对硫酸盐转化性能的影响,从而提出采用合适的环境因素来提高SRB的活性及转化性能,期望在印染废水处理的脱硫工艺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酸性矿山废水(AMD)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带来严重环境问题. 要解决此问题,利用硫酸盐还原菌( SRB)对酸性矿山废水进行生物处理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同时又存在局限性的技术. 文章综述了SRB应用于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时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机理、效果与优缺点,同时对SRB法处理AMD的工艺形式和碳源选择等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0.6m3/d的酸相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气提脱硫-甲烷相UASB-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工艺处理高硫酸盐抗生素废水,硫酸盐还原与有机物甲烷化分别在两个反应器中进行,有效避免了硫酸盐还原菌对产甲烷菌的竞争抑制,利用空气吹脱将硫酸盐还原产物硫化物降低到一定浓度,消除了硫化物对后续单元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80 d试验结果表明,当系统稳定运行时,进水CODCr为10 680~14 140 mg/L,SO42-为1 280~1 610 mg/L时,系统出水CODCr为760~1 020 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92.8%,SO42-为160~210 mg/L,平均去除率为87.7%,硫化物浓度在1.8~2.9 mg/L,平均去除率在97.1%.该系统可大大削减进水中的有机物、SO42-及反应过程中的硫化物,该系统作为高硫酸盐抗生素废水处理预处理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金属硫酸盐及其复合物在DBP合成中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金属硫酸盐及其复合物在DBP合成中催化作用的规律,并对其可能机理作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脱水的硫酸盐的催化活性大于含结晶水的硫酸盐;二元复合硫酸盐均具有协同催化作用,但最适宜的催化活性既依赖于体系中组分的搭配,又依赖于其组分的配比.适宜的二元复合硫酸盐的催化活性与浓硫酸的催化活性相近.但不会产生氧化、脱水等副反应,并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SRB的代谢机理和影响因素,详细介绍了硫酸盐废水的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表面处理剂对硫酸钙晶须/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增韧(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两种表面处理剂对硫酸钙晶须进行改性,并将其添加到聚丙烯(PP)中制备出了硫酸钙晶须/PP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将硫酸钙晶须引入聚丙烯体系后,聚丙烯的冲击强度有显著提高;采用钛酸酯NDZ-401对硫酸钙晶须进行改性时,当晶须的质量分数为10%时,体系的冲击强度能提高85%以上.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和硫酸钙晶须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表面处理能够促进硫酸钙晶须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很大程度上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改善材料的韧性.表面处理剂对PP/硫酸钙晶须复合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天然蒙脱石矿物,制备了一种新型混凝剂样品,蒙脱石-聚合硫酸铝,并在对3种含高浓有机污染物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考察了样品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对于有机污染物含量偏高的工业废水,蒙脱石-聚合硫酸铝是一种较事硫酸铝更具实用价值的絮剂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盐渍土地区地表及地下现浇混凝土结构往往遭受多离子 干湿交替的复合侵蚀作用.利用室内试验条件模拟实际工程中地下现浇混凝土结构复合侵蚀过程.测定了试件的尺寸、质量、抗压强度变化及硫酸盐在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进一步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及EDS(电子能谱测试)观察了混凝土试样微观结构及物相变化,并对比和分析了干湿循环条件下氯盐对硫酸盐在现浇混凝土中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发现,干湿及氯盐影响下现浇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更为剧烈,干湿条件下复合侵蚀的混凝土试样在腐蚀后期强度显著降低,氯盐影响下现浇混凝土中硫酸盐的扩散和积累速度更快.研究表明,干湿交替下氯盐对硫酸盐腐蚀存在协同加速效应,氯盐促进了硫酸盐在现浇混凝土中的扩散及积累.  相似文献   

15.
硫酸镍生产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镍工业生产中除钙、镁常用化学沉淀法,但同时带进氟离子.以硅酸凝胶法除钙、镁、氟,能达到电池用硫酸镍中钙、镁、氟含量的要求.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除氟条件为pH值为1,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90-95℃.  相似文献   

16.
针对硫酸盐环境下混凝土的劣化问题,本文从腐蚀机理出发,采用Fick第二定律,考虑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曲折度,结合水泥水化、腐蚀产物填充和材料损伤度对孔隙的影响建立了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的扩散-反应模型;开展了3种水灰比的混凝土在2种浓度的硫酸盐侵蚀条件下的浸泡腐蚀试验,并与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基本一致;相同浓度下,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内部同一截面硫酸根离子含量越高;水灰比一样的混凝土,侵蚀浓度越高腐蚀产物填充孔隙周期越短,相同周期内侵蚀深度越大。最后通过建立的混凝土受硫酸根离子侵蚀的最大深度预测模型,可见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最大侵蚀深度随着侵蚀龄期的延长而逐渐变缓,后随着腐蚀产物对混凝土产生损伤,扩散速率加快,侵蚀深度变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杂质Mg2+、F-和酸不溶物对硝酸-磷酸水溶液中硫酸钙晶体形貌及晶粒大小的影响,对溶液中不同杂质含量下硫酸钙的晶体相貌和晶相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杂质含量范围内,三种杂质对晶体形貌变化的影响不大,但粒子大小却有差异。XRD图谱说明,酸性介质中硫酸钙晶体没有以单一的晶相存在,而是半水和二水的混合体,且半水和二水各自所占的比例随杂质种类及含量的不同而不同,只是在镁离子含量较少时半水硫酸钙的XRD峰较强。硫酸钙结晶的过滤时间随酸性溶剂中Mg2+、F-和酸不溶物含量的增加而加长,硫酸钙在酸性介质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8.
对硫酸盐竹浆蒸煮黑液进行了酸析—混凝处理,探索了此种黑液酸析处理时的最佳温度和pH值;以及酸析后的混凝的最佳pH值以及投药量。实验表明,采用酸析—混凝处理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分离黑液中的木素,而且能大大地降低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9.
硫酸基含量对多糖的生物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硫酸钡比浊法测定皂角多糖修饰物的硫酸基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最大吸收波长为360 nm,以线性关系和回收率为指标,确定了明胶浓度为0.75%、三氯乙酸浓度为3%、水解时间为3小时、溶解样品的盐酸浓度1mol/L、用量5m.l该方法准确、快速,适用于植物多糖硫酸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硫酸镁对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用30只体重280±20g wister成年大白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仅行T10阶段椎板减压;B组(损伤组),C组(治疗组),均行T10阶段椎板减压和Allen's重物打击致脊髓损伤,伤后30min时B组腹腔注射蒸馏水1600mg/kg,C组腹腔注射硫酸镁1600m//kg.48h后切去伤段脊髓组织分别测定H2O、Ca2+、Mg2+离子含量,观察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超微结构及单位面积的凋亡细胞数.结果显示跟A组比较,B、C组损伤段脊髓组织H2O、ca2+含量增多,Mg2+含量减少,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破坏严重,凋亡细胞数升高,而且C组较B组轻.由此可知,病程早期应用硫酸镁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从而对受损脊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