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聚类逐步判别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进化类型的14份大豆材料,划分为3类,选出以生育日数,单株荚数、主茎节个数,百粒重,泥膜作为聚类的主要性状。研究表明,类群间的遗传分歧与进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马血清酯酶(Es)位点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的湟中马,柴达木马,陕西的关中马,宁强马,广西百色马,贵州马,泰国马,阿拉伯马,日本吐噶喇马,英国纯血马,韩国赛马11个品种血清酯酶位点的基因频率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表明:Es位点是不同品种马遗传分化的主要位点,对探索马的分类和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豆属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豆属中11个种的进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lycine亚属和Soja亚属的细胞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指纹图谱差异较大,特别是HindⅢ的酶切指纹图谱,Soja亚属的大多数材料的等位基因数比Glycine亚属的多.利用30对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分析种间多样性表明,不同位点在种间的等位基因数目不同,为6~29,平均每个位点15.9个,Glycine亚属中种间的指纹图谱差异比Soja亚属中种间的大.用10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引物组合检测的AFLP指纹图谱表明,AFLP多态性为97.6%.不同引物组合揭示多态的能力不同,Glycine亚属特异带344条,Soja亚属特异条带仅为61条.对于不同种来说,除了G.clandestina和G.soja外,其他种都有种的特异带.根据RFLP,SSR和AFLP分析的数据,用UPGMA法构建了大豆属相关种的分子系统树,并确立了半野生种G.gracilis的分类地位,这对于栽培大豆种(G.max)的起源、进化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小麦遗传距离上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不同品种遗传距离是确认遗传材料之间的亲疏程度的依据,不同品种间遗传距离的远近在育种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得到的数据证明:(1)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可用来研究品种间的亲疏关系;(2)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相近;(3)研究的小麦品种为黑西哥生态型和中国生态型两大生态型。  相似文献   

5.
种群间遗传距离与进化趋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在植物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大豆叶子的起源为进化型,而从个体上看大豆属植物叶起源均为外起源,即起源于大豆茎端分生组织某一部位的叶原基,叶原基首先进行切向分裂,然后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形成幼叶,由于每种大豆叶的分生组织活动都是有限的,导致了4种大豆叶片大小的差异,野生大豆叶面积最小,半野生大豆叶、半栽培大豆叶、栽培大豆叶面积递次增大,野生大豆叶面积小,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效率低,代表了其较原始的演化程度;而栽培大豆叶面积大,叶柄也较野生大豆叶柄长,表现出很强的光合作用的功能,代表了较高级的叶结构演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阿昌族和其他种族和民族的遗传进行距离比较,以对阿昌族的起源进行有益的分析。方法:复合扩增9个STR基因座,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扫描和基因分型。调查阿昌族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对阿昌族和其他种族和民族的遗传距离进行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阿昌族与美国黑人、白人和我国其他几个民族遗传距离差异由小到大依次为:藏族(0.0433)→汉族(0.0532)→蒙古族(0.0670)→回族(0.0858)→维吾尔族(0.1075)→白种人(0.1571)→黑种人(0.2542)。结论:表示种族之间差异大于民族之间的差异。阿昌族与藏族、汉族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维吾尔族较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大豆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瘤菌差异,利用A FL P分子标记技术,对12份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引物组合扩增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为68.86%.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对12份材料的U PG M A聚类分析共划分为4大类,与大豆品种类型和生育期相关,第一类为黑河41苗期(V4)、绥农14苗期(V4)、黑河41盛...  相似文献   

9.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遗传转化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农杆菌介导法。对近年来利用农杆菌法进行大豆遗传转化的外源基因种类、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做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0.
遗传多样性是目前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大豆是世界上粮油兼用的主要作物,种质资源丰富。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十年来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尤其从分子水平评价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冀东地区夏播大豆引种试验资料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将夏大豆不同性状对产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百粒重,株高和生育期与产量关系较密切,从而为该地区夏大豆引种、育种目标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温冷冻和浓硫酸处理研究其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6~ -1 0℃低温冷冻处理野生大豆种子 1 ,3 ,5 ,7,9d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用体积分数为 0 .98的浓硫酸处理野生大豆种子 2,4,6,8,1 0 ,2 0 ,3 0 ,40 ,5 0 ,60 ,70 ,80 ,90 ,1 0 0min ,结果表明 ,经 8~ 1 0min的浓硫酸处理对提高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发芽率可高达 98%。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和实例计算两方面证明了直接利用遗传相关进行通径分析的可行性,提出了表型通径系数和遗传通径系数等概念,指出了遗传通径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不同类型大豆共32份材料进行了分析,以野生种01650,半野生种01771和栽培种吉林21号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Operon公司的A,F,GH和K组共10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依据扩增结果选用了19个引物对32份大豆材料进行了扩增,所获得的82个多态片段可将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  相似文献   

15.
通过GC-MS分析10种不同品牌的转基因大豆油和传统普通大豆油中的脂肪酸结构组成,评价基因改性对大豆油脂肪酸营养成分的影响,为人们在转基因的选择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豆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高达60%。转基因大豆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与传统普通大豆油无显著性差异。脂肪酸成分的聚类分析显示,10种大豆油交织在一起,无分类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油中的脂肪酸与传统普通大豆油实质等同,食用转基因大豆油能够提供等同的饱和脂肪酸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机械化放顶煤工作面特点,对顶煤放出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提出了顶煤放出的最佳放出步距。  相似文献   

17.
对两个大豆杂交组合F_2代中选出的各18个F3有限结荚型株系的初花期和成熟期主要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估算,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遗传力大小依次为:成熟期株高>生育日数,>成熟期主茎节数>初花期株高>初花期主茎节数>出苗至初花日数>初花期初花节位>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出苗至初花日数、初花期初花节位、初花期主茎节数、初花期株高间彼此相关极显著,这些性状与生育日数、成熟期主茎节数,成熟期株高之间关系亦极密切。初花期和成熟期的上述主要性状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的关系大多不显著。选育早熟,株矮的有限结荚型大豆与高产育种并不矛盾,可满足当地育种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稻属AA基因组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和系统进化关系,62份来自广泛地理分布的水稻品系被用于ISSR标记分析。这些品系包含有6个野生稻种(O.nivara,O.rufipogon、O.barthi,O.longistaminata,O.glumaepatula,和O.meridionalis)和2个栽培稻种(O.sativa和O.glaberrima)。21条能产生良好重复性条带模式的ISSR引物被筛选出,并在62个水稻品系中揭示出非常好的多态性。全部样品的基因多样性为0.527,同时显示出ISSR标记在稻属物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具有强大的作用。根据ISSR条带模式,利用Jaccard配对相似系数构建的一致性树状图,显示出具有良好自展支持率的稻属A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大陆的稻属物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尤其是亚洲野生稻物种与Vaughan1989年建立的稻属分类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将对稻属AA基因组野生稻在水稻育种实践中的有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遗传算法的Markov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Markov过程分析了遗传算法,给出了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