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块-环法研究了奥贝球铁和下贝球铁的磨损性能。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奥贝球铁和下贝球铁在不同磨损速度和载荷条件下的磨损变化情况,得出了一个与传统不同的结论:虽然下贝球铁具有较高的硬度,但奥贝球铁比下贝球铁的抗磨性好。  相似文献   

2.
用销环法研究了奥贝球铁与下贝球铁及具有奥贝组织与下贝组织的一种对比钢的滑动磨损性能,采用的载荷为1-20kgf,速度为0.61-1.54m/s。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奥贝球铁与下贝球铁在不同条件下的磨损行为,得出了一个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结论:等温淬火球铁中的石墨不利于耐磨性。获得的另一结论是:在描述或比较材料的耐磨性时,除磨损率外,单位载荷的磨损率与转折载荷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试了不同合金元素加入量、经不同等温淬火工艺处理的奥贝球铁磨粒磨损性能,研究了其磨粒磨损机制,发现在低应力的疲劳磨粒磨损条件下,奥贝球铁以切削机制磨损,通过减少合金元素镍加入量、降低奥氏体化温度和等温淬火温度,都使得奥贝球铁的磨粒磨损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试了不同合金元素加入量、经不同等温淬火工艺处理的奥贝球铁磨粒磨损性能,研究了其磨粒磨损机制,发现在低应力的疲劳磨粒磨损条件下,奥贝球铁以切削机制磨损,通过减少合金元素镍加入量、降低奥氏体氏温和等温淬火温度,都使得奥贝球铁的磨粒磨损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奥贝球铁接触疲劳破坏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奥贝球铁的接触疲劳破坏形式,应用铁谱技术分析了接触疲劳过程。试 验表明:奥贝球铁接触疲劳破坏形式取决于载荷。在重载条件下(寿命小于 5× 106 次),其破坏形式为片状剥落;在轻载条件下,破坏形式为麻点剥落。疲劳裂纹是在 表面石墨空穴的边角处萌生,并向深处扩展。接触疲劳磨损分三个阶段:磨合阶段, 正常磨损阶段及疲劳磨损阶段。应用铁谱技术可以预测寿命。奥氏体的存在对奥贝球 铁接触疲劳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钢钼奥贝球铁在按触应力下与GCr15钢对磨时的无润滑滑动磨损。结果表明当载荷小于98N时,奥贝球铁比GCr15耐磨,磨损过程中的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是这种材料具有良好耐磨性的重要原因,观察到了轻微磨损向剧烈磨损的转化,轻微磨损的机制是氧化磨损与分层机制;而碚层与分层机制则为造成剧烈磨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奥贝球铁的无润滑滑动磨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铜钼奥贝球铁在按触应力下与GCr15钢对磨时的无润滑滑动磨损。结果表明当载荷小于98N时,奥贝球铁比GCr15耐磨。磨损过程中的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是这种材料具有良好耐磨性的重要原因。观察到了轻微磨损向剧烈磨损的转化。轻微磨损的机制是氧化磨损与分层机制;而脱层与分层机制则为造成剧烈磨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忠雷 《科技资讯》2009,(27):95-95
奥贝球铁是70年代分别由美国、芬兰、中国相继独立开发和研究成功的新一代球墨铸铁,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耐磨性、耐热性、耐蚀性以及优良的铸造性能等特点。本文阐述了奥贝球铁的特点和性能,总结了奥贝球铁的铸造原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铸态奥-贝球铁的制取方法及其组织和性能。并研究了铸态奥-贝球铁抗汽蚀特性。实验表明,铸态奥-贝球铁的抗汽蚀性能比普通球铁高出约3倍,Ni,Mo,Cu和B等元素对铸态奥-贝球铁的组织、机械性能及抗汽蚀性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留在室温的奥氏体组织有着良好的抗汽蚀性.  相似文献   

10.
将一种铜钼球墨铸铁经正火及经633K等温淬火后,研究了激光表面硬化对它们的组织与滑员性能的影响。滑动磨损试验方法为在接触应力下与经热处理到HRC62-64的GCr15钢对磨。结果显示对于等温淬火球铁,激光硬化层中马氏体片的尺寸与基体奥氏体-贝氏体中的铁素体板条尺寸相近,认为这是一种组织遗传现象,研究结果还表明奥贝球铁的耐磨性优于珠光体球铁,而激光表面硬化可以进一步提高两种基体铸铁的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在高碳和高碳当量(C·E≈4.7%)的情况下,生产铸态奥贝球铁的可能性。在铜钼加入量一定时,得到了降低镍加入量获得奥贝组织的极限值,得出镍是有效推迟奥氏体相交和获得贝氏体基体的元素。为了在低镍含量下获得较高强度的铸态奥氏体贝氏体球铁,探讨了加入微量硼提高基体淬透性以获得以下贝氏体为主的基体的可能性,得出微量硼是降低镍的加入量,较大幅度提高球铁的强度和硬度的有效元素。通过四元两水平正交实验法,得出镍铜钼硼在一定的配比下可获得高强度的铸态奥贝球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新型奥-贝球铁(Austempering Duetile Iron)双圆弧齿轮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性能试验,探讨了噪声和振动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奥-贝球铁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利用冲天炉铁水,在砂型连续冷却条件下获得铸态奥氏体─氏体球墨铸铁的可能性,讨论了这种奥一贝球铁的含Ni量与其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塑性、韧性不高的原因,阐述了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规律。介绍了铸态奥─贝球铁的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cu-Mo球墨铸铁经643K、613K与553K等温淬火后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与组织。结果表明,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疲劳寿命随塑性的上升与强度的下降而增高。具有奥贝基体的试样有着优秀的疲劳性能。这与文献中报导的结果一致。讨论了试样的组织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指出球铁中的奥贝组织与大多数钢中的上贝氏体不同,因而等温淬火后球铁与钢的疲劳强度的变化具有相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奥贝球铁的强韧化理论,讨论了强韧性蠕铁的组织设计和要获得该组织所需奥氏体化温度范围与等温温度,试验证明,为获得最佳强韧性的蠕墨铸铁,其基体组织应设计成针状的下贝氏体加部分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16.
铸铁刹车盘/毂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自制的干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3种不同石墨形态铸铁与半金属摩擦材料配副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蠕墨铸铁的摩擦系数高于球铁,在高速、高接触压力条件下,与灰铁相当;其磨损率接近球铁,约为灰铁磨损率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定量地讨论了镍含量与奥贝球铁中上贝氏体第一阶段转变时间的关系,研究了镍对上贝体转变孕育期、奥氏体化开始温度和残余奥氏体中含碳量的影响;揭示了镍及其偏析在上贝氏体第一阶段转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镍含量的增加,上贝氏体第一阶段转变速度、奥氏体化开始温度和残余奥氏体中的含碳量降低。当镍含量超过2%时,第一阶段转变速度显著减慢。镍的偏析使得奥贝球铁基体中上贝氏体转变速度不一致,造成组织不均匀;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低合金化铜钼奥贝球铁弯曲疲劳源,其主要分布在试样边缘,由夹杂物和显微孔洞引起.疲劳裂纹扩展符合F-R模型,瞬时断裂区表现为准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刷镀电压对镍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分别在不同刷镀电压下,采用快速镍刷镀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工作层.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Cr12钢球为摩擦配副进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试验,通过磨损失重、油液的光谱和铁谱分析、摩擦系数、磨损表面形貌研究了不同镍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刷镀电压下制备的镍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刷镀电压过低(8V)或过高(22V)时,镍镀层耐磨性能均下降;当刷镀电压为14V时,镍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佳;镍镀层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低合金化铜钼奥贝球铁弯曲疲劳泊,其主要分布在试样边缘,由夹杂物和显微孔洞引起,疲劳裂纹扩展符合F-R模型,瞬时断裂区表现的准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