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三种品质。显然,教师也不例外,语文教师更应首当其冲。本文就如何加强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应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着手,语文教师既要具备系统的"史"、"论"、"体"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赏"、"写"、"教"能力。另外,还要掌握读书的技巧和传授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崔琳杰 《科技资讯》2014,(36):226-226
本调查是大连艺术学院2013年度重点科研课题"中日商务礼仪文化比较研究"成果之一。调查采用问卷形式,了解在校学生对日本商务礼仪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研究基于调查报告进行分析,阐述日本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必要性,旨在使日语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反省和评估,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探索出有利于就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互动活动的效果。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就这一问题进行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冯梅  白海连 《科技信息》2010,(30):I0308-I0308,I0310
自从2007年秋季开始,陕西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中,这意味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乃至教师的角色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要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要彻底地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师为本"的观念,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要从"教会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训练》实践课程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针对科技创新训练课程的选修学生年级、专业和学习起点不同,该文探讨和应用学科教学知识(PCK),确立了实践教师的有效教学个人标准,通过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决策"与"有效教学研究"两大实践活动,完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用实例分析了应用PCK帮助教师认知有效教学个人标准和构建学科教学知识的方法,研究表明PCK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6.
特岗教师是我国为解决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师资问题而出现的特殊教师群体,研究其实践性知识问题对"特岗教师计划"的深入实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西部农村特岗教师实践性知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实践性知识薄弱、教育心理学实践性知识缺乏、学科实践性知识不足。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教育泛城市化倾向明显;应用性学科理论知识匮乏,学术理论知识学而不化;地方课程理论知识与地域性文化知识薄弱。进而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加强师范教育的前期准备、特岗教师的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7.
谢致君 《科技信息》2010,(24):155-155
为了彻底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较为普遍的"填鸭式"英语教育现象,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更新换代。原来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和工作技能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成为"以生为本",注重传授一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调培养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宋艺华 《科技信息》2010,(18):I0036-I0036
基础教育物理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物理教师的心理品质对新课程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物理教师要从教师的兴趣、情感、能力等方面认识自己的心理,评价自己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驾驭自己的心理过程,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9.
韩愈的《师说》对我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然而,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道"并非指的是一种具体而微的"专业知识",而是指对孔孟学说及其伦理精神的热爱、认同、实践和无止境的追求。所说的"传道"并非指的是现代教学论意义上的"传递知识",而是指传承一种自尧舜以来生生不息的实践儒家之道(即仁义)的精神、意志和旨趣。所说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非是指"知识所在的地方,就是教师所在的地方",而是指"凡是具有这种精神的人都是值得学习的教师",反之就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教师。  相似文献   

10.
赵雅红 《科技资讯》2012,(16):172-172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激励教学法,是一种以"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教师针对性的设定教学目标,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主体性参与之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高技能。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反思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因此,从本质上说来,"智慧型"的提法,不应当只是停留在对教师应当具备何种品质的终极评述之上,而应当描述的是教师在了解教学活动实践性特点的基础上,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处于不断地发展中,并试图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并付诸实践,再通过反思来改善自己教学实践。从这个意义来讲,智慧型的教师应当是指"会学习的教师"。"会学习"的提法既符合终身学习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得教育环境,分析传统教育观中的几个不足,提出了从传统的以"教师-教材-知识"教育观向以"学生-问题-方法"教育观的转变的必要性,途经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边疆  郑继刚 《科技信息》2009,(36):I0332-I0332
新改革要求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但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更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去看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应在教学生如何"学"、如何"做"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促进学生能力成长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理念要从重知识教学向重能力培养转变,评价指标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评价机制要从奖惩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重视"从学看教"以及教师自我评价和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晓晖 《科技资讯》2009,(35):212-212
在强烈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了关注。音乐教育专业的学习,为以后的文化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该重视该专业的教与学。"一专多能"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教师方面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师德,知识丰富,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学生学习方面应该在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要全方位的掌握音乐专业的各项技能。本文就音乐教育专业是如何理解"一专多能"来展开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职教理论的指导下,不仅高职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极大地改变,而且教师角色也随之带来新的转变。通过分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双师型"教师这三个因素对高职教师角色的影响,指出高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素质的训导者、知识转化者、社会服务者、研究者和"双师型"教师的努力者。高职教师要完成从传统角色到新角色的转变,除自身努力外,也需要一定制度和外部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7.
邸新玉 《科技信息》2012,(17):332-332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解决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总是那么"居高临下",学生犹如一个"瘪气的气球",只能被动地接受。"戒尺","教棒"成为彰显教师威严的工具。因而不可避免地激化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矛盾,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艰苦的炼狱"。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已经不符合现实社会。尤其是  相似文献   

18.
张默青  朱高兴 《科技资讯》2010,(17):196-196
高职《AutoCAD》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做"和"学"特指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学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能在这种情境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当问题提出来以后,教师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  相似文献   

19.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超 《科技信息》2010,(4):381-381
本文介绍了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教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一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做合一"的培训模式营造学工融合的教师学习情境,把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默会知识",经过同伴相助、自主合作与教学专家"面对面"的整体学习,用案例公开课的形式实现教学专家教学经验的传承,促进教学设计的优化与教学行为的转变,并将其纳入个体的整体经验,进而转化为精神力量和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