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纲要》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实践,探讨了课件制作的问题:(1)应坚持以人为本、一致、简洁方便开放的原则;(2)课件制作前应作好相应的设计和材料准备工作;(3)制作中应当注意文字和材料的取舍、界面的布局、逻辑性的体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光映 《科技信息》2008,(20):327-328
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一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列为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目的是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史、国情,懂得历史和人民是这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上好“纲要”课,本文从课程性质的定位、教学中需要处理好的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司岩梅 《科技信息》2009,(34):I0117-I0117
全国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学生对于"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主题主线,并且紧密结合热点问题,注重能力的培养,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增强大学生历史情感、培养科学历史观的重要任务。鉴于目前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发生的诸多变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需要作出适当调整,以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为出发点,以专题模块化教学为关键点,以做好内容有效衔接为支撑点,以强化问题意识为立足点,以把握教学内容重难点为主攻点,以增强教学实效性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面对以下五大关系:一是思想观点上是与非的关系;二是大学理论课与中学历史课的关系;三是政治理论课与历史专业课的关系;四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五是理论灌输与思维启发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五大关系,该课程的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思想理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具有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双重性质,评价近现代历史人物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兼顾课程本身具有的两种学科性质的特点;要关注学术前沿,处理好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教学中对具体历史人物评价时,应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坚持"一看二比"的人物评价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段性"和"方面性"的结合。课堂教学的方式,可以采取"专题式"讲座和"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史料运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注重关注当下的政治现实。在教学中,史料的运用要注重典型性、思想性和可信度的原则。为运用史料教学,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因时制宜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运用多种史料的能力、注重史料与史论的关系,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发挥史料在“纲要”课程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专题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风格多样化、个性化,更使内容全面而深刻,还有利于解决《纲要》课内容与课时、专业与学识、学生层次与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在实际的教学与研究中,如何做好专题设置,课程教学目的和主题、主线是教学专题设置的依据,问题教学、讨论教学是专题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规定其必须突出唯物史观培养的功能,而其教学的目的使唯物史观培养成为其题中之义。"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运用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其独特性。教师在在教学中要发挥纲要课堂史论结合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达到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建设者服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五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纲要"课的学科定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六个方面,对学界近五年来的主要教学研究成果作了梳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大量重复研究的现象;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低,可操作性不强;对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验盲目照搬等。未来"纲要"课教研工作的努力方向是:继续加强分层次的研究;充实个案研究,加强实证研究;博采众长,拓展教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国家为高校大学生新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形势下国家重视历史教育的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程的性质、体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这门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专题教学,不少高校同行进行了理论探讨。本文在学习、总结他们专题设置经验的基础上,将上编设置为五大专题:文明的冲突——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鸦片与樱花——列强侵略的日益加剧;自发的救国——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自强与改革——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良活动(上、下);夭折的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与袁世凯(上、下)。各专题既相对独立,又在危机与自救自强这一线索下环环相扣,形成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14.
司岩梅 《科技信息》2010,(25):I0151-I0151,I0118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中,历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新形势下对历史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充分利用课程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大学生通过对国情、历史的全面深入了解,培养大学生们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专题教学模式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该模式以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为指导,由专题教学目标设计、专题教学内容设计、专题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运用与考核评价方式五个环节组成,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教学要素、各个教学环节的优化组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大学生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的时间是从1840年至1919年,此时中国还没有进行"三个选择"。因此,如何进行"三个选择"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问题。为此,必须围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探索失败的原因,分析阶级局限性、探索方向的错误和指导思想的缺陷等方面来讲授,为"三个选择"的教学作铺垫。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和思想认识。任务的设计应结合理论授课内容和学生困惑,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并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8.
司岩梅 《科技信息》2011,(25):147-147,15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手段,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教授、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当地条件,结合社会实践进一步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对大学生最有吸引力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达到提高其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化讲授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芝 《科技信息》2008,(34):207-207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本科生从2006级起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它所承担的功能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就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要求,不断进行教学专题化教学改革,并注重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与专题化讲授关系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使这门新的课程在整体上达到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