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艺想象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是审美心理的最重要特征,是创作者与接受者感情交融的中介,是沟通感性因素和理解因素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20,(3):68-72
我国的广播剧创作脱胎于舞台戏剧艺术。40年代,解放区文艺政策倡导"文艺服务于政治",人民广播剧由此发端,广播剧的发展始终依附于广播媒介。然而随着广播媒介的式微,广播剧艺术也一度边缘化,逐渐成为小众艺术。"人家已尽无人处,时见芙蓉一岸花"这句诗可谓是广播剧生存现状的形象写照。"互联网+"时代,借助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扶持,广播剧行业生产发挥自律调控,积极求新求变,与影视热点同频共振,不断迎合受众碎片化媒介接触特征,充分运用场景化营销理念,深耕垂类,实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在广播剧的演播中,立足文本,以声音联通受众,发挥有声语言、音乐与音效的协作,广播剧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不断强化听觉文化的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赵友培以倡导三民主义文艺著称,曾试图从批评中建立三民主义文艺的"理论体系"和"创作纲领",并打开一条"实践之路"。此三者,构成了三民主义文艺政策的全部。三民主义文艺运动的工作中心,在于"创作"。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习性"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就作家而言,他的种种生活经历无疑都会参与其"习性"建构之中.塞林格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时虽立足高雅,但在其"习性"的调节和建构下,又对通俗文化进行不同程度认同.首先是对影视通俗文化中人物形象的模仿,同时在叙事安排上也呼应了所处年代的"遏止"思维.由此可以看出作家创作过程中不断同大众心理商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和影视艺术是一对绝佳搭档,二者的默契碰撞给观众呈现了众多无与伦比的瞬间。科技和影视艺术的发展颇有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意味,前者提供技术支持与创作帮助,后者提供实际应用和消费市场。如今的科技崛起似乎在为现代影视发展提供新的契机,而滥用科学技术的"负科技"现象却让影视艺术遭到了反噬。影视创作艺术性的缺失,繁杂无趣的特效堆砌,让影视作品的灵魂走入了黑暗之中,导致影视审美的天平倾斜。  相似文献   

6.
汤融 《华东科技》2014,(7):73-75
二十一世纪数字技术快速发展,3D就像砸在动画从业者头上的一个苹果,给这个幻化万象的工艺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3D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数字设备和技术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给影视创作提供了完全不同以往的新平台和想像空间。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普通观众都对视觉效果有更多的联想和期待。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家之间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中西(以英、美为代表)方图画书之间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中国图画书未来的发展应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重视图画书创作人才的培养;图画书创作者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8.
刚刚进入九十年代,台湾故事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和大陆电视连续剧《渴望》,便相继在海峡两岸观众中引起轰动。广大观众如醉如痴地欣赏两部作品的狂热,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并不时予以回味。在最近的影视创作如《风雨丽人》、《离婚前后》等作品中,我们似乎又听到了《渴望》和《再爱》的余响,听说台湾最近又出了《再爱》的续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证明,《渴望》等作品所体现的创作、欣赏倾向,已构成九十年代初一种普遍性的文艺思潮。由于海峡两岸不同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观众的认同,又使这种文艺思潮深深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因此,对这种文艺思潮的追踪和思考,于影视艺术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民族文化建设,都将有着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产是经济进步的新现象。文化不仅是一种修养、底蕴,而且是智麓力量的源泉。21世纪把文化当作一项重要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必然导致文化的迅速发展,文化的迅速发展,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以影视文艺企业半产业化经营为例,文艺从审美文艺向文化工业的转型,使得文化生产与经济资源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影视作品寄予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如何在现代影视作品运用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进行创作,是现代影视创作者应该思考的课题。本文从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对现代影视创作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作者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创作过程逻辑起点这一理论问题,深入分析了以往我们将观察生活与情感感受视为创作过程逻辑起点的错误观点,认为文艺创作真正的逻辑起点是生命体验,而生命体验是一种物与我、虚与实、主与客、情与理等因素高度统一的心理境界。文章指出,确定文艺创作过程的逻辑起点,对于创作者把握好创作的基本精神,纠正当前创作的一些错误倾向,促进全社会文艺的繁荣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独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生产是经济进步的新现象。文化不仅是一种修养、底蕴,而且是智慧力量的源泉。21世纪把文化当作一项重要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必然导致文化的迅速发展,文化的迅速发展,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以影视文艺企业半产业化经营为例,文艺从审美文艺向文化工业的转型,使得文化生产与经济资源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3.
"神话热"是在上世纪50-70年代在文艺论坛上形成高潮的世界性现象.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开始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中国文学范围内的维吾尔族文学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受到"神话热"的影响.穆罕默德·巴格拉西是在维吾尔族文学中第一次开创了这种创作方式、也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的代表性作家.本文主要探讨了巴格拉西各小说当中的神话成份、神话意识,并指出了作者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需求和观众需求不断膨胀的今天,如何创作高质量三维动画作品成为了创作者及教学者所关注的新问题。该文将依次从三维动画的前期创作、中期制作及后期制作中分析并总结影响三维动画创作质量及艺术水平的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15.
目前,影视动漫产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也由原本的国外动漫代办加工的角色逐渐发展为有可以自主建立自己国家动漫品牌能力的角色,但在快速发展影视动漫产业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动漫产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片面追求短期利益,作品只追求形式的创作,而忽视影视动漫文化的内涵。使得动漫作品缺乏文化艺术品位,所以,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我们就必须追寻其中的文学艺术性,结合中国的民族特点,使之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影视动漫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从近年漆画人物创作的内容选材上说,少数民族、乡土风情的内容仍占绝大多数比例.漆画发展的阶段及材料本身的特点使创作者对工艺、技术层面过分关注.目前漆画人物创作领域"画什么"还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艺民俗批评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外文坛 ,对文艺评价的文艺批评模式 ,是随着对文艺认识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 ,文艺民俗批评就是其中一个新的样式。人世间 ,谁也不会以纯粹质朴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任何人 ,落地伊始 ,社群的习俗便开始塑造他的思想和行为。他看世界时 ,总会受到由此而构成的民俗思考原型的剪裁和编排。一国一民族文艺的创作和评论 ,也无法排除这一影响。人从自然界走来 ,一直处在生物和文化双重进化之中。人和异类根本的区别 ,在于人是以民俗为核心的文化存在。文艺创作不写人的这一存在 ,就难以刻画出鲜明的“这一个” ;文艺批评不剖析人的这一存在 ,也难以揭示人物深层的心灵。文艺民俗批评在后现代文艺批评中自有它独特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30省作协主席小说巡展"活动反映了所有创作者都将离不开网络的现实.传统作家在网络上写作使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创作、传播、阅读上相互了解,相互促进,为文学发展寻找到新的空间和机遇.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审美文化具体形态的华语清宫剧,近些年总是周期性地引发社会热烈讨论。通过对此类剧集若干个案的观察,可以发现从创作制度、叙事内容到传播接受都隐喻涉及性别维度下的权力关系。表面来看,清宫剧是一场利用现代影视技术制造出的迎合当代审美趣味的娱乐游戏,历史的崇高感逐渐支离破碎,直至完全消解。"游戏"表象的背后是中国当代影视文化生态的真实反映,男性权力主导华语清宫剧制播环节的同时,女性权力对类型剧创作也产生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从而揭示出性别与权力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深刻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般的批评。批评是科学。”(普希金:《论批评》)如果说,真实性是文艺作品的生命,那么,科学性就是文艺评论的灵魂。有文艺创作,就有对于文艺作品的议论和评价;文艺评论又反过来给创作以积极的影响。文艺史上,凡属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文艺评论,对当代和后世的创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的《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