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一九八六年中,我院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计有“GZ乳化汽油静态混合器及其应用”、“低温炼锑新工艺”、“微机三遥调度系统”、“冷激式氨合成塔”、“烟叶发酵的模糊控制系统”、“MCTS-1微机控制集成电路检测系统”、“人才信息库”、“通用机械零件及减速器软件包”及“密相气力输送自动调节电磁阀的研究”等十项科研成果通过贵州省省级鉴定。  相似文献   

2.
导出了考虑床层径向流速分布的径向床二维非均相模型,通过计算模拟考察了不均匀流动对三段径向冷激式氨合成塔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在各种不同的床层进口温度、入口氨浓度和活性系数下,流动的不均匀度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提高进口温度,降低入口氨浓度和提高活性系数有利于降低流动不均匀对三段径向合成塔净值和生产能力的影响是有限的,在计算条件下,均匀流动和不均匀度高达70%相比,生产能力只下降了2%。  相似文献   

3.
层间冷激固定床绝热反应器广泛应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硫酸等化学工业。本文总结了前人关于此种反应器优化设计方法方面的工作经验,根据 Malenge 等人提出的导数法给出了此型反应器在触媒最高使用温度限制下的优化设计模型及设计算法。并在 DJS—6电子计算机上对 Kellogg轴向四段冷激氨合成塔的设计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从而验证了模型及程序的正确性,为层间冷激轴向固定床绝热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模型,计算方法及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四段绝热、段间冷激式甲醇合成塔建立了拟均相一维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中,保持处理的物料量不变,改变各段进口温度,即变化冷激分率,获得了各种不同的床层温度、浓度分布及甲醇产量.在此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产量与各段进口温度间的关联式,即甲醇产量模型.  相似文献   

5.
<正> 本设计规模为年产15000吨合成氨厂,合成工段操作压力为320公斤/厘米~2,设备为Φ600氨合成塔系列。原设计氨合成塔采用上,下环管式单管并流催化剂筐。为了提高设备容积利用系数,增加催化剂装填量,提高氨合成塔生产能力,本设计对原催化剂筐进行改造设计,采用套管式代替上环管,冷管下端直接焊在中心管上代替下环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小型合成氨厂内部套管换热式合成塔内件技术改造为背景,试把内件改为轴 向四段原料气冷激式.用IBM-PC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现有生产厂合成塔耐 高压的外筒,改造其低压内件为冷激式的触媒筐,可以省去触媒层中的换热管和下部换热器,从 而增加触媒的有效装填空间,提高触媒装填率,对各种规模合成塔单塔生产能力都能获得较大幅 度的提高(可达120~160%).文中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参数和计算程序,经用引进的30万吨/年 的装置验证,各主要工艺参数的误差小于7%,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合成氨生产系统的两步逐级正交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合成氨生产的复杂性,以提高氨净值为目标,提出了“两步逐级正交优化”的概念并设计了相关试验方案.作为前期工作,整定了合成氨生产系统PID控制器参数,实现了氨合成塔热点温度的自动控制,提高了氨合成塔的操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在一套年产8万吨的合成氨系统上成功实施了氨净值两步逐级正交优化,氨净值提高了0.52%,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級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合成氨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化肥战线上的广大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員,在毛主席无产阶級革命路綫指引下,貫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針,不断开展技术革命,改造和强化了合成氨生产的工艺过程和設备。氨合成塔的改革更是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統計,迄今,氨合成塔內件的类型約有30种之多。这是化肥战綫上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冷激式氨合成反应器的模拟表明,催化剂体积备有安全裕量的反应器的最优操作条件应不同于最优设计规定的条件。最优设计对操作条件所指示的不应是各催化床进出口温度,而应是:①各床出口温度序列的一般规律;②最后一床出口相对浓度。而后者可以用作操作识别判据,它主要是总冷激量的函数,这为操作调优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以A-201氨合成催化剂为对象,对φ600mm冷激式氨合成反应器进行稳态模拟,求得活性校正因子在塔内定量的分布参数数据。由于主要的工艺参数直接取自生产现场,模拟结果符合生产实际。整个软件的基本结构也适用于各种不同生产规模,不同催化剂和不同内件结构的床层反应器。  相似文献   

11.
大型氨合成塔筒体设计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氨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其核心设备氨合成塔的容器直径、壁厚及重量不断增加,本文针对现有的几种设备筒体结构(筒节锻焊式、厚板卷焊式、层板包扎式、热套式和扁平绕带式)进行设计对比分析得出:扁平绕带式筒体结构更适合容器大型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晓红 《青海大学学报》2004,22(5):11-14,17
合成氨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其核心设备氨合成塔的容器直径、壁厚及重量不断增加,本文针对现有的几种设备筒体结构(筒节锻焊式、厚板卷焊式、层板包扎式、热套式和扁平绕带式)进行设计对比分析得出:扁平绕带式筒体结构更适合容器大型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氨合成塔的用途是将净化后的原料气在塔内进行合成反应生成氨。其具有操作温度高压力高腐蚀高等特点,所以对氨合成塔的检验有明确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总结,我们在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14.
对中间换热式氨合成塔触媒层建立了一维非均相数学模型,利用含钴催化剂动力学方程对该塔进行了优化设计及优化操作的模拟计算,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分析了负荷及氢氮比对最大生产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氨合成工段的部分单元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关系,重点考察氨合成塔;找出循环次数和循环气中的惰性气体含量的关系,并获得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相似文献   

16.
刘侃 《太原科技》2004,(2):40-41
由天脊集团工程技术人员自行研发攻关的“大型鲁奇煤制氨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最近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项研究的技术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对鲁奇炉本体、内件及附属设备进行开发改进,成功地完成了大型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对鲁奇炉配套的煤气净化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开发改进,有效地解决了奈堵塞、炭黑二次生成、甲醇洗负荷底及液氮洗不能实现有效分离等关键问题;合成塔内件Casale300A代替托普索S—100后,对合成回路进行了工艺优化,吨氨能耗明显降低;解决了U型火焰式锅炉烧贫瘦煤长期结礁、燃烧不稳、热效率低的问题;对…  相似文献   

17.
有关中間間接換热式一氧化碳变換炉的計算方法在一些文献中已有介绍,但是近年来在我国氮肥工业中已經开始普遍採用中間水冷激式一氧化碳变换炉。对于这种炉子的設計計算,至今还未能在文献上看到比較完善的方法,本文目的卽在于探求中間水冷激式一氧化碳变換炉的設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氨合成塔的主螺栓的损坏情况作了强度校核,有限元分析和安全性评定,提出可以继续承载的依据和运行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将氨合成塔内列管式换热器,改成螺旋板式换热器,并将该换热器置于触媒筐同一径向上.气体由中心管单端进气改为上、下两端同时进气,以达到进触媒筐的气体尽可能地分布均匀.本结构能使合成塔的生产能力较原塔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文中讨论了运用8098单片机控制氨合成塔电动阀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给出了主要的接口电路,该控制装置已在实际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