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4种玉兰不同组织中小白菊内酯含量,对其中小白菊内酯高含量树种开展不同生长期、树龄和产地的含量测定,为小白菊内酯高含量树种选育及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玉兰(Magnolia denudate)、望春玉兰(M.delavayi)、山玉兰(M.biondii)和广玉兰(M.grandiflora)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叶片、花蕾和根皮中的小白菊内酯含量,同时测定小白菊内酯含量较高的望春玉兰在不同生长期、不同树龄和不同产地根皮中的含量。【结果】望春玉兰根皮中小白菊内酯含量最高,平均质量分数达5.10%(干质量),在玉兰根皮中质量分数仅为0.72%,而在山玉兰和广玉兰根皮中未检测到小白菊内脂;4个树种叶片中均含有小白菊内酯,质量分数为0.06%~0.59%;但只有望春玉兰和广玉兰的花蕾中含有小白菊内酯,质量分数分别为0.88%和0.08%。2~4年生树龄望春玉兰根皮中小白菊内酯质量分数分别为2.43%、4.07%和4.31%,2年生和3年生、4年生根皮中的含量均呈显著差异,而3年生和4年生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采集的望春玉兰根皮中小白菊内酯质量分数为3.51%~6.04...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又名木兰,白玉兰。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aeus)又名洋玉兰、广玉兰。二者皆为木兰目、木兰科、木兰属植物。玉兰原产我国中部,除供观赏外、还可药用;荷花玉兰原产北美东部。我国南方露天栽培,北方温室栽培,供观赏。据塔赫他间和克郎奎斯特等人的观点,木兰目为现代被子植物中的原始类型,例如木兰  相似文献   

3.
秦皇岛地区的木兰科植物及在园林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秦皇岛地区的木兰科植物资源,并对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资源进行总结。秦皇岛地区野生分布的木兰科植物资源有天女木兰和北五味子等2种,露地栽培的木兰科植物有望春玉兰、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广玉兰、马褂木、杂交马褂木等7种,温室栽培有白兰和含笑。结合原产地温度和海拔分析,有8种木兰科植物有望在秦皇岛地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4.
巴东木莲嫁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东木莲可以用玉兰、武当玉兰、厚朴作砧木进行属间嫁接,平均成活率为29.1%,嫁接时间和砧木种类是影响巴东木莲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而嫁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野山楂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山楂 (CrataeguscuneataSieb .etzucc)又名小叶山楂 ,山果子 ,为蔷薇科植物 .商品山楂为“北山楂” ,野山楂为“南山楂” ,南山楂为野生植物的果实 .主产于江苏、浙江、云南、四川等地 .有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痰饮、吞酸等功用 .野山楂多分布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 ,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为此 ,进行了野山楂营养成分的测定 ,旨在为开发利用这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及方法1 .1 实验材料及处理 野山楂果实采自云南丽江 ,经鉴定为 :野山楂 (Cr…  相似文献   

6.
野燕麦(AVena SPP·)是一种分布广、密度大、适应性强、繁殖率高、严重危害禾谷类作物的世界性草害之一。我国,地处温带地区,野燕麦的分布极为广泛。据中国农林科学院不完全统计,我国遭受野燕麦危害的达十四个省、区,受害面积四千多万亩,每年造成粮食减产20亿斤,仅甘肃省受害面积就有一千三百多万亩,每年粮食减产约伍亿斤。因此,防除野燕麦化学除草剂的研究,对支援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前言野燕麦草是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一种恶性杂草,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仅甘肃省受害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亩,每年减产粮食约五亿斤。“燕麦敌一号”为防除野燕麦高效低毒化学除草剂,它具有药效高,残效期长等优点,经甘肃省小面积试用结果,防除野燕麦效果在95%以上,1.2.3—三氯丙烯为燕麦敌一号主要中间体。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迅速改变甘肃农业生产面貌,使农业大上快上,我省已在西固农药厂建立了生产、“燕麦敌一号”装置,即将试车投产,将为农业生产作出重要贡献。该厂系以无锡环氧氯丙烷下脚料三氯丙烷为原料,经消  相似文献   

8.
大小麦在我省一般一年种植一次。这与加快大小麦育种进程的要求很不适应。为了增加大小麦繁殖世代,我们于1973年夏季在天台县华顶林场利用当地山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大小麦夏播试验。供试的品种是大麦早熟三号、浙农6号,小麦908、65—729和松花蒲(选)。试验地前作是马铃薯,土质中等,排水较畅。每小区面积为0.01亩,随机排列,未设重复。6月18日播种,行株距5×5寸,大麦每亩播种量24斤,小麦为20斤。播种时每亩施用过磷酸钙40斤,人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白三叶是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产草量高,在凉山地区一年可刈割2——3次,经测量半人工草场补播白三叶亩产鲜草7000——8000斤,比当地天然草场亩产鲜草577.4斤,提高产量12倍,人工草地种植白三叶亩产鲜草8000——16000斤。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据测定白三叶鲜草含粗蛋白质4.4%,干物质含粗蛋白质21——28.7%。白三叶混生草场含粗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六七年在美国出版的植物光合作用会议论文集中《光合作用与作物高产体系》一文,介绍了对作物高产问题的研究,摘译如下: 一、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生产潜力。作物产量,实质上就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潜力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利用率的高低,就直接影响丁产量的高低。就现代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来看,光合作用的利用率可达2——2.5%。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尚有不少地区光合作用的利用率还在1%以下。光合作用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方面,是由于作物品种生产性能低,肥料缺乏,病虫为害以及旱涝等因素所造成的。根据现在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作物产量的潜力还很大。虽然,世界上玉米主产国报导已获得亩产1933斤(面积为60.7亩)的记录(可参见本刊一九七○年第十期——本刊注),但从理论上估计,在玉米种子形成过程中,每天每亩光合作用的生产率,可获得90斤种子产量,如果以种子成熟期(自受精至成熟)计算,则每亩可收获产量3150斤,这与玉米主产国平均亩产水平600斤相比,潜力很大。二、改变株型,提高作物种植密度。改变株型,能增加密植程度,这是提高光合生产率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对于矮秆品种的选育,以及矮化剂(如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引起作物选种及栽培业的普遍重视。就玉米而言,现在一般双交种玉米,株高达7.3——9.1尺,叶色深绿,叶片平卧而下垂,叶面系数约4左右,每亩种植2500——5000株,每穗产量以半斤计,亩产可达1000——2000斤。但现在美帝培育的半矮生玉米,叶片直立,株高仅3.5——4.5尺,每亩可种16000株以上,比普通双交种玉米密四、五倍,叶面系数可达8左右。这些半矮生玉米,每穗种子产量虽仅2——3市两,但亩产可达2700斤左右。由此可见,决定玉米每亩产量的主要因素,不是穗的大小,而是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问题。还有,最近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育成了生育季节极短的玉米品种。其全生育期,自播种至收获,仅需68天,亩产可达900斤,而且一年可种几熟。棉花品种选择的方向,也有所改变。现在不是选育株形高大,棉铃较多的,而是选择植株矮小,每株仅能结三个铃左右的新型品种。这种新品种,可采用狭行播种或撒播,每亩密度可达3——5万株。这种棉花的特性是成熟早,吐絮一致,适于机械化收获,估计亩产籽棉可达800——1200斤。加拿大翁太略农业试验场培育了叶片直立的大麦品种,大面积亩产可达450斤,较一般叶片平卧下垂的普通品种亩产仅330斤增产37%。至于小麦和水稻,亦可通过改变株型,以达到增产的目的。三、利用作物生长调节剂。通过遗传特性的选育,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可使玉米成熟期从35天起延长到50——75天。成熟期的适当延长,对养分的累积和转移是有利的。据研究结果指出,玉米灌浆期每延迟一天,能增产3%左右。如果能将延迟成熟期与叶片直立的特性相结合,则在美国中部有可能获得亩产4000斤玉米,而美国南部,无霜期更长,从理论上来说,甚至可获得亩产7000斤。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多熟制,在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多熟制是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的有效途径。此外,美帝农业部农业试验场培育了一种所谓“细秆型”的大豆品种,其叶片较小,植株顶部呈“伞状冠层”。这种细秆型的品种,太阳光线能透射至基叶片。因此,即使在密植条件下,结荚亦较多。此外,还可施用三碘苯甲酸(TIBA)生长调节剂,以改变其株型。如果利用这个新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合理施肥,控制病虫害,采用狭行条播等方法,预期大豆亩产可达到千斤。目前小面积高产,也已达到这样的水平。浙江省农科院供稿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髯药草属的系统位置和地理分布;指出了该属的系统地位;从该属花药具髯毛这一特征,论证了黄芩立科、锥花亚科和野芝麻亚科之间的联系;该属与假糙苏属关系密切,与野芝麻属也很接近,是野芝麻亚族内一个与铃子香亚族有较多联系的属。该属现有2种,分布于浙、皖2省,安徽可能是该属的一个次生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2.
野燕麦是麦田主要杂草之一,由于它繁殖快、生命力强,又难于人工防除等因素,故发展、蔓延迅速。我国共有19个省区发生,面积在6000万亩以上,每年损失粮食约20亿斤,如陕西省1980年野燕麦发生面积仅310万亩,到1985年就扩大到980万亩。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轻则减产2——3成,重则颗粒无收,因此对野燕麦的化学防除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众多的防除野燕麦的药剂中,野燕枯是较好的药剂之一。我们由1976年开始进行了新型高效,低毒,芽后茎叶除草剂——野燕枯的开发研究、先后进行了4条合成路线的小试,经仔细分析对比,采用适合我们国情的硫磺脱氢法合成野燕  相似文献   

13.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作者按照花开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广玉兰花开放时的各种形态。在该段教学过程之中,我以简驭繁,着力凸显一个“读”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该段中的第2至6句,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想像广玉兰花儿的四种不同姿态一一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完全盛开的、已经开过的,并将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内化积淀下来。  相似文献   

14.
光皮树是一种珍稀优质食用木本油料树种。是一种生长迅速,产籽量高的用材、食油兼优树。又名“树籽树”、“石板树”,属山茱萸科,落叶乔木,树高15米、胸径一般40厘米,树皮光滑,呈斑状脱落。栽后5—6年即可开花结籽,谷雨前后开花,11月成熟。每株树年平均产油籽100多斤,多的可达200—300斤,最高可产600多斤。光皮树树籽含油率为25—30%,其油色泽澄黄透明,气味芳香,主要由近10种油酸组成。符合国家食用油、医用油标准。对高血脂症  相似文献   

15.
大青山地处内蒙西部地区北端,东起武川县,西至乌拉特前旗,全长约300公里,海拔2,000米以上,是这一带最大山脉之一。这里尽管干旱、多风、无霜期略短,可满山遍野杂草丛生,局部地段还有原始针叶林、桦树和灌木丛,因此是众多的野生动物,特别是野羊类生息繁衍的理想地带。几种野羊在众多的野生动物中,  相似文献   

16.
“浙单一号”是自交系“金131”和“威591”的单交种,表现抗病,早熟,高产;籽粒淡黄色,中间型,千粒重265克;穗长12厘米,粗4厘米,每穗籽粒14行,出籽率84%。1970年秋季在东阳县良种场大田种植,亩产652斤,在胜利公社红光大队试种12亩,除去套种萝卜的面积,亩产550斤,在引自外省十多个优良杂交种的秋玉米品比试验中,单产居首位,比“新双一号”增产12.4%,比“黄火燥”增产31.7%。“浙单一号”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等,1970年秋季嵊县北山地区大斑病盛发,据嵊县农科所试验,种“浙单一号”,在相同条件下,比“嵊县六十日”、“小金黄”、“小玉米”  相似文献   

17.
对《鸡公山木本植物图鉴》进行了增补.报道了10新记录种、7新记录变种、5新记录品种和2新变种.10新记录种是:鸡公松、百里柳、银芽柳、红皮柳、奇叶玉兰、鸡公玉兰、舞纲玉兰、罗田玉兰、朱砂玉兰、伊丽莎白玉兰;7新记录变种是:短叶黄山松、扭叶黄山松、无毛厚朴、毛玉兰、淡紫玉兰、狭被望春玉兰、黑紫玉兰;5新记录品种是:垂枝柳杉、曲叶日本柳杉、钩苞日本柳杉、小裂齿日本柳杉、垂枝日本柳杉;2新变种是:垂枝水杉、长梗水杉.对每个分类单位的形态特征要点和分布进行了记载.  相似文献   

18.
土壤和植株营养诊断是预测、预报、预控农作物生长状况的一种方法,我们利用这个方法,在东莞县中堂公社开展对稻田土壤及水稻植株营养诊断的工作。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我们与贫下中农一起对当地高产田(800—1000斤/亩),中产田(600—800斤/亩),低产田(400—600斤/亩)进行调查诊断。方法是用点滴快速测定法。现把调查诊断的结果和意见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区地处浙西南山区,境内地形复杂,气候相差悬殊,无霜期17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800毫米。河谷平原、沿溪两岸及低山梯田,均有利于发展稻麦新三熟制。各地粮食稳产高产的事例也证明,积极发展新三熟制,是获得粮食多种高产的重要途径。为探索新三熟高产的经验,去年我所在全区开展三熟高产联合试验的同时,种了5.29亩三熟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2136.7斤(其中春粮亩产581.9斤,早稻亩产939.5斤,晚稻亩产  相似文献   

20.
临海县方山公社龙头大队地处东海边,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在淡化程度较差的老海涂地上试种了二百三十亩本地早等实生柑桔,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三年改接成温州蜜柑,至今有桔园一百九十九亩,其中成年柑桔一百八十八亩,一九七三年柑桔总产只有十七万一千斤,亩产一千零七十五斤,但从一九七七至一九八○年,持续四年高产,平均亩产达六干一百四十八斤。去年亩产又达七千斤。龙头海涂柑桔获得高产主要是抓了三项新技术。一是采用本地早作砧木。海涂地盐碱性高,土壤板结粘实,加上海风大,对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