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三苯基氢氧化锡为底物, 酰亚胺酸(HL)为配体, 制备新型配合物(Ph3Sn)(L)·C12H6O3(配合物1), 并用元素分析、 X射线单晶衍射、 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 用噻唑蓝(MTT)法测试该配合物的抗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a=2238 50(17) nm, b=1202 30(14) nm, c=1441 0(3) nm, α=90000(0)°, β=101217(2)°, γ=90000(0)°, V=3804 1(9) nm3, Z=4, Dc=1509 g/cm3; 配合物1为单体结构, 中心金属Sn原子通过与配体羧基中O原子的配位, 形成配位数为4的扭曲四面体几何配位构型, 在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 配合物上的配体与游离萘酐分子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 配合物1对癌细胞MCF-7和Hepg2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三苯基氢氧化锡为底物, 酰亚胺酸(HL)为配体, 制备新型配合物(Ph3Sn)(L)·C12H6O3(配合物1), 并用元素分析、 X
射线单晶衍射、 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 用噻唑蓝(MTT)法测试该配合物的抗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a=2238 50(17) nm, b=1202 30(14) nm, c=1441 0(3) nm, α=90000(0)°, β=101217(2)°, γ=90000(0)°, V=3804 1(9) nm3, Z=4, Dc=1509 g/cm3; 配合物1为单体结构, 中心金属Sn原子通过与配体羧基中O原子的配位, 形成配位数为4的
扭曲四面体几何配位构型, 在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 配合物上的配体与游离萘酐分子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 配合物1对癌细胞MCF-7和Hepg2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钟桂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3-96
在有机胺的存在下,Ph3SnCl与HOOCCH2CH2COOH反应,得到了五配位阴离子型有机锡羧酸酯化合物,通过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确定其结构.同时测定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6种离子型有机锡羧酸酯对农作物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机锡化合物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二烃基锡,三烃基锡,四烃基锡在抗癌,杀菌,防腐,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有新的进展,本文介绍有机锡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抗癌,杀菌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具有抗癌活性的铂配合物、二烃基锡衍生物、有机锗化合物 .茂钛衍生物及稀土配合物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包括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以及抗癌作用机制等 .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7,(6):874-877
以黄腐酸和有机锡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8个新的有机锡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利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对人急性骨髓白血病细胞(KG-1a)、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PC12)和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均有较好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三苯基锡黄腐酸酯(3g)、三环己基锡黄腐酸酯(3h)能较强地抑制被测的三种癌细胞,IC_(50)值在10.79~29.22 mg/L~(-1),抑制效果最好为10.79±0.37 mg/L~(-1);二甲基锡黄腐酸酯(3a)、二辛基锡黄腐酸酯(3f)对PC12细胞的抑制作用也较好,其IC50值分别为34.41±0.61、52.41±1.58 mg/L~(-1). 相似文献
7.
有机锡化合物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5):165-166
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有机锡化合物性能的研究概况,尤其是生物、催化活性的研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具有抗菌抗癌活性的有机锗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烷基代的锗甲硫氨酸,经IR、^1HNRM、MS谱以及元素分析证明基结构。采用含毒介质法对9种植物病原菌进行抗菌活性试验,对其中一个化合物进行了PGT,KB和HL-60法性实验。 相似文献
9.
有机锡配合物被广泛用作催化剂、热稳定剂、杀菌剂、防污涂料及木材防腐剂,各类有机锡配合物的结构模式和生物活性特别是抗癌活性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有机锡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有机锡配合物被广泛用作催化剂、热稳定剂、杀菌剂、防污涂料及木材防腐剂,各类有机锡配合物的结构模式和生物活性特别是抗癌活性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有机锡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几种杂环有机锡(Ⅳ)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二苄基二氯化锡与双缩Schiff碱反应,合成了8种新的杂环有机锡(Ⅵ)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物理化学测试,推测了它们的可能结构.结果证明,这些物质均为六配位有机锡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有机碱存在下,对苯基卤化锡与巯基乙酸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发生Sn—C键断裂的反应机理和条件,对参与反应的该类反应的卤化锡中锡原子上所连接的烃基数目和类型及其对反应产物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二烃基二氯化锡和新制的N-(5-氯亚水杨醛基)-L-异亮氨酸反应合成了三个新的二烃基锡N-(5-氯亚水杨醛基)-L-异亮氨酸酯,R2Sn[2-O-5-C lC6H3CH=NCH(s-Bu)COO](R=Ph,1;c-C6H11,2;n-Bu,3),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征了其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中心锡原子具有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与三齿配体形成了五元和六元两个螯合环.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合成的三种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氧化硫吡啶法对厚壳贻贝多糖(MT1)结构进行硫酸化修饰,并对修饰后多糖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在样品:三氧化硫吡啶=1:6,温度为90℃条件下反应6 h,实验结果表明:硫酸化多糖(MTS)得率为34%,且修饰后硫酸根含量从6.51%提升到32.95%。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浓度为8 mg/m L的MT1、MTS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作用72 h后的抑制率分别为79.35%、85.04%,且IC50为2.04 mg/m L,1.72 mg/m L;而对人肺癌H1299细胞作用72 h后的抑制率分别为:81.28%、85.32%,以及IC50分别为2.46 mg/m L,1.71 mg/m L。结论:在该条件下修饰后的硫酸化贻贝多糖能提高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常量重量法测定有机锡锡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常量重量法测定了有机锡化合物锡的含量,确定了分析条件和过程,对不同类型有机锡化合物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易于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