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刑讯逼供作为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在我国有着其历史根源。通过对刑讯逼供的历史背景及制度缺陷的分析,提出了防范刑讯逼供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人员对被追诉人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或精神折磨等非法手段逼取犯罪口供的行为。刑讯逼供遏制对策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3.
刑讯逼供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这一行为却频频发生,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权衡利弊,刑讯逼供危害较多。屡禁不止,有些甚至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本文将对刑讯逼供导致的一些冤假错案给人带来的危害、形成的原因分析入手.研究以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愤怒的真相     
刘波 《世界博览》2011,(13):7-7
中国刑讯逼供的历史根源刑讯逼供案件的出现,是因为司法人员将被告人当做获得真相的工具,而没有将其视为一个具有人权的公民。从清末的《大清现行刑律》开始,中国就在法律上明令禁止了刑讯逼供行为。但是在实际的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行为却屡禁不绝。在农业文明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里,城市人口很少,绝大部分都是散居田野的农夫,相互之间社会联系不紧密。刑案发生后,可能很久以后才会案发,即使很快案发,以当时有限的刑侦手段而言,对实物证据的提取与分析十分薄弱。于是,案件真相的查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言辞证据,即被告人的供述和证人证言,加上判案官的推理。这也是至今仍流传着黑面包公、神断狄仁杰的传说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刑讯逼供是封建纠问式诉讼制度的产物,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破坏程序正义的非法取证方式。这种古老而野蛮的诉讼手段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却屡禁不止,这一现象引起世界各国司法界的高度重视。在提倡依法治国的现代中国,尽管在法律中已明令禁止刑讯逼供,但由于传统司法观念及现行法律制度某些方面的缺位,刑讯逼供现象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频频出现,极大地损害了民众对司法的信心,并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大地损害,这就使得从理论上探讨刑讯逼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在中国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各国法律都明确规定了禁止刑讯逼供,我们国家也不例外,但是,刑讯逼供类案件仍然是存在。任何社会现象都是历史的产物,在当下的历史环境里,刑讯逼供有着各种产生原因,学者们也都不吝笔墨的阐述过,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探讨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刑罚的及时性。以及刑讯逼供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7.
从认识上、审问式诉讼制度、侦查职能的特殊性、口供的重要性、官僚主义作风等几方面分析刑讯逼供存在的原因,由此提出控制刑讯逼供的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消除刑讯逼供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问题目前在我国刑事侦查领域的现状尤为值得关注,现实案例中许多由刑讯逼供而致的冤假错案经常引起舆论的哗然,同时也对树立司法威信造成不利的影响,想要彻底规避这种现象,必须先从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入手。本文将从可能引发刑讯逼供的原因,刑讯逼供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立法改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刑讯逼供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取供方法.文章主要从理论角度探究了刑讯逼供这一现象的成因,认为其在犯罪侦查中有限的价值远不能与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相比.刑讯逼供是与我国以实体真实与犯罪控制的价值取向密不可分的.唯有更新诉讼观念,调整法律的价值取向,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才是抑制、消除刑讯逼供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人员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折磨被讯问人的精神或肉体以获取口供的一种恶劣的审讯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文规定禁止采用刑讯逼供非法获取口供的手段。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时常发生,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1.
控辩失衡造成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诸多问题如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问题的出现,是辩方实现辩护权的主要障碍。控辩平衡是刑事审前程序中一个重要原则,是公正的法律裁判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实现司法正义必不可少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刑讯逼供是一种丑恶的历史现象,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必须通过确立疑罪从无,辅以口供补强规则;改革现行刑事侦查体制,规范和控制侦查权利,加强对侦查的监督和制约;取消如实回答义务,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确立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强调依法取证,确立非法取证的排除规则,建立法定证据制度;确立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扩大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等措施来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的实质是民主政治,其最终表现形式是制度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即是加强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我国的政党制度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伴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其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从我国国情、党情出发,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克服思想上和体制上的障碍,并从党的执政方式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上,干部人事制度上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周琳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1):103-10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然而,怎样界定政治文明的内涵以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怎样,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是本文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几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与加强党的建设是内在互动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内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可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更好更快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根本保障。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应努力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与加强党的建设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之中,以实现二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特征紧密联系 ,有机统一 ,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反映了现代政治文明的走向和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是实现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内容上是同一的,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要充分认识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要思想,加强图书馆在馆员职业道德,教育职能,馆藏,育人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发扬民主,发展民主——这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年代到执政年代,从未放弃的承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的今天,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势在必行。把政治文明与两个文明并列,作为奋斗目标提出来,是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