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竹红菌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竹红菌素(Hypocrellin)是在我国最早发现的一种新型光敏剂.它的光生物活性可抑制细菌生长.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吸收后,它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及胞浆中,只有少量的进入细胞核中.竹红菌素加光照后对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竹红菌素光敏作用靶部位是细胞膜,线粒体和微粒体是其敏感靶部位,而光敏作用引发的脂自由基等产物可能是诱导DNA等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茜素红(1,2—二羟基蒽醌—3—磺酸盐,NaH_2ARS)属于蒽醌类化合物,可作染料及指示剂,在生物研究中广泛用着显微镜染色剂,神经组织的活体染色,植物细胞分子中染色体的染色等,天然植物中存在的蒽醌类化合物广泛用作泻剂,也具有抗菌、抗炎和抗癌等许多生理作用。合成它的稀土化合物并研究其性质,对于扩大其应用,研究有关药理作用,开拓稀土药物及其有关化学是有意义的。有关茜素红稀土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曾有过报导,但对其固态化合物的研究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3.
竹红菌素作为一类新型的光动力药物,与卟啉类化合物相比,具有化学组成单一、易纯化等优点.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竹红菌素类光动力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竹红菌素的化学修饰和物理包裹,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其中抑菌作用的效果最为显著,研究发现,大黄蒽醌类化合物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随着耐药性问题的出现,蒽醌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在近30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就大黄中游离型蒽醌和结合型蒽醌两种蒽醌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推进大黄蒽醌类成...  相似文献   

5.
痂囊腔菌素是以3,10-二羟基-4,9-苝醌为母体的一类天然光敏剂,主要有痂囊腔菌素A(Elsinochrome A)、痂囊腔菌素B(Elsinochrome B)和痂囊腔菌素C(Elsinochrome C)等,具有三重态量子产率高、单重态氧量子产率高、光毒性高和从正常组织排出速率快等优点[1].  相似文献   

6.
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以不同烷氧链-O(CH2)n--(n=1,4,10)连接的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的性质。研究表明,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性质与连接卟啉和蒽醌的链长有关,从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构像平衡对蒽醌插入DNA程度的影响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光核酸酶-蒽醌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蒽醌衍生物可以被设计成光核酸酶,与DNA作用时能在特定的位置裂解单链或双链DNA,在生物化学和生物药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可作结构探针和抗肿瘤试剂.介绍了蒽醌衍生物可作为光核酸酶的原因、与DNA作用的不同方式及其与DNA加合物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木脂素的制备、用途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脂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酚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学活性,如抗艾滋病、保肝、抗氧化、抗癌、降血压等.其广泛的药理作用,独特的作用机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制备、用途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7种蕨类植物的蒽醌类化合物。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蒽醌的含量。结果:所测蕨类植物中普遍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以金鸡脚假瘤蕨(Phymatopteris hastata)的根状茎和根以及重齿鳞毛蕨(Dryopteris juxtaposita)和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蒽醌含量相对较高,而且分布广、数量多。结论:上述植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提取蒽醌类化合物的3种方法进行比较,筛选出从软枣猕猴桃根中提取蒽醌类化合物的最佳方法.方法 通过回流提取、索氏提取、浸泡提取3种提取方法在相同时间内从软枣猕猴桃根中提取蒽醌类化合物,对提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法对猕猴桃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为回流提取法(5%)≥浸泡提取法(5%)>索氏提取法(4.5%).结论 对于原料多、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采用浸泡提取可以作为安全有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苷类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天然植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有效活性成分.目前,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可分成下几点:醇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柱层析提取法、超滤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酶法提取、闪式提取法、高压提取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等.现将天然植物中的苷类化合物所用到的提取方法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对天然植物中的苷类化合物的进一步药理活性研究与化学结构研究中,起到了良好的基础理论依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有端基双键的具有光致变色效应的蒽醌类化合物(AHD).基于光聚合反应,将该荧光载体共聚固定于玻片表面,研制了一种测定丙酮中水含量的荧光传感器.该传感器避免了荧光载体的泄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选择性,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13.
罗丹明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光稳定性和光物理性质的荧光物质被广泛的应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领域。简要介绍近年来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在检测污水中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联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许多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中,它们的合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出了可用于合成秋水仙碱和木脂素类化合物中间体的化合物A和B.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1-7)采自红树植物秋茄树皮,在实验室150L规模下静置培养.反复进行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通过1D,2D NMR和EI-MS等手段鉴定5个蒽醌类化合物和2个甾体类代谢产物的结构.通过MTT法测试5个蒽醌类化合物有抑制鼻咽癌细胞(KB,KBv)的活性,结果显示蒽醌类化合物1-5对鼻咽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苝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抗癌、抗病毒活性的光敏性色素.该文比较了不同碳源对蛇足石杉内生真菌Shiraia sp. Slf14液态发酵产苝醌类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有利于Shiraia sp. Slf14菌体的生长,而果糖则有利于苝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当果糖浓度为60 g·L-1时,菌体苝醌类化合物总产量可达1 566.64 mg·L-1,同时果糖能提升竹红菌甲素组分的含量.菊粉作为一种来源于菊芋的果糖基生物质,同样有利于苝醌类色素的生物合成,当其浓度为40 g·L-1时,色素总产量可达1 322.85 mg·L-1,且其有利于痂囊腔菌素A组分积累.  相似文献   

17.
马丁  胡凯 《科技信息》2011,(29):55-56
芪类化合物是具有二苯乙烯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天然芪类化合物也会形成二聚体、三聚体或更大的聚合物。白藜芦醇是天然芪类化合物的代表,目前至少在21个科(如:寥科、百合科、松科、桃金娘科、山毛样科、豆科、桑科、葡萄科等)、31个属的72种植物中被发现。天然低聚芪类化合物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往往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在药理研究方面,除早已知道的抗菌抗炎作用外,近来又发现一些低聚芪类有抗氧化,抗癌,抗HIV以及保肝等活性。这类天然产物越来越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是一类很有发展前景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立体光造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快速成型技术,光敏树脂是光固化快速成型中制造各类形状零件的重要光致凝固材料。通过实验优化了合成立体光造型用树脂聚合物工艺参数,并用DSC、TGA和FTIR等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增强使样品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同时讨论了光固化过程中收缩与工艺参数之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真空干燥、密闭干燥、热风干燥条件下,研究干燥温度为50℃、60℃、70℃和样品厚度(1 mm、2 mm、3 mm)对海巴戟天果的干燥动力学和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水分的干燥曲线表明干燥动力学和有效水分扩散率的关系,阿伦尼乌斯方程则表示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干燥条件、样品厚度(1 mm、2 mm和3 mm厚度)以及干燥温度影响干燥率和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真空干燥条件具有更高的干燥效率,水分扩散率和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均较高.当样品厚度为3 mm,真空条件下扩散系数8.82×10-10m2/s,活化能为36.52 KJ/mol.  相似文献   

20.
光动力学疗法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于四价铂类化合物的光动力学治疗药物发展十分迅速,相关研究众多,已取得了许多杰出成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热点研究领域.相关工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将光敏基团引入小分子四价铂,开发具有光动力学活性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2)将四价铂化合物负载于具有不同性质的药物递送系统,制成具有光动力学活性的纳米药物.四价铂光动力学治疗药物具有独特抗肿瘤机制及高生物活性,对克服铂类药物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作者在四价铂领域的工作基础,参考国内外文献系统综述了具有光动力学活性的四价铂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