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人生的悲观看法是王韬走上小说创作道路的重要原因。为了摆脱现实人生的梦魇,王韬在小说中虚构理想的人生,以此得到心灵的慰藉。王韬为漂出人生苦海而抓住的“虚构”之舟,无意中却碰到了小说艺术最本质的特征。王韬从人生的角度彰显了虚构在小说中的作用,从艺术的角度总结了虚构的两种形式:“凭实构幻”和“凭虚构幻”。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使王韬自觉地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穷愁著书”的传统,这也是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巨大动力。王韬对小说价值及地位的认识比前人大有提高,基于此,与古人“托诗以怨”的趋向传统不同的是,王韬“托小说以怨”。王韬还总结了小说的三大功能:寄情、娱乐和教育。对于小说的教育功能,王韬的观念比较陈旧,他提倡小说的教育内容应以堆护纲常名教为主,反对有损封建伦理的内容。作为最早的启蒙思想家之一,王韬并未赋予小说启蒙大众的重任,而仍把小说当作文人雅士排愁泻怨的工具。这些都体现了王韬小说思想的落后。  相似文献   

2.
鲁迅从"人"的角度,提出他的悲剧观,并通过小说创作展示其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小说既从普通生活中貌似无价值的事物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来叙写小人物的悲剧,宣扬"人"的价值;又使悲剧人物的命运毁灭得十分彻底。进而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呼唤"人"的觉醒。这就使读者在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听到作者彻底绝望后希望的呐喊。小说《药》集中体现了鲁迅独特悲剧观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3.
"临川四梦"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唐代小说.相比较唐代相关小说<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汤显祖在对这些小说改编时特别注重一些人和物在戏剧中的叙事作用.在剧本中,他(它)们已突破了传统戏剧研究所划定的角色范围,承担着明显的叙事任务.汤显祖在对他(它)们的形象塑造给予关注的同时,更有意于这些人和物在戏曲中的结构能力,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4.
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充满了艺术品质的行为主体,他不但可以使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讲述故事,他还从事着小说文本的编排和组织工作。正是这种不同职能的存在,使小说的叙述者可以具有不同的层次之分。一般来说,一部小说的叙述者可以分成文本层面的叙述者与故事层面的叙述者,他们都具有各自的存在形态,表现着不同的意义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胡应麟的古代小说功用论是其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基础,他以小说的文体独立为出发点,更定九流,首次将小说排在九流之内,释道之前,第一次在学术史上为小说争得一席之地。胡应辟从小说的文体特征、作家身份地位的改变、读者的接受心理、作家的创作心理等多方面分析了古代小说的社会功用,从而阐明了小说作为独立文体之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的小说中,传统秩序的统治者对庸众的绝对统治与医生对病人诊病的权威性是同构的,政治和医学这两种驱巫仪式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呈现。统治者身兼刽子手与医生二职,不仅压抑精神,而且摧残肉身,残缺的身体意象正是病态社会的表征。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对中国古典小说多肯定、赞赏之词,他从不讳言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所吸收的诸多养分及对他现代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批评他虽多以序跋或评点式的只言片语表达出来,却很有见地,《中国传奇》对古代小说改编突出地表现了他的这方面思想。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的经历是伴随着孤单、寂寞、和颓唐情绪的一种艰苦挣扎,所以他创作时紧紧抓住这些情绪,加上他有生以来固有的忧郁和悲观,及在生活中因不满和困顿无限膨胀的忧郁和悲观,在小说中尽情宣泄"忧郁"、"悲苦"、"色情"、"感伤"、"自杀"、"孤独"等情绪,让小说中的主人公在浓郁的悲剧氛围中苦苦挣扎,这形成了他的小说独具氛围的悲剧风格.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是"自我小说"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强调感情的抒发,注重灵肉冲突的描写,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结构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这种审美追求是由强烈表现自我的创作个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学界最重视的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对他诗歌方面的研究很少。其实,郁达夫的旧体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且影响了其小说和散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明显的“理想化”倾向。传统英雄史观、传统道德史观、民族心理因素对历史演义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有着显著的影响。应该说,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理想化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与民族心理方面的思想内蕴远比文学现象要深远。  相似文献   

12.
叙事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儿童叙事视角带领读者进入到明净绚丽的自然状态;成人视角使读者领受了多角度思维的快感和想象的愉悦;亲缘叙事视角则让人们得到穿梭于时空的美感以及对种族退化的忧虑,莫言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情爱小说,从作品主题表现和作家写作姿态来看,其诱惑主题是商业化现实的集中体现,而游戏情节的设置则是作家对生活的刻意认同,由此构成这类小说情感表达的两大特征:诱惑与游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历史小说的"零度"情感、叙事零散与语言游戏等取向具有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印迹.结合新历史小说产生语境来考察可以发现,新历史小说作家的后现代价值选择消解了启蒙精神,新历史小说价值取向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借鉴"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超越鸳蝴派走向浪漫抒情-苏曼殊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对鸳湖派产生了深刻影响,又超越了鸳蝴派。在架构情智冲突、抒情性、自叙体色彩、散式结构、皈依自然、感伤情调等方面开启20年代浪漫抒情派小说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小说融汇中西、独具特色,色彩丰富、意境凄美,还具有末世苍凉的悲剧意识。张爱玲书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华丽苍凉的人生,创造了一个色彩凄美的世界。张爱玲小说以其内在的历史生命存在于不同层次、不同时代读者的阅读与接受之中,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惊异的阅读奇迹。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表现了时间及人的意识的跳跃性与无序性。她也写出了一个“没有钟”的“荒蛮的岁月”——凝滞得如千百年汩汩东流去的江水一样恒长的时间现状及在这凝滞时间中人的意识的高度流动。她还截取时间的一个片段,表述了个体生命“瞬间”的感受和体验。钟则是张爱玲小说中经常采用的时间象征意象,对人物本身有着特殊的启示。人物意识的韵律流经时间就如同穿越隧道,钟声正像起伏跌宕的意识流动的坐标。张爱玲的小说充分表现了与人的存在姿态相关的时间特性,具体表现为时间的跳跃性、凝滞性、瞬时性、象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