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金朝科举制度来源于辽宋,首科尉闭是天会二年,开科38次,文武举并行,取土范围扩大列全国各个地区,实行分级递进的考试方法,考场制度非常严密,进士科取士人数在5000—6000之间,平均每次150人左右。金朝科举取士,科目出身不同,则仕进前景不同。金朝科举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金朝科举制度来源于辽宋,首科时间是天会二年,开科38次,文武举并行,取士范围扩大到全国各个地区,实行分级递进的考试方法,考场制度非常严密,进士科取士人数在5000-6000之间,平均每次150人左右。金朝科举取士,科目出身不同,则仕进前景不同。金朝科举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唐代科举与诗歌互动关系的剖析,可以发现唐诗发展过程中自身的主导性,以及科举考试、举子们科场之外的社会活动和创作行为对诗歌及其理论的创造和发展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清朝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其中对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描写尤其精彩,很多书籍认为范进的遭遇是悲剧,而笔者却认为它是喜剧。范进发疯是科举考试内容扭曲扼杀了范进的人格意识,生命活力,录取过程的混乱模糊和制度本身拖带出畸形社会心态诱使范进将毕生大部分精力投入科考,它是范进发疯的罪魁祸首,也是小说批判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高校推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有的学者对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笔者认为,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同时,我国跨学科人才培养工作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美国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其政策的保障、课程的整合等方面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许多高校推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有的学者对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笔者认为,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同时,我国跨学科人才培养工作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美国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其政策的保障,课程的整合等方面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高校推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有的学者对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笔者认为,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同时,我国跨学科人才培养工作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美国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其政策的保障、课程的整合等方面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许多高校推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有的学者对跨学科教育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笔者认为,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同时,我国跨学科人才培养工作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美国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其政策的保障、课程的整合等方面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魏源为何屡试不第,历史上一直是个谜。文章以翔实的史料,剖析了魏源为何屡试不第的原因。同时,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  相似文献   

13.
宋代三百余年间科举考试的变革对八股文内容及篇章结构的初步确立具有重要意义,王安石与朱熹等人是这个过程中在客观上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他们分别以政治力量、思想建设的不同方式为八股文内容的确立做了最初的奠基。在科举考试的思想内容被限定后,南宋后期为应对科举考试而产生的大量文章学著作又为八股文篇章结构的形成起到了相应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诗在中国文学的巅峰地位已众所公认。处在在赞誉中的唐诗对中国文学甚至中国社会有没有负效应?本文 从一个新的角度考查了因唐诗给中国文学、社会等方面带来的种种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蒋洁 《当代地方科技》2009,(10):162-162
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不仅对封建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影响着当时世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了科举制度下特有的民风,世人努力跨过科举的门槛,既而青云直上,光耀门楣;与之相对的就是大量老生宿儒偃蹇不第,他们不得不去寻找其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明代《八闽通志》、《闽书》两部方志所录唐五代科名中未被徐松《登科记考》所及者,予以补录,可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几位唐诗研究的著名学者都认为孟浩然是在开元十六年年底赴京,开元十七年春举进士不第,又在岁暮返乡,《赴命途中逢雪》一诗即写于此次赴京途中.本文从时俗、实例、情理、科举程序规则诸方面阐明此诗并非写于开元十六年赴考途中,而是作于开元十一年冬,即应张说之荐而赴京途中.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自隋唐建立以来,为培育栋梁、选拔人才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然而发展至清代,日趋没落腐败,在名与实、形与用等各方面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昭示着对其进行改革的必然之势,终致清末教育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从晋朝至清代的温州知府的人员数量、官名、以及籍贯、科举功名和任职时间、政绩等问题很值得研究。在官名上,宋代的温州地方官有虚职和实职之分;在籍贯上,南方省,特别是江苏、福建籍人任温州知府者多:在科举功名上,明代知府中进士人数比清代多;在任职时间上,除少数知府任职长达九年之外,明清时期大多数知府的任期具有流动性大,在职时间短的特点:在政绩方面,除少数知府有劣迹外,知府任职期间能减赋免税,捐资辅政,严格执法,慈善爱民;或兴修水利,重视农业。  相似文献   

20.
余小龙 《当代地方科技》2009,(8):168-168,105
以儒家伦理为核心意识的“文治”,其背后的支撑恰恰是“武功”。科举的盛衰,随国运而升降,而非国运随科举升降。近代武人的崛起,盖内外患交困之下整个局面的渐趋崩盘而不得不已,若过多的归咎于科举的废除,似有因果倒置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