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作家的创作中曾有两种不同的姿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而且在这背后还参杂着一种浓浓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当代文学的发展虽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但在同一母体文化和同一历史渊源的牵引和驱策下,则于殊途同归的流变中呈示出了看似背离实则相似甚至一致的以同一的民族情结和民族审美思维为表征的文学情怀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语境的“族群”与“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族群”、“民族”等术语在中英语境中使用的规定性问题。有关术语的使用 ,在不同的场合规定性有所不同。所以 ,对它们的理解和对译不仅应考虑到术语发展的历史和学术脉络 ,而且还应看到是谁在使用和操作它们。因为 ,在学术场合和在公众话语里 ,它们的规定性差别很大。虽然许多人类族体认同的核心内容都是某种“原生”的叙述 ,它只能说明人类需要某些精神上的东西来加强群体内聚力 ,而与族体的恒久性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在文学日趋多元多样发展的今天,将文学的地域意义和民族意义放大,以审思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由来已久的观念规约,已成为十分必要的行为。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的文学形态应远远超过现代以来的主流文学范畴,更不是单纯的精英文学意识所能涵容。在现代性进程中,与民族国家一道成长的,是56个民族汇聚的伟大阵容,民族文学的丰富意义正在于书写了共同目标下的不同心路。它们的审美选择和价值追求,它们的讲述方式和话语内涵,犹如它们所依傍并根植的美丽山水一样,魅力无限又意味迥然,并不服从于单一的欣赏兴趣和理解思维。在这里,需要的是“换一种方式”,甚至“换一种观念”,这样,另一种新的文学景致将会改变我们由来已久的视野,中国文学的丰富性也必将得到业已存在的多民族多区域原生写作的佐证与支撑。这正是我们思考云南民族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基本关系的起点。在2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作家的云南,自20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5.
作为民族国家想象的新中国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学以其对新中国合法性论证与新的民族国家精神的建构而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进程。民族国家想象的视角,有助于我们发掘新中国学在参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的合理性,从而更切实地触摸它的现代性品格,并为今天的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外来移民的不断增多,单一民族国家实际上也在逐渐变成多民族国家,但是资产阶级所持有的资本主义民族观以及施政的政策和纲领仍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民族观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思潮自诞生之日起, 就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进而形成一种全球化的语境, 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灵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当代文学深受其影响, 明显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标记, 表现为"消平深度"、 "解构中心"和"拼盘杂烩".这种接受及其所带来的变化虽然还需商榷, 但是它毕竟显示了中国文学求变的勇气和日趋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思潮自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进而形成一种全球化的语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灵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深受其影响,明显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标记,表现为“消平深度”、“解构中心”和“拼盘杂烩”。这种接受及其所带来的变化虽然还需商榷,但是它毕竟显示了中国文学求变的勇气和日趋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族国家历来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从分析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后民族结构”理论入手 ,对民族国家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和内部构造 ,特别是其中一些裂变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揭示全球化语境中民族国家在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两大对立思潮的挑战下的“悖反”处境,从哲学维度,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为方法论基础,对民族国家这一现代最具普遍性的政治形式的历史建构、基本要素和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体性研究和概括性把握。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文学”绝非一个望文生义的时间概念,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可以借助它从当代文学清晰地划分出“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和“新世纪文学”等三个不同历史时段。这对于我们理解和阐释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历史起源来看,“新世纪文学”与“新时期”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一个“重返八十年代”的文学命题。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最为风行、最为时髦的话语。其实质就是重新制造一种不平等的经济与文化的趋势和政治霸权主义。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是当今各个民族国家应对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我国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建设也应在强势文化语境中寻求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马强 《世界知识》2017,(20):35-37
征俄罗斯,11月初是一个有趣的时间节点,先后有三个节口在此时交汇。在东正教日历中,11月4日是“喀山圣母圣像日”。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在促进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同时,可能对民族文学多元文化属性的固守及其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抵抗性特质就具有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宗教文学在对民族精神与人类存在意义及其远景的终极思考中蕴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性,它在民族文学保持民族文化品格、增强自身文化免疫力以及民族文学的主体性建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宗教文学的文学史意义由此具有了重新评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因承载了文化思想而显厚重,但有些时候,文学也会因思想背后的意识形态过分压抑而表现出单薄。未来的文学不会因此而走向消亡,必将走向回归,走向自觉,回到文学本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一个较为宏阔的时空间对鲁迅与少数民族文学的联系进行了横向纵向的扫描,指出:鲁迅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影响不止限于文字间的借鉴、模仿,更表现为心灵间的神魂相契。  相似文献   

17.
构建民族国家是近代中国抵御外辱和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必然要求。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无数仁人志士发现民族主义在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因而引入民族主义作为中国建立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在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民族主义起到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为政府和政党提供合法性、政治动员、为民族国家进行合法性论证等作用。当前,应充分利用民族主义中有利于增强民众对国家认同和国家动员能力的合理内核,与此同时要提防其可能走向极端、狭隘并导致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等消极后果,注意到民族主义的两面性才能真正促进中国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十七年文学”现代性问题研究中,首先应该明确现代性概念的复杂内涵。为此从三个方面论述现代性理论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性特征,即“历史目的论”与“现实英雄化”;文艺精英化与社会世俗化;理性主义与反思的现代性。以此为基础,以反思的现代性为思路,批判了“十七年文学”现代性问题研究中的两种代表性观点:民族国家现象与"革命"的现代性问题,并提出了全面地把握现代性理论才是文学现代性研究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下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建立一套新的公共政治生活伦理极为必要.而作为公共政治理念核心的现代国家观念,却是源自西方的民族国家理念,必须经中国实践的具体梳理才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一直以来困扰政治学研究的国家定位、政府定位等问题做一梳理,并探求国家观念现代化的具体路径,以求用观念上的突破达致实践中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关的理想或美的原则,如果要成为民族国家社会生活的自由价值律法,那么,必须得到政治、经济和法律的支持,因为公民权利的保证、经济生活的富足、法律对环境与自由的保护,是美成为普遍律法的基础。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个体生活的自由才会以审美为目的,才会真正保护环境与生态,与自然和谐共处。个体生活的美丽与民族国家的美丽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美应该而且可以成为民族国家自由生活的价值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