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桔小实蝇在云南的危害与分布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桔小实蝇在云南可以危害 10余种类水果 ,主要寄主种类有芒果、桃、梨和柑桔等 .其种群数量和分布与寄主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分布区域有关 ,并受寄主植物种类、品种类型 ,以及成熟程度所影响 .桔小实蝇在云南可以周年发生 ,在冬季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 ,以及思茅、红河、玉溪、德宏、文山等地州的部分地区 .随春季气温回升 ,其分布区域逐渐由南向北扩张 .至夏末秋初 ,桔小实蝇分布区域最广 ,大体在姚安以南的云南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研究桔小实蝇成虫对桔、橙等9种水果的嗜好性。结果表明,桔小实蝇主要在上午9~10时取食,最嗜食的寄主是桔、橙,其次为石榴、芒果,最不嗜食的寄主是香蕉。试验进行了乐斯本等9种杀虫剂对桔小实蝇成虫的毒力测定,丁硫克百威的杀虫活性最高,其次为乐斯本,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敌百虫也具有较高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3.
桔小实蝇在运动云南的危害与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桔小实蝇在云南可以危害10余种类水果,主要寄主种类有芒果,桃、梨和柑桔等。其种群数量和分布与寄主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分布区域有关,并受寄主植物种类、品种类型,以及成熟程度所影响,桔小实蝇在云南可以周年发生,在冬季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以及思茅,红河,玉溪,德宏,文山等地州的西部地区,随春季气温回升,其分布区域逐渐由南向北扩张,至夏末秋初,桔小实蝇分布区域最广,大体在姚安以南的云南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对寄主植物杨树(Populus sp.)、柳树(Salix sp.)和非寄主植物苦楝树(Melia azedarach)叶片气味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柳蓝叶甲对杨树叶片气味的触角电位反应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强;对寄主植物杨树、柳树和非寄主植物苦楝树的叶片气味均有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对非寄主植物苦楝树叶气味的触角电位反应显著大于对寄主植物柳树叶片的反应。利用嗅觉仪的测定结果表明,柳蓝叶甲对非寄主植物苦楝树叶片气味的EAG反应与其选择行为反应之间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许统奎  吴菊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6):1334-1338,1351
本文主要介绍气味艺术的兴起以及其未来不断普及的展望,结合数字化时代DSP技术及气味传感器对人类生活的渗透和影响,旨在探索气味艺术数字化技术,推动气味艺术普及到千家万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学》2011,(11):51-51
1.你喜欢紫色还是青色的葡萄?紫色-3 青色-22.你觉得红苹果比青苹果好吗?是的-5 不是-4  相似文献   

7.
报道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幼虫取食经历对其成虫寄主产卵选择性的影响。用香蕉分别饲养1代和20代的幼虫,羽化后的成虫对6种水果有不同的产卵选择性,饲养20代的成虫在罩有香蕉的产卵杯上卵粒数最多,次之是芒果,差异显著。饲养1代的成虫在罩有芒果的产卵杯上卵粒数最多,其次是香蕉,差异不显著。从野外莲雾和黄皮落果中羽化出的成虫对水果种类的嗜好程度也有所不同,产于芒果的卵粒数多于产在香蕉的卵粒数且差异显著,产在莲雾的卵粒数最少,产于黄皮的卵粒数居第四位。幼虫的取食经历对成虫产卵时选择水果的部位和颜色也有影响,但其影响要小于对水果种类的选择。不同部位的选择结果显示香蕉肉的卵粒数多于香蕉皮,而芒果肉的卵粒数少于芒果皮。颜色选择试验结果显示,黄色杯上的卵粒数比绿色、红色、黑色杯的卵粒数多。  相似文献   

8.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它的寄主范围非常广,能危害200多种栽培果蔬作物。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增加,其对我国栽培果蔬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其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菜蛾对蔬菜气味的定向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广  尤民生 《武夷科学》2002,18(1):73-79
采用“Y”型管嗅觉仪 ,在实验室条件下 ,对十字花科蔬菜 -小菜蛾 -小菜蛾绒茧蜂系统中 ,害虫和寄生蜂对挥发物的定向行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蔬菜的挥发性气味对小菜蛾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在反应强度上 ,雌蛾明显高于雄蛾 ,且不同的蔬菜引诱效果之间也存在差异。触角切除实验证明了 ,在小菜蛾成虫感受植物挥发性气味的过程中触角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参数对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偏嗜性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单位面积累积虫道数、单位叶片累积虫道数和为害率三种参数比较分析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对菜豆、豆角、番茄、茄子、南瓜、白菜以及8个不同品种(系)菜豆的选择差异性.以单位面积累积虫道数为参数,选择性顺序高低依次为菜豆、豆角、番茄、茄子、南瓜、白菜;以单位叶片累积虫道数为参数,选择差异性高低顺序依次为菜豆、番茄、豆角、白菜、茄子、南瓜;以为害率为参数,选择性高低顺序依次为豆角、菜豆、番茄、茄子、白菜、南瓜.前两个参数的分析结果都表明菜豆是最嗜寄主,但根据为害率的分析却表明豆角受害最重,菜豆次之.利用不同选择性参数对8个不同菜豆品种的嗜好性分析中,前两个参数的分析结果相似,但为害率的分析结果与前两个的差异较大.因此,不同参数对分析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偏嗜性有一定的影响.作者认为单位面积累积虫道数比其它两个为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给食、给水的处理方式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不同日龄的雌雄成虫进行了饥渴耐受能力的测定。以平均存活时间作为桔小实蝇饥渴耐受能力的指标。结果表明:在给水缺食的情况下,25℃时,桔小实蝇不同日龄成虫的平均存活时间介于2.2~3.9d,15℃时,介于6.2—9.4d;在给食缺水情况下,25℃时,不同日龄成虫平均存活时间介于3.1—5.3d,而15℃时,介于5.8~10.7d;在缺食缺水情况下,25℃和15℃时,其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介于2.0~3.6d和5.3—8.0d。在25℃条件下,各日龄的桔小实蝇雌、雄成虫耐渴的能力要强于耐饥能力,且食物的存在能显著延长桔小实蝇的平均存活时间;在15℃条件下,除了10日龄和15日龄的雄虫外,其他日龄雌(或雄)虫的耐饥能力与耐渴能力间并无差异,而水或食物哪样更能显著延缓桔小实蝇成虫的死亡,还与成虫日龄和性别有关;25℃时,15日龄雌雄成虫间以及15℃时,5日龄及10日龄的雌雄成虫问的平均存活时间均在给食缺水时出现显著差异;在相同的处理方式下,15℃时成虫的饥渴耐受能力比25℃时的强。  相似文献   

12.
 应用Internet信息技术、PHP &; MySQL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服务器技术,研制了基于网络的入侵害虫风险评估、发生预测与信息管理综合系统。系统基于web服务器,将分析模型、评判模型、预测模型和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应用于动态分析、预测和信息管理,实现了网络实时风险评估,适生性分析,定殖可能性分析,年发生代数预测,种群增长,发生密度预测,以及数据采集,海量数据存贮、检索、分析,防治辅助决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光温湿因子对三种果实蝇种群生殖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研究(a)稳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25℃,RH75%~95%),不同光周期(L:D=8:18~16:8)的条件和(b)周期性变化的温度、相对湿度和不同光周期下(20~25℃,RH75%~75%,L:D=10:14;25~32℃,RH75%~95%,L:D=14:10)对瓜实蝇Bactroceracucurbitae南瓜实蝇B.tau和桔小实蝇B.dorsalis种群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长期光照对三种实蝇的种群增殖稍为有利,短光周期对南瓜实蝇种群的增殖不利。不论是在稳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或在周期性变化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稳定的光周期条件下,3种实蝇的生殖期长,产卵量大,世代重迭,而桔小实蝇和南瓜实蝇的产卵较集中,在20~25℃周期性变动的条件下,50%Σl_xm_x在成虫开始产卵后6饲左右,瓜实蝇则要130~140d;在25~32℃,桔小实蝇和南瓜实蝇的50%Σl_xm_x为40d,而瓜实蝇要70d,桔小实蝇和南瓜实蝇的种群增殖速度快,种群在短时间内能迅速形成增殖高峰,是典型的r生态对策,瓜实蝇的产卵前期较长,产卵期长,卵几乎均匀分布于产卵过程,属于偏r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3-2008年从田间系统地监测了云南元江和华宁桔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将诱虫资料和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简单逐步回归和多因子互作回归分别进行拟合,建立了不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发生量与多因子交互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可采用预报模型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桔小实蝇的发生量,且多因子互作组建的模型比简单逐步回归的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通过普查、系统调查和诱集法对入闽台湾番石榴园的害虫种类及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番石榴害虫(螨)74种,隶属8目46科。主要害虫包括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棉蚜Aphisgossypii Glover、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Fabricius)、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n)、桉小卷蛾Strepsicrates coriariae Oku等。桔小实蝇为害高峰期在8-9月;棉蚜在夏秋季和秋末冬初发生较严重;蓟马类的发生与番石榴的花期密切相关,其高峰期在6月份。  相似文献   

16.
黄振  黄可辉 《武夷科学》2008,24(1):44-48
摘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来计算锈腹实蝇的风险程度,确定了各指标的评判标准和等级。根据对锈腹实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估量化分析评判指标,建立了一、二级评判标准、等级与赋分值。通过对锈腹实蝇传人中国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锈腹实蝇危险性综合评价的风险值R=2.293。符合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条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风险管理备选方案,并进行效率和影响评估,以期使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内蒙古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Reuter)的6种苜蓿盲蝽不同种群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种苜蓿盲蝽属昆虫不同种群的酯酶同工酶(EST)谱带清晰、稳定,且不同种群间有差异;6种苜蓿盲蝽中,只有苜蓿盲蝽A.lineolatus的POD同工酶染出的酶带最多,且在雌雄两性间的活性差异较大,但染出的酶带数少于EST同工酶,活性也弱于EST同工酶,其余种类染出的酶带较少.POD同工酶特征的支序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盲蝽A.lineolatus的4个种群分为2大支系,不同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是导致同工酶酶谱趋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采自陕西省黄龙县和河北小五台山两个地区的褐马鸡种群进行了研究,完成了上述两个地区褐马鸡线粒体控制区的全序列测序,并与GenBank中搜索的马鸡属的其它三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地质历史背景和本研究得到的上述两地区褐马鸡与蓝马鸡的遗传距离分析,研究认为由于0.15 MaBP黄河切穿三门峡后东流入海以及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来连续的褐马鸡分布区域分隔,并逐渐分化成不同的地理种群.研究还指出褐马鸡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极低,并建议褐马鸡和蓝马鸡应为同种不同色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