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来由根据路易士酸碱理论,酸碱反应即是电子对授—受反应。软硬酸碱理论以路易士酸碱理论为基础,把这种广义的酸碱理论进一步分类,根据路易士酸的受电子原子和路易士碱的给电子原子的价电子性质不同而采取的一种分类方法。当然,这种分类是粗略的,到目前为止,还拿不出定量的理论。这个六十年代提出的新观点,乃是实验的归纳总结,不具假说的性质,更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从目前展现的情况来看,它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软硬酸碱原理对亲核取代反应中的两可亲核试剂的亲核部位以及亲核取代反应中的两可基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电中心的物种)的亲电部位进行了讨论,硬软酸碱原理很好地解释了它们之间反应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软硬酸碱原理解释了碳碳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以及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性。这些反应都按软-软和硬-硬结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4.
从硬软酸碱理论出发对两可试剂的亲核性,取代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性进行了综合的解释,指出了多官能团亲电反应中心,通过实例证明了离子型反应的选择性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路易斯(Lewis)酸碱理论,皮尔逊(Pearson)在总结大量化学事实的基础上,于1963年提出了软硬酸碱原理。应用这个原理不仅可以解释和概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等领域内许多的化学现象,而且将酸碱的软硬性和它们的反应性以及其它性质联系起来,还可以定性地预测无机和有机反应的方向、速率、化合物和络合物的稳定性等等。因此受到国际化学界的广泛重视。但是,这个原理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HSAB原理的应用沈柏川(铜仁师专化学系铜仁554300)HSAB原理即软硬酸碱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硬酸优先与硬碱结合,软酸优先与软碱结合”。即所谓:“硬亲硬,软亲软,软硬结合不稳定,软硬交界就不管”。目前,这种理论正不断完善和充实,并在化学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软硬酸碱原理是七十年代初,随着人们对络合物稳定性研究的进展,佩尔生(R.G.Pear-son)根据路易斯(G.N.Lewis)的广义酸碱理论,关于受电子原子和给电子原子性质而提出的酸碱反应规律的经验概括。它对定性地了解络合物的某些形成规律,特别是对分析化学上如何选用有机试剂或掩蔽剂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是一个很有用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从软硬酸碱的结构入手,建立了一套酸、碱软硬性的键参数标度。1、酸的软硬性的键参数标度:IA=26.5Z/r-Z^*z/r.2、碱的软硬性的键参数标度:Is=4.16X 0.25α-12.69。利用本标度,计算了80个阳离子酸和非金属原子酸的IA值以及14个负离子碱的Is值,其结果与Pearson的软、硬、交界酸碱分类能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9.
酸碱软硬度的新标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Lewis酸碱软硬度定量标度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Lewis酸软硬度标度的改进方法,用离子键与共价键力之差(即HSA=Z/r^2i-Z*/r^2c)来计算Lewis酸的软硬性标度;引用新的电负性的计算方法,计算有关元素或基团的电负性(X),并将其结果用为Lewis碱的软硬性标度,扩大了Lewis碱的标度范围。此酸碱软硬度标度结果与Pearson对硬软酸碱的分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作者提出以电离势或/和电子亲合势以及原子势为参数的称为亲势的酸碱软硬度,并求得不借任何其他经验参数而完全可以由酸和碱的亲势直接算出酸碱亲强的关系式,而计算的亲强值一般与碱酸络合物的一级稳定常数,log K_1 平行或多数与之近似。  相似文献   

11.
两可负离子(Ambident Anions),或者叫做两可亲核试剂(Ambident Nucleophiles)所进行的区域选择性反应早已被人们所注意。N.Kornblum等人曾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究。R.G.Pearson用硬软酸碱(HSAB)理论解释了一些两可负离子的反应特性,许多实验事实得到了较好的说明。本文主要用硬软酸碱理论对两可负离子在亲核取代反  相似文献   

12.
软硬酸碱理论的一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软硬酸碱原理(HSAB原理),解释了物质的溶解度、化合物的稳定性等问题,并通过对傅—克烷基化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季铵盐萃取分离钒和铬等的讨论,阐述了软硬酸碱原理在催化化学和萃取化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碱软硬度算式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从Pearson于1963年提出酸碱软硬度的概念以来,软硬酸碱原理在化学现象中的定性解释因极为简便而得到广泛运用,涉及到与化学相关的所有领域。然而,软硬酸碱的概念仅建立在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的基础之上,未上升到理论高度。即便国内外均做了不少工作,但在酸碱软硬度这个键参数的定量方面仍未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从路易斯酸碱定义从发,以软硬酸碱规则分析配合物的形成特点,探求配合物稳定性规律,并从热力学角度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综合论述了软硬酸碱理论在皮革化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用软硬酸碱理论的酸碱软硬度阐述了羟配络合物的稳定性,鞣性,铬从胶原中的脱除。提出了聚居性的概念。最后展望了这个领域的未来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1963年R·G·Pearson在Lewis酸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酸、碱的软硬分类,进一步指明了酸、碱的特征,开始揭露出酸、碱的特殊规律,使酸、碱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Pearson于1963年提出的硬软酸碱原理(HSAB),是20多年来化学上的重大发现,在化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HSAB原理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归纳得出的经验规律,它可以说明许多化学现象,但也存在着不少例外。它主要适用于简单的酸碱反应,不能描述中性分子及大分子的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  相似文献   

18.
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反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叙述了马氏规则的内容,从诱导效应和反应机理二方面,讨论了马氏规则的本质。本文运用软硬酸碱原理分析马氏规则的本质,并用该原理预测不对称烯烃亲电加成的加成产物。在教学中,二者相互运用,加深对马氏规则本质的理解,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化学家都对软硬酸碱的标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提出了各种软硬酸碱标度以及选定软硬酸碱标度的标准,如二参数方程,四参数方程,酸碱软度的键参数标度,酸碱软度的势标度及相亲强度等。有些较好地解释了一些化学反应现象。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定量标度可以把酸碱的软硬性和反应性联系起来,对选择酸碱软硬标度的标准还存在着争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五大酸碱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并着重阐述、分析了硬软酸碱HSAB的原理,依据,标度。最后,用图示出各种酸碱理论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