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居油田牛12断块东营组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其砂砾岩体多分布于河道之中,显示出非连续的透镜状、带状和大面积分布的席状形态.辫状河砂体主要有河道砂坝和河道充填两种沉积.该区东营组储层的成岩矿物包括自生石英、碳酸盐、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伊一蒙混层和绿泥石等矿物.次生孔隙的发育主要是由于长石、颗粒骨架和自生碳酸盐的溶蚀作用而产生的.在4个油层组之间,储层性质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它受辫状河的成岩特征和沉积微相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精细构造研究是油藏描述的重要组成内容 ,它主要是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重新认识和建立油藏的三维构造形态和特征 .牛居油田牛 1 2断块平面上是一个近东西向延伸的 ,南、北和西三面均为断层遮挡 ,一面开口的长条型断块 .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了该断块的构造面貌特征 ,形成的多期、多组断裂彼此相互叠加、相互改造和相互影响 ,总体上表现为断块内以四级断层为主 ,断层的主要活动时期为沙一段 -东营组 ,活动强度较弱 ,断块的构造面貌具有继承和发展两方面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孤东油田东营组发育低阻油层 ,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 ,在油层解释工作中经常被遗漏。根据孤东油田东营组油层的低阻成因机制 ,结合不同类型低阻油层的具体特征 ,对造成该区低阻油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孤东油田油层水矿化度高 ,构造平缓 ,油藏动力小 ,油层含水饱和度偏高 ,多套油水系统以及原油性质存在的差异 ,这些是造成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认为 ,对低阻油层的解释工作要从成因角度考虑 ,重视薄层和测井曲线特征异常的层段 ,从而开发出低阻油层的潜在储量 ,以保证油区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路乐河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昆北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区的昆北断阶带,路乐河组是该油田重要的产油层系.通过对路乐河组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重矿物和测井相研究,认为路乐河组是一套退积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河口坝、泛滥平原、分流间湾等;沉积相平面展布呈自南西向北东的扇形,平面上发育两期分支体系;储层岩性包括砾状砂岩、中粗砂岩及细砂岩等,储层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低,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见少量次生溶孔、成岩粒内缝;储层物性整体较好,属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相带、杂基含量和成岩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河盆地桃园构造地震剖面的分析对比,总结出老第三系东营组地层的地震相特征,并建立了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划分了东营组地层的地震沉积相带,得出该构造东营组地层属河流泛滥平原沉积体系。据5口产气井所钻遇的储层岩性及所处相带分析,该构造有利的储层为砂质漫滩砂体,有利于储集天然气的相带为河流砂质漫滩微相带。 相似文献
6.
断陷湖盆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湖盆沉积作用基本方程,对断陷湖盆层序界面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东营凹陷的断陷湖盆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是层序界面形成的关键因素。按照成因机制,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的层序界面可分为构造型(T型)和构造气候综合型(Tc型)。T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三级层序界面,且根据沉积物的供给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Tc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二级或一级层序界面。不同成因机制的层序界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地层分布模式,砂体和油气的富集程度与界面的成因类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Tc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砂体成藏率低;T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程度低,砂体成藏率高。 相似文献
7.
川口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与储集条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通过对川口地区长6油层组的划分与对比,结合特征的岩相组合、骨架砂体的几何形态、盆地古地理背景的综合分析,以及储层的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的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的环境演化代表了浅水台地型三角洲逐渐转变为陆上平原的历史;曲流河道砂体是区内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长61段和长62段是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8.
陕北川口油田低渗透岩性油藏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陕北川口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油气地质条件,探讨了其层序充填、环境演变、储集特征、油气藏类型。认为从长7末至长4+5,沉积环境经历了湖泊—三角州—河流体系—漫滩沼泽化的历史演变;储集类型主要为低孔特低渗型,以溶孔—剩余孔—微裂缝配套型孔隙类型为主,属于原生型岩性油气藏,可以进一步划分出4类次一级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
根据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果,以及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下寺湾油田龙咀沟地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寺湾油田长2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的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道侧翼.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主要的油气富集相带,长2油层由下而上的沉积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沉积微相对下寺湾油田长2油层的分布及其油井产量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东辛油田油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辛油田是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杂断块油田,油气来源复杂。以原油和烃源岩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将该区原油划分为来自沙三段源岩的“沙三型”和来自沙三、沙四源岩的“混源型”,其中“混源型”占较大优势。结合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油气主要来自利津、牛庄和民丰3个洼陷,其中“沙三型”原油主要分布于靠近利津洼陷一侧;“混源型”石油分布广泛,越接近牛庄洼陷,混源油中沙四型原油的贡献越大。研究表明,近洼陷的混源油来自同一洼陷的不同烃源岩,油田中心区块的混源油则为不同洼陷和不同层位原油的混合。多组断裂发育和多洼陷充注是导致该区大量混源石油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谷成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8):134-138
通过收集研究工区区域地质资料及已钻井的钻井取心、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十屋油田西部营城组储层特征,介绍了其储层发育、分布情况和储层物性变化趋势,为十屋油田西部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形态,确认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各种砂坝和分流河道,在单井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砂体微相进行了分析.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等多项分析手段,对长6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储层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类型为方解石、绿泥石、浊沸石、伊利石、石英、长石和少量伊一蒙混层.储层面孔率一般5%~8%,主要为粒间孔隙、骨架颗粒溶孔、浊沸石溶孔和少量裂缝孔隙.部分微裂缝在地下处于开启状态.在成岩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6油层成岩演化序列.油砂体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分布和聚油面积受三角洲沉积作用控制,储层性质受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3.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确定了高52井区长10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和泛滥平原等,分流河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在图像粒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绘制各类粒度图,对该区砂体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根据岩心微相和测井微相分析,对长10油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有利储层,为该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大庆龙虎泡油田是大庆外围的一个特低渗油田之一,具有中孔低渗的特征,主要产层为高台子油层的高三、高四组,普遍无自然产能,在钻井、完井和其它各种作业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据此通过薄片分析、X—衍射、压汞、铸体分析和室内各种静态伤害试验研究了油层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敏感性等基本特征,分析了油层污染的主要因素及伤害机理.研究表明,水敏和酸敏效应是该油层主要损害因素,从而为油层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出发,结合区域应力场进行分析,指出马2断块存在负花状构造,并对其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指出断层发育与注采井调整和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庆萨尔图油田北部萨尔图油层组是重要的含油层段。以前一直认为萨一油层组是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发育大面积的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和井网的加密,本文根据岩心、测井曲线等特征认为,萨一油层组具有明显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为三角洲内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席状砂间微相、席内缘微相、席外缘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区分三角洲内、外前缘亚相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沉积特征,建立测井相模式,给出了萨一油层组平面微相中典型水下分流河道的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外前缘席状砂在砂体形态、规模、分布面积、连续状况及储油物性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差别,在开发方案及开发效果上具有不同特征。这一认识上的转变将为萨一油层组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油田剩余油评价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茨79断块主要含油气层段为沙三1+2亚段,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砾状砂岩和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的互层,沉积厚度受古地形控制.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沉积层序和砂体展布特征,将该区沉积相解释为河流作用影响的滨浅湖沉积,除了发育障壁砂坝和砂滩砂体外,还受到岸上间歇性或小型河流的影响,但河流作用在该区尚未形成三角洲体系,主要储集砂体类型为湖滨滩坝和水下河道,油气分布受构造和沉积砂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李恕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安塞油田侯市地区长6油层属于河流三角洲体系,主要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砂坝复合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等多项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岩石学和成岩作作进行了详细研究。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成岩矿物为绿泥石、浊沸石、方解石、石英、钾长石、伊利石和钠长石等.在成岩矿物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成岩演化模式.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并以次生粒间孔隙占优势,次为骨架颗粒溶孔和浊沸石溶孔,多数样品中存在微裂缝.储层性质受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在砂体发育和有效厚度高值区,孔渗性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