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对ZG230-450钢中魏氏组织的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奥氏体晶粒粗细,只要冷却速度适宜就会产生魏氏组织,这是一种正常的组织转变。同时,还探讨了魏氏组织对ZG230-450力学性能的影响,认为魏氏组织的存在可有效的细化铁素体和珠光体晶粒,提高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S15A、S20A深冲弹钢中的魏氏组织长期来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组织,此种组织在大生产的工艺中很难消除,因此常常使大量的产品判废,使国防工业和生产部门均遭到很大的损失。 一九七九年在国防工办及冶金部的主持下,召集有关单位成立了“深冲弹钢魏氏组织攻关组”对弹钢中魏氏组织的形成机理、魏氏组织对各种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断裂和精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含有与不含有魏氏组织的S15A钢某些重要机械性能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魏氏组织的存在有利于材料的机械性能。 含魏氏组织的S15A钢具有较好性能的原因可归结为:(1)产生魏氏组织的热处理条件使某种有害析出物难以形成,(2)先共析铁素体以魏氏组织存在等效于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如何区分低碳钢中魏氏组织和贝氏体这一问题,采用金相、扫瞄电镜及金属薄膜的透射电镜分析等试验技术,综合分析了魏氏组织和贝氏体的异同点,探讨了从组织形貌和微观精细结构两方面正确辨认低碳钢中魏氏组织和贝氏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及20Cr钢中魏氏组织的形成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的定量测定结果证明,二钢中的魏氏组织均是在一定冷却速度范围内形成的,魏氏组织的相对量随钢冷却速度的变化呈一极值曲线关系,在一定冷却速度时形成最大量的魏氏组织;钢在加热时的晶粒度愈大,其冷速范围愈向低速侧扩大,所得魏氏组织的相对量亦愈大,对应最大量魏氏组织的冷却速度则相应减低。Cr元素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与奥氏体晶粒度增大的影响相类似,但魏氏組织的最大相对量有所减低。  相似文献   

6.
盘条表层的魏氏组织是35K冷墩盘条冷镦开裂的主要原因.为控制表层魏氏组织,首先在实验室模拟了加热炉的加热时间和均热温度,然后根据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在工厂进行了不同轧制过程温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在加热时间80~90min、均热温度1160~1230℃、终轧温度820~840℃和吐丝温度800~820℃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盘条组织均匀、表层魏氏组织小于1级,有效地防止了冷镦开裂.  相似文献   

7.
通过显微镜及电子背散射衍射试验对近α钛合金BT-20的篮网、双态和魏氏组织微观结构及晶粒尺寸进行测定,并采用拉伸与疲劳裂纹扩展试验进行力学性能以及裂纹扩展研究,讨论微观组织对裂纹扩展速率、路径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态组织的强度和延伸率最好,魏氏组织最差;双态组织的断口为解理断裂,裂纹碰到大尺寸初生α晶粒时发生穿晶失效,形态呈直线状,从而具有较高的扩展速率;篮网和魏氏组织的断口形式为沿相界断裂,裂纹扩展路径在通过α晶粒集束边界时改变方向,路径呈曲线状,扩展速率相对较低,从而具有较好的耐裂纹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两参数马氏过程和单参数强马氏过程的定义方式及各种停点之间的关系, 定义了1-强马氏过程、 2-强马氏过程和宽将来强马氏过程, 其中参数变换都是非随机的. 在随机过程循序可测条件下, 得到了*-强马氏过程一定是1,2-强马氏过程; 1,2-强马氏过程一定是宽将来强马氏过程. 在(F4)条件下, 1,2-强马氏过程一定是单点强马氏过程. 宽将来强马氏过程一定是单点强马氏过程.  相似文献   

9.
1808年Widmanstatten在经过磨光和镂蚀的鐵镍陨石灰面观察到规则的图纹;这图纹的生成原因一直到1904年才由Osmond和Cartavd加以解释,它们认为这是新相沿着母相一定晶体平面析出的结果、此后在不同的合金中都发现了类似的组织,一般称为魏氏组织;这些组织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新相在母相的一定晶体平面析出(这平面称为惯析面),而在析出相与母机之间则具有一定的晶体取向关系,比如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回火方式和时间下 W6Mo5Cr4V2高速纲力学性能与组织的变化。发现淬火该钢经560和630℃多次回火后马氏体内孪晶清晰完整,板条马氏体中仍然存在着以魏氏组织形态分布的 M_3C 型碳化物。证实380℃×(0.5~5)h+560℃×1h×2次的低高温配合回火工艺与560℃×1h×3次的普通回火相比,可使高速钢的硬度、红硬性及冲击韧性提高.采用560℃×(1~3)h×3次的回火工艺时,随每次回火时间延长,高速钢的强度、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提高,红硬性变化不大,但硬度则稍稍下降(约1HRC).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冷却速度对锻造Ti48Al2Cr(原子数分数,%)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度主要影响锻造TiAl基合金组织演变产物的形貌,而对晶团尺寸的影响较小.锻造TiAl基合金在α相转变温度θα以上等温热处理后,采用炉冷、空冷、油冷和水冷,会依次转变为全层状组织、层状组织加魏氏体组织、块状转变组织加魏氏体组织、块状转变组织加羽毛状组织  相似文献   

12.
Sinton(1931)在印度首次报道了贝氏白蛉指名亚种Sergentomyia bailyi baily(Sinton),1931和贝氏白蛉平原亚种Sergentomyia bailyi campester(Sinton),1931;平原亚种的名称乃由于它在平原地区数量较多而得。随后Raynal和Gaschen(1934)在越南报道了有贝氏白蛉平原亚种存在,并对其形态做了详细描述。姚、吴(1938)首次发现我国海南岛有贝氏白蛉平原亚种存在。冷(1964)于1957年在海南岛除贝氏白蛉平原亚种外  相似文献   

13.
划分词类时 ,马氏既依据意义又依据位置 ,从而得出“词无定类”的结论 ;对“次”的分析 ,依据名代诸字在句读中所处的位置 ;马氏认为虚词的使用与语序的关系十分密切 ,句读卷中马氏分析了各种语序倒置的情况 ;马氏的语序分析已涉及到语用。  相似文献   

14.
记述我国蜈蚣目Scolopendromorph耳孔蜈蚣亚科Otosigminae耳孔蜈蚣属Otostigmus(耳孔蜈蚣亚属Otostigmus)6种.其中对平耳孔蜈蚣Otostigmus(Otostigmuts)politus Karsch、糙耳孔蜈蚣O.(O.)scaber Porat和多刺耳孔蜈蚣O.(O.)aculeatus Hasse进行了重新描述;马氏耳孔蜈蚣O.(O.)martensi Lewis和贝氏耳孔蜈蚣O.(O.)beroni Lewis为2个我国新记录;刘易斯耳孔蜈蚣O.(O.)lewisi sp.nov.为1新种.附有各种特征图,并编制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光学显微镜,探讨等温退火工艺中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C-Mn钢组织的影响,尤其是对铁素体再结晶、魏氏体和托氏体相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在750℃以下时,以铁素体回复再结晶为主,退火温度升高及保温时间延长均能增加铁素体再结晶程度,但晶粒长大不明显。退火温度在850℃以上时,相变发生在冷却过程中,以魏氏体、托氏体相变为主,且保温过程中奥氏体晶粒越大,冷却时魏氏体和托氏体转变量越多,铁素体含量越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20g钢焊接试样,结果表明粗大魏氏组织是焊缝冷弯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中的各种范畴都是原型范畴,马氏的论述体现了其在范畴原型基础上进行范畴化的过程.《文通》中的起词范畴的原型具备[位于句首]、[逻辑主项]、[施事]、[名词或代词]四个特征,其非典型成员不具有此四者中的一到三个.马氏的论述中将[逻辑主项]特征拓展成[陈述对象]特征,这一对特征拓展是由家族相似性主导的.如果把[逻辑主项→陈述对象]看成一个连续统的话,就会发现起词范畴中的非典型成员均处在这个连续统上的某一点,起词范畴与其他范畴的边界也由这一特征连续统标定.所以,马氏起词范畴的核心特征是[逻辑主项→陈述对象],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施事].[位于句首]特征也是马氏起词范畴的重要特征,这说明马氏非常重视语序问题.从这两点来看,马氏走在很多后来者的前面.  相似文献   

18.
在含钒钛的低合金高强度碳锰钢的热轧状态组织中发现一种粒状组织。随着这种组织的出现,钢的冲击韧性发生很大波动,有时甚至下降到很低值。为了探明粒状组织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本工作进行了几种不同的轧制工艺试验。结果得出一系列影响因素,诸如终轧前的待温、终轧温度和变形量及冷却速度等。试验结果证明粒状组织产生的本质原因乃是具有粗化了的奥氏体晶粒的钢,受到某种程度的过冷所致。 本工作也研究了粒状组织形成机理,结果发现,粒状组织是由基体和“岛屿”两部分组成。基体是魏氏组织铁素体,而“岛屿”是被魏氏组织铁素体围挤在中间的富碳奥氏体的转变产物。 根据试验研究,提出了这种钢合理的控制轧制方案,能够保证得到高强度高塑性等预期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35CrNi3MoV厚壁高压容器钢经不同速度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淬火速度小于1000℃/h时,形成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织。淬火速度在30-240℃/h时,由于大量的粒状小氏体及上贝氏体形成.使强度及冲击韧性降低,40℃冲击断口出现准解理特征.然而,淬火速度在380~1000℃/h时.少量的下贝氏体形成(贝氏体相对量小于30%),屈服强度和-40℃冲击断口(韧窝花样)则得到改善。初步分析了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低碳Mo-Cu-Nb-B系微合金钢进行连续冷却和等温实验,发现低碳Mo-Cu-Nb-B系微合金钢在过冷奥氏体亚稳定区等温,能发生针状铁素体转变.非再结晶区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时虽然能得到各类低碳贝氏体组织,但各类组织特别是针状铁素体的份额却不能有效控制.通过分阶段冷却,可以控制得到针状铁素体和板条贝氏复相组织.利用针状组织分割原奥氏体晶粒能细化组织,达到优化高强度低碳微合金钢的力学性能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