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
陈康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5):87-90
本文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对武术概念的认识问题,主要对武术概念的根本属性重新进行了揭示;二是敦煌武术壁画的分类问题.敦煌武术壁画根据相关度,可分为武术图像、参考图像、相关图像、联想图像. 相似文献
3.
“岩彩画”是近年来国内艺术界从材质的角度新命名的学术概念。岩彩画是中国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至今,我们仍然能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它的画法痕迹和发展脉络。古老的岩彩画不仅对中国绘画,而且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绘画都有很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国内艺术界对失传的岩彩画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开发。现代岩彩画更加强调造型、色彩、肌理的相互交织,注重吸收西方的色彩成果及构成理论,将现代理念、敦煌壁画、工笔重彩和民间美术融为一个大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双层平板培养技术,从云南腾冲地区高温温泉边酸性水中分离出1株螺旋状铁氧化细菌ML-04,对该菌的理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该菌专性化能自养,可利用亚铁和黄铁矿为能源,不能氧化硫磺、四硫酸盐、硫代硫酸盐,最适生长温度40℃,最适生长pH2.5.对砷黄铁矿的浸矿实验表明,ML-04菌株可以有效浸出矿粉中的铁和硫元素. 相似文献
5.
6.
采用Munz培养基,由河底淤泥等土样中分离以烷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对其中一株杆菌经透射电镜观察及生理学鉴定,认为该菌为甲基单胞基属甲烷氧化杆菌。该菌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2.5%以上。下一步将对该菌的实际应用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株甲烷氧化杆菌的分离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unz培养基,由河底淤泥等土样中分离以甲烷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对其中一株杆菌经透射电镜观察及生理学鉴定,认为该菌为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甲烷氧化杆菌。该菌能将乙烯氧化产生环氧乙烷,能在质量分数为01%苯酚、对苯二酚和体积分数为01%苯的培养液中增殖并发生降解或氧化反应。该菌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25%以上。下一步将对该菌的实际应用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河道滞水和淤泥中分离出的光合细菌的纯培养物,根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等鉴定为荚硫菌属(Thicapsa)的桃红荚硫菌(Thiocapst Toseopersicina)。该菌株可氧化H2S生成硫粒贮存于细胞内,能够利用多种小分子有机酸,具有在光照厌氧和黑暗好匀可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了共生生金菌的生长曲线,查明了这种微生物的世代时间和比生长率,并就环境pH值对共生生金菌生长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生生金菌的生长速率是它催化锰氧化反应的关键制约因素,加快共生生金菌的生长速率,是强化碳酸锰矿石微生物氧化过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青岛近海养殖场废水样品中筛选到一株具有硝化与反硝化双重功能的细菌,命名为YZC.菌株YZC兼性厌氧,革兰氏阳性,杆状;菌落干燥、圆形隆起、边缘锯齿状,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颜色有所变化.该菌能以硝酸钠为氮源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能以乙酸钠和硫酸铵分别为碳源和氮源进行硝化作用;该菌能以乙酰铵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而生长,并能利用多种糖和其他碳源.我们还测定了该菌的最适pH值和其生长盐浓度,以及其水解淀粉和明胶的能力,因此,YZC菌株对自然水体,尤其是废水的生物脱氮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铅对实验红鲫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重金属铅离子对实验红鲫的生物毒性效应,以实验红鲫为受试鱼类,观察实验红鲫在不同浓度重金属铅溶液中的生长情况、死亡率、异常状态以及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情况,并检测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变化情况指标,分析不同浓度的铅对实验红鲫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红鲫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未出现死亡,生长状态良好,随着重金属铅浓度的不断增加,核异常率明显发生变化,血液中的乳酸脱氢酶也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超临界CO2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萃余物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五味子红色素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利用该五味子红色素添加桑葚汁、复合凝胶剂和白砂糖研制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复合果冻.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红色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乙醇体积分数90%,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30;综合考察影响果冻感官品质的组织状态、口感、风味、色泽等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复合果冻的最佳配方为五味子红色素粉末2.0%,复合胶凝剂2.0%,桑葚汁7.0%,白砂糖12.0%.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Fe3O4/纳米级Fe0对污染水中Cr(VI)的去除效果,以及Fe3O4投加量、腐殖酸投加量、温度对Fe3O4/纳米级Fe0去除水中Cr(VI)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纳米级Fe0对水中Cr(VI)的去除效果很好,在2min时Cr(VI)的去除率就能够达到91.4%,这个值比纳米级Fe0单独作用120min时对 Cr(VI)的去除率还要高;Fe3O4与纳米级Fe0的配比为7.5:1时,Fe3O4/纳米级Fe0对Cr(VI)的去除效果最好。温度的升高加速了Fe3O4/纳米级Fe0对水中Cr(VI)还原降解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摇蚊(Chironomus)幼虫在城市重度铅污染河流中广泛分布的原因, 对铅污染河流中的摇蚊幼虫进行实验室培养, 并将其暴露于含有不同Pb2+浓度的水体和沉积物环境中, 以评价摇蚊幼虫的生物铅富集能力以及对Pb2+ 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结果表明, 大量出现于铅污染河道中的摇蚊幼虫具有较强的Pb2+毒性耐受能力, 其48 h 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rntration, LC50) 可达3.8 g/L. 此外, 摇蚊幼虫的铅富集能力随着环境Pb2+ 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其最大富集量出现在水体含铅量为100 mg/L 的条件下, 此时摇蚊虫体内的铅累积量可达3.76 mg/g 虫体. 对铅胁迫条件下的虫体生物酶活性变化研究发现, 相对于500 mg/kg的高浓度底泥铅污染环境, 其他浓度Pb2+条件下的虫体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酶活性均随环境Pb2+ 浓度和污染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出现一个酶活性峰值, 但虫体的SOD 酶活性在500 mg/kg 底泥铅含量条件下表现出剧烈波动. 将铅污染条件下的摇蚊幼虫进行鱼类投喂, 结果显示Pb2+ 可在鱼类体内不同部位累积, 表现出一定的食物链传递效应. 研究结果为摇蚊幼虫的重金属铅污染耐受性及其生物响应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供同种雌雄株性别鉴定的理论根据,采用生理生化方法对银杏(Ginkgo biloba L.)、黑枣(Diospyros lotus L.)、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雌株和雄株的代谢差异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谱带数量和酶的相对含量,在雌雄株间有显著的差异;2.氧化还原电位和抗药性具有相关性,可做为性别鉴定的简易和有效的方法;3.雄株叶绿素和核酸的含量低于雌株,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高于雌株;4.维生素C在性别间有差异,但尚无规律可循;5.可溶性糖和pH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首次合成了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Gd2O2S:Eu3+,Si4+,Ti4+.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Gd2O2S:Eu3+,Si4+,Ti4+的晶体结构与Gd2O2S相同,为六方晶系.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Gd2O2S:Eu3+,Si4+,Ti4+的激发光谱呈250~400 nm宽带状,激发光谱主峰位于365 nm;发射光谱为线状光谱,归属于Eu3+的5DJ(J=0,1)→7FJ(K=0,1,2,4)跃迁.最强的发射峰为627 nm和617 nm,均属于5D0→7F2跃迁,且627 nm的发射峰明显远强于617nm,显示出纯正的红色发光;并且Si4+和Ti4+离子的共掺杂可显著延长样品Cd2O2S:Eu3+的余辉时间. 相似文献
17.
红光对菊花水培插枝生根及生理生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光下水培菊花茎段生根比自然光下生根早、生根率高、根数多、茎段生长壮、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也均高于自然光下.红光还可增强叶片中NR活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系列Sm3+掺杂LnNbO4(Ln=La,Y)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荧光特性、衰减寿命和荧光热猝灭等性能进行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不含杂质相,可以被近紫外光LED和蓝光LED芯片有效激发,发出色坐标为(0615 5,0380 2)的红光对于LnNbO4(Ln=La,Y)基质来说,Sm3+掺杂LaNbO4基质的荧光强度比较强,最佳的Sm3+掺杂浓度为2%;随着Sm3+掺杂浓度的提高衰减寿命曲线由单指数线形变双指数线形,且衰减寿命不断变短;Sm3+之间的电偶极 电偶极作用是导致荧光浓度猝灭发生的原因;样品在293~450 K这一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说明Sm3+掺杂的LaNbO4红色荧光粉具备成为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运用微核技术研究了不同pH下,Al2(SO4)3溶液对细胞有丝分裂及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共同作用会使细胞结构产生明显改变,诱发染色体异常与核固缩,微核率上升.当pH一定时,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与微核率(MNF)均随Al浓度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MI在Al浓度为10或20 mg/L(仅pH=8.5时)处达最大;MNF在Al浓度10或20 mg/L(仅pH=7.0时)处达到最大.当Al浓度不变时,MI随pH的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在pH7.0处达最大;MNF在无铝和Al浓度为10 mg/L组中的最低值出现于pH7.0处,但在高铝组中变化不大.pH与Al均可对细胞产生显著的遗传损伤,二者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遗传损伤的叠加.提高pH可缓解铝毒效应,但不能使之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