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立案程序审查原告起诉的诉讼标的,不仅得到了一部分学者的支持,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常态.而在当今立案登记改革的背景下,对民事立案程序中诉讼标的的审查与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起诉条件中的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不应做同一概念理解,起诉理由亦非起诉条件不可或缺的事项.立案程序的应然改革方向是立案程序仅对原告的起诉做形式审查,诉讼标的...  相似文献   

2.
付彬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24-24,27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采用了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也存在着如何将有限的司法资源高效、合理地在轻罪案件与大要案件之间进行分配这一问题。借鉴暂缓起诉制度,完善我国的相对不起诉制度,旨在提高司法效能,节约诉讼成本排动司法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3.
诉讼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权利都应得到公平的维护,这不仅是正当程序的核心所在,也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辨析了司法实践中人们为原告撤诉后又起诉,能否再次提出上一次诉讼中未能提出的证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慰河 《科技信息》2011,(29):I0415-I0415,I0417
当代世界各国在民事司法改革中实行的小额诉讼程序,提高了诉讼效率,减轻了法院负担,也大大实现了司法的大众化,通过小额诉讼程序与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的结合,诉讼的多元化更加保障了公民的司法权利。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的司法状况的反思并且结合我国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设立小额诉讼程序的要求,并且同时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有关小额诉讼构建的一些具体思路,以期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杨晶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31-34
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对于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条件规定得过于严格,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法官操作难、当事人起诉难等现象。当前,我国强调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首先就是要建立理性的法律制度,并在诉权理论指引下重构我国民诉中关于起诉条件的具体规定。同时,应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和相应的对策,解决基于这一规定可能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民法律素质迅速提高,权利意识不断强化,在公民通过诉讼途径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衣"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同时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当事人主义"虽适应和谐司法的要求,却忽视了法官在发现案件事实方面的积极作用,过分强调法官权力的限制性,致使很难查明案件事实。"虚假诉讼"就是这种弊端的产物,其严重挫伤人民法院的公信力,带来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之进行法律规制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不起诉决定的效力 ,是指检察官依法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所具有的拘束力、确定力和执行力。不起诉决定是检察机关依据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作出的一种独立的司法决定 ,必然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基于对司法权威、司法公正和无罪推定原则以及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客观分析 ,本文认为 ,生效的不起诉决定对案件当事人、人民检察院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力 ,在程序法上具有终止诉讼的效力 ,在实体法上具有推定无罪的效力。同时具有执行内容的不起诉决定还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法律规定的"环境权"能否进入司法,通过司法获得法律的保护,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司法影响公民的环境权以及保护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环境权的实现,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成为法学界的共识,环境权的确立依据不足使环境公益诉讼缺乏坚实的实体法基础,司法实践中对原告资格的限制性解释导致环境公益诉讼难以启动。  相似文献   

9.
刘根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1):99-102
不起诉决定的效力,是指检察官依法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所具有的拘束力、确定力和执行力。不起诉决定是检察机关依据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作出的一种独立的司法决定,必然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基于对司法权威、司法公正和无罪推定原则以及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客观分析,本文认为,生效的不起诉决定对案件当事人、人民检察院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在程序法上具有终止诉讼的效力,在实体法上具有推定无罪的效力。同时具有执行内容的不起诉决定还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起诉难"被认为是我国民事案件受理制度的老大难问题,从立审合一至立审分离,从立案审查到立案登记,虽几经改革却未得偿所愿。通说以为,肇致时下"起诉难"问题的主因在于误识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概念之差异,进而于民诉法119条起诉条件之规定中植入诉讼要件,前置诉讼要件审查阶段。然,其本质实属未能严格区分诉的成立与诉的合法效力位阶不同,且目前我国民事案件受理制度已由起诉之难演化为立案之难,改革之路应以加强当事人程序保障为宜。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因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给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现象不断出现,现实中难以寻找相应的救济途径,导致相关的案件不是被驳回就是不予受理,公民无法通过司法手段对公共利益进行维护,究其根源在于诉讼制度中缺乏相应的公共利益救济机制。行政公益诉讼就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路径。应考虑从原告资格、举证责任和诉讼费用方面来构建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作为检察官自由裁量权行使方式之一的暂缓起诉,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司法对诉讼经济理念的追求,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精神,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适用范围、考量因素、负担设置及其救济机制方面就如何在我国构建该制度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代宪法是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的精髓所在。我国现行宪法对生存权、劳动权等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存在着缺失。完善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建立违宪审查机制,使公民基本权利得到司法的救助和保障,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附条件不起诉作为轻罪非犯罪化处理的一种起诉替代措施,具有灵活性、有效化解刑事纠纷、实现审前程序分流的功能,同时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节约了诉讼成本,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回归社会,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赋予检察官一定裁量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诉裁量权是检察机关及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是否起诉作出决断的权力。起诉裁量权是适应刑事政策和刑法观念的变化而形成的,由于符合公共利益的诉讼效率的要求,而被普遍肯定,我国亦不例外。我国对起诉裁量权先例规定了较严格的条件及相应的制约程序,但不够合理和完善,影响起诉裁量权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王玉华 《科技信息》2007,(23):265-266
本文就公益诉讼、公益诉讼主体及构建公益诉讼制度意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广泛保护。其次,有利于维护正当社会秩序。再次,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后,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预防的功能。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极为有效的司法途径,这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经验,因此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为适应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刑事诉讼程序在构建正当法律程序的同时,为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在诉讼的不同阶段都有特殊的分流程序,对侦查、起诉、审判进行不同程度的简化,其中关于审前程序的分流经验对我国目前的分流程序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促进发展》2010,6(1):75-75
在无线通讯领域,以诺基亚公司为核心的牵连性专利诉讼已经持续多年。此前,诺基亚向高通支付了大量专利使用费,由于对专利许可存在争议,双方爆发纠纷,诺基亚甚至在ITC起诉高通专利侵权,在欧盟起诉高通垄断;高通则在亚洲、欧洲、北美起诉诺基亚专利侵权。这两大欧美技术巨头之间曾爆发15起专利和反垄断诉讼,最终双方在2008年签署了为期15年的和解协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中国陪审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出中国陪审制度具有陪审员遴选范围狭窄、陪审员权力受限、职业化培训不足和案多人少等特征。从权力结构和公民参与的视角,上述特征产生的原因是司法政策导向、司法权力制约、相关制度欠缺和"无讼"的传统诉讼文化。想要真正实现陪审制度的作用,必然要调整国家权力和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限制公权力的扩张和保障公民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晓岸 《世界知识》2014,(17):44-46
“极化政治”新闹剧 近来,美国尖锐得无以复加的极化政治又上演了新闹剧。7月3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党派划线通过决议案,授权众议长博纳对奥巴马总统未经国会同意擅自取消新医保改革法案中有关雇主必须为雇员承担医保责任条款的“违宪”行为发起诉讼。由立法机构授权其领导人向司法机构起诉国家行政首长,这在美国史无前例,将会涉及繁杂的司法认证程序,可能到奥巴马任期终结都无法正式启动。共和党发起这一诉讼,直接由头是发泄对奥巴马“绕开国会”的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