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线南水北调主要是为了解决黄潍海平原广泛缺水的问题,需北调的水量很大,汉江水量有限,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从长江的三峡水库调水,由于三峡水库海拔低,而现在设计的汉水北调运河海拔高,所以汉水北调运河不能延伸到三峡水库,只有再开凿一条海拔较低的从三峡水库取水的江水北调运河,向北京地区调水,不应从汉江或长江调取,而应就近从黄河调取,可以兼顾引黄入晋,水量不成问题,以系统工程的观点综合考试中线调水工程,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2.
一、江汉工程概要及其主要工程和资金来源按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要求 ,应该兴建江汉运河。其中 :从沙市的荆江最险段盐卡建闸(要求应具备分洪、排沙和通航的性能) ,直至新滩口附近燕窝村开挖运河(简称西运河) ,全长约200公里 ;再从长江东岸渡普经武昌附近斧头湖、梁子湖等湖泊至鄂城至樊口闸再入长江 ,兴修另一段运河(简称东运河) ,约60公里。东西运河共计约260多公里 ,其中需开挖220公里。而这段长江航线则是710公里 ,估计可缩短航程450公里。这样选线 ,既有利于减少开挖土方工程量 ,更有利于分洪与排沙 ,原因是由于裁弯取直而增加了比…  相似文献   

3.
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皆称浙东运河,从杭州越钱塘江经绍兴至宁波长期畅通。故南北大运河,通常称京杭运河,而终点实在宁波,故应称京甬运河。南北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因年代久远,多已破坏散失,实应修复保护。近年来绍兴市、县已经致力于此,成就可观,值得沿运各地的重视和仿效。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蓄洪区及涝灾地区巨大的淹没损失 ,远远超过了以工程彻底根治洪涝灾害所需的费用。今后 ,彻底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系列工程势在必行。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 ,芜(湖)杭(州湾)运河工程是其中主要的工程之一。治江的顺序 ,应先治下游后治中上游 ,因此 ,首先进行的起点工程———芜杭运河工程 ,可以称之为是治理长江中下游的龙头工程。芜杭运河工程直接经济效益很好 ,间接经济效益更好 ,应早日上马。一、长江中下游水患问题和原因分析水灾是我国第一大灾 ,长江中下游平原历来就是重灾区。1950年以来 ,我国对长江中…  相似文献   

5.
从1998年洪水灾害看,遵循疏导的水原则十分重要,由此论述了开凿松辽运河对防洪,发展航运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枣庄段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凿400多年来,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枣庄段运河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同时,在确保京杭大运河的畅通、台儿庄城市的繁荣、枣庄乃至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枣庄地区文化的兴盛、台儿庄军事地位的重要以及今日枣庄段运河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分析了山东运河贯通后所面临的河床起伏较大、水源匮乏和黄河泛滥影响等问题.认为山东运河的开凿与变迁不仅影响着本区湖泊的形成与演化,也改变了水系的天然格局,致使原有河湖系统功能紊乱,沿运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明显增大,土地生产质量下降,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对南水北调工程有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设想近江侧筑闸,近海侧敞开的通吕运河经拓宽挖深,通过一维非恒定流数值计算和有关规范,确定运河规划控制尺度,并分析其沿程(全长81.8km)冲淤变化特性,根据小庙洪水道的历史演变和水文泥淤条件,选择蒿枝港以北3km处新港闸附近作为通吕运河出海口岸较为合适,本文对长江第二入海通道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灵渠,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陡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36.4公里,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前219年—前214年),是沟通湘漓二水,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人工运河,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素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之称。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海运捷径位于埃及东北部的苏伊士运河,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的国际航运交通水道。它北起地中海边的塞得港,中间穿过提姆萨湖、大苦湖、小苦湖,然后南止于红海苏伊士湾的陶菲克港,连同两端伸入海里的河段,全长172.5公里。运河开凿之前,从欧洲到印度洋的航船,必须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不仅路途远、时间长、费用高,而且风险多。运河开凿之后,它使地中海和红海得以沟通,进而把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起来。从欧洲到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不绕道好望角,而经地中海、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航程可缩短八千至一万公里。目前,欧亚两洲之间的海运货物,80%经过苏伊士运河;全世界油船运油吨数25%经过苏伊士运河。1979年,104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0艘船只通过苏  相似文献   

11.
通济渠由水运到陆运交通功能的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济渠是我国南北大运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隋、唐、宋的经济、社会发展曾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旨在从交通功能演化入手,对比了通济渠堙废前后水运与陆运不同的经济作用和社会地位.指出通济渠在修建之初就受到了黄河泥沙的影响,其后由于战乱、朝代更替、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逐渐堙废.  相似文献   

12.
谭兴华  李红举 《河南科学》1996,14(4):423-427
通过对河南省新三义寨引黄工程1994年4月试通水以来,渠道边坡坍塌现象的分析和找出子渠道坍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供引黄灌区渠道设计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枯水期洪湖地区湖泊、渠道水位与长江水位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其枯水期的月平均水位、年际变化情况及典型年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14.
重开胶莱运河 发展综合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元明时期两开胶莱运河的简况,剖析了运河两度堙废而不能重开的主要原因,否定了“分水岭处石坚难以深挖”的臆断,提出了重开运河的设想和建议。阐述和论证了运河重开后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余学原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4):13-13,38
针对引大入秦工程黑武分干渠渠道运行10年后的破坏问题,通过现场勘察,采用坑探、取样及室内试验工作,对渠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渠道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渠基土的湿陷变形和冻胀而产生的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对不同渠基岩性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湿陷性渠基土进行翻夯处理,并加灰土垫层处理;对冻胀性渠基土,加强渠道的防渗衬砌,并加设防冻胀砂砾垫层进行处理。实践表明,这些处理措施使渠道破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运河”一词,北宋时著的《新唐书·五行志》已经见及,但古代很少作为专名的地名使用。灌溉运河与农业同时产生,中国早期的运河开发,以东南而论,早在河姆渡和跨湖桥时期就已经开始。先秦时期,亦有多条史书可考的运河。中国运河开发史源远流长,但以“以人为本”为准则来看,历史教训亦深刻。元朝时开发的大运河最后一段——会通河,开通后难以发挥作用,是显著的一例。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流域尼沙演变过程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沙江集水面积48.51万Km^2,多年平均流量1429亿m^3,输沙量2.47亿t/a,与长江上游的其它支流相比,是流域面积最大,产水,产沙最多的河流,是三峡水库和长江上游最大沙源。研究金沙江泥沙演变过程和趋势,不仅关系到金沙江水资源开发战略,而且对控制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及开发长江水资源亦具有重要意义。对金沙江流域主要水文控制站-屏山站的流量,输沙量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非参数统计的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Kendell秩次相关控制站-屏山站的流量,输沙量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参数统计的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Kendell秩序相关检验,线性回归检验等方法,对屏山站的水沙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检验,得出了水沙演变无明显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1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的特点长江中游流域面积68×104km2,水资源分区包括长江中游干流区、汉江水系区、洞庭湖水系区与鄱阳湖水系区,水资源的特点是降水与径流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长江中游区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而平均年径流深6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