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德国有着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厚历史传统。 2 0 0 2年 8、 9月之交 ,德国著名哲学家、柏林理工大学汉斯·波塞尔 (HansPoser)教授应邀到大连理工大学讲学 ,就技术评估与技术哲学问题做了系列的讲座。德国哲学界称誉波塞尔教授是一位屹立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交叉位置上的学者 ,视野开阔 ,学识渊博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柏林理工大学哲学讲师、留德学者李文潮博士同时应邀讲授了德国哲学若干专题。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科技哲学博导刘则渊教授就技术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社会应用、发展趋向与前景等问题 ,与波塞尔教授和李文潮博士展开了讨论。本刊选编其主要内容分三期发表 ,以期让科技界、学术界更多人士了解技术哲学 ,促进我国技术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志明 《大自然探索》1992,11(3):112-120
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1902—)不仅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历史政治哲学家。他的以“证伪主义”的方法和原则为基础的历史、政治哲学,批判了“历史决定论”,抨击了“整体主义”的社会变革方法,倡导“渐进社会工程”和“开放社会”。作者认为,波普尔将其科学哲学中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应用于社会领域是不合理的,而以此建立的历史、政治哲学是不科学的。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波普尔的历史、政治哲学体系,评析了他的历史观和社会政治观。  相似文献   

3.
恩斯特迈尔是本世纪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哲学家,长期以来他一直倡导一种不同于传统哲学的新哲学,本文综合探讨了迈尔新哲学的基本原则及其新哲学的基本框架:(1)物理科学不是科学的标准范式;(2)历史叙述比定律解释更重要;(3)解释和预言在生物学中是不对称的;(4)科学进步的主要象征是概念的提出和改进;(5)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及目的论解释的合理性;(6)新哲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黄政新 《科学通报》1975,20(6):258-258
河外星系光谱红移现象的解释,是近代天体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科学上和哲学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鉴于对红移的宇宙学解释的不满,特别是它从理论上为宇宙膨胀论提供了依据,因此国内外不少人致力于建立新的理论。唐孝威同志发表了《基本粒子演化假说和河外星系红移解释》(下面简称《解释》),进行了尝试。对此,何祚庥同志从科学上和哲学上进行了批评、之后,围绕《解释》在科学上和哲学上的正确与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综合这些意见,本文想继续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林玉衡 《科学通报》1957,2(5):156-156
1956年12月15日到1957年1月16日中山大学举行了第三次科学讨论会,共讨论了108篇论文,其中属于自然科学的58篇、属于人文科学的50篇。在这次讨论会上,历史系讲师李锦全的“批判占史辨派的疑古论”,批判了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童书业、杨宽等在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方面的历史观和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初(190),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相对论,因而名闻天下。今年是20世纪最末一年,恰好又是爱因斯坦诞生120周年。谨译此文,以纪念这位世纪科学巨学。本文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作者以新的视角分析相对论和质一能公式及其相互关系这个老问题,见解是独到的。尤其是通过相对论的社会效应(正面的和负面的)和历史遭遇,论述了一般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作者似乎没有发表什么警世宏论,只是进行平实的历史叙事。然而事中寓理,其事及足以警世;范围涉及科学与哲学。科学与政治。科学与宗教,等等译者人类历史上有一个经久不…  相似文献   

7.
马诺·邦格(Mario Bunge)是当代西方一位很有影响的哲学家,于1919年生于阿根廷的布谊诺斯艾利斯,后入加拿大籍,现任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哲学教授。阿伽西和科恩说:“邦格主张精确哲学、古典自由的社会哲学,以及理性主义和启蒙思想。他勇敢地甚至是无情地抨击主观主义、心灵主义、唯心主义以及实证论、机械论和辩证法。”邦格明确宣称自己是“唯物主义者”,并冠以“科学的”的旗号,引人注目。另一方面,他又公开宣称反对辩证法。他把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史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1.以希腊和印度的原子主义为中心的古代唯物主义;2.十七世纪的唯物主义;3.十八世纪唯物主义;4.十九世纪中叶主要在德国和英国兴起的“科学的”同时哲学上是朴素的唯物主义;5.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6.当代学究式唯物主义。邦格认为,以上唯物主义对哲学中的关键问题均不能给出正确或精确的答案,特别是难以解决以后科学中出现的哲学问题。为了“拯救唯物主义”,邦格把他“科学的唯物主义”作为必要阶段提出来。他说,他的“新本体论之所以  相似文献   

8.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资产阶级科学哲学进化的特点是:从新实证主义的控制中发生了决定性的变革。“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占统治地位的趋势是非实证主义。”类似的提法不止一次地在西方现代逻辑方法论的文献中出现。对这个现象进行历史一哲学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因为这一现象极为错综复杂,相互对立的不同意见、观点和派别(从反科学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资产阶级人类学变种到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和柯依列、库恩、费耶本德的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等),都在批判实证主义的教义下联合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大会于1978年9月在意大利比萨市举行,会议期间曾以“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怎样才能进行互助?”为题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讨论会上发言的有意大利的E.阿加西、加拿大的R.巴特斯、美国的J.梅尔道克和芬兰的Y.辛杰卡。 R.巴特斯在发言中指出,哲学和科学史只是在本世纪才获得独立地位。起初,每一门学科的问题都相当狭窄—历史家只积累说明过去东西的细节,而哲学家则建立摆脱了心理学、历史、价值——摆脱了逻辑学和语义学手段难以达到的一切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哲学发展和科学变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本身所形成的物质和心理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追求知识、追求知识的概括性,通过概括总结规律,总结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使实践活动由不自觉转变为自觉。也就是说,对知识的追求,就是科学的探讨。哲学作为科学的概括,与科学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哲学思潮与科学观点,有着复杂的关系。下面按不同的历史阶段来讨论哲学发展与科学变革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学的定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时东陆 《科学》2007,59(3):4-9
我们首先必须定义“科学”这个名词。事实上“科学”一词应该是“现代科学”(modern science)的简称,因为科学的定义是近代和现代才真正产生的。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科学还没有完整的定义,因而很难在没有定义的前提下讨论科学。所以,必须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讨论科学的形成和定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史编纂理论(编史学)涉及诸多基础理论;本文讨论的是科学史对象和科学史结构的有关概念与问题。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讨论了几个概念的涵义,认为科学史中难以应用科学哲学的“划界”准则;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讨论了“分期”问题,认为年代学方式仍是目前一种较好的构架(对以“科学革命”为纲深表怀疑);科学史一些内容比重问题也在这一部分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S·科恩是当代美国的著名科学哲学家,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由他领衔主编的《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丛书》从1963年出版第1卷开始,到现在已满70卷。这套书大体上代表了当今世界科学哲学的主要潮流。其中1980年出版的《科学发现:案例研究》和《科学发现、逻辑与合理性》姊妹卷曾被誉为十九世纪惠威尔的《归纳科学历史》和《归纳科学哲学》在二十世纪的再现。科恩教授是美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尝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整个科学的学者之一。他坚持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广泛分析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对科学的作用,特别是语言和逻辑思维的作用。由此他高度评价了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这个方面的贡献,并给予皮尔斯、马赫、赖欣巴赫、杜威、纽拉特等思想家以应有的历史地位,以资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恩在1964年国际科技大会所作题为《科学和伦理学》的影响广泛的演说中,曾系统阐述过科学理性同人类自由的内在联系。本文继续了对同一主题的分析,即科学作为人类有目的的、自觉的生活方式,不能不受到政治和哲学的作用,从而也不能不服从于某种超越于科学之上的对人类自由和社会民主的追求。科恩的这些探索,不失为现时代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译自《纪念伊姆雷·拉卡托斯论文集》(《波士顿科学哲学丛书》第39卷,1976年)第79~86页。原文是作者在第五届国际“科学和社会”大会(1973)上的演说的浓缩。罗伯特·科恩教授目前正在我国访问讲学,他的观点引起了我国听众的广泛兴趣。仅以此文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做历史和哲学的解释。论文首先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西方社会中的角色作了综观概述,指出在古代和现代其区别在于:古代社会中科学与技术是彼此分离,并且置于政治控制之下,而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联合的,在社会中有其自主地位。后现代观点的可能性则来源于对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浪漫主义批评。论文最后对美国社会实行的科学、技术和公共政策计划和科学、技术和社会计划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刘 :下面讨论一下有关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德国著名技术哲学家拉普 (FriedrichRapp)在《分析技术哲学》中谈到技术哲学的性质与地位时指出 :“技术哲学 ( 1 )既不是工程科学的元理论 ;( 2 )也不是社会学或历史学等独立学科的一部分 ;( 3 )更不能归结为某一哲学分支。它与认识论、社会哲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哲学和形而上学有密切的联系 ,但并不从属于它们。” (中文版《技术哲学导论》 ,第 1 9页 )拉普对技术哲学说了一系列“不”的这个否定性定义和非确定性界说 ,发人深思 ,该怎样理解 ?对一门学…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当今社会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一个社会的先进主流文化主要由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分组成。人文文化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科学文化是科学的文化形态,主要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刘学礼 《世界科学》2003,(10):44-46
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象征,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最初的技术,一般是指劳动者的技巧、功能和操作方法。近代科学兴起以后,技术逐步成为科学与生产的中介,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作为人类对改造自然总体性哲学反思的技术哲学,它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人类变革自然  相似文献   

18.
信息的发展——是我们时代科学和技术成就的最重要的指标。并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信息”概念本身还没有在与其他概念的联系方面得到深入研究,在还没有把它“写入”反映完整世界的范畴体系中去之前和没有得到哲学解释之前,就不能说它已完善化了。  相似文献   

19.
肖巍 《大自然探索》1999,18(2):98-101,106
本文考察了近代早期提出“引力”假说的几个阶段,特别阐发了有关引力从趋于自然位置的目的论解释,向给予严密数学证明的机械(力学)论解释转变的哲学意义,并以此作烃科学术语重新解读通常概念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作者托马斯·库恩,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教授,美国科学史学会主席。《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他的一本代表作。库恩原是学习理论物理学的,1947~1950年当研究生时,读了一些科学史和哲学著作,以后又进一步地研究科学史,逐步形成了他对科学发展史的别具一格的看法。库恩认为:过去的教科书和科学史著作往往把科学的发展描述为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一堆轶事和年表的货仓,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他指出,科学发展中除了比较平静的所谓“常规科学”发展时期外,还必定会出现“科学革命”。为了说明“科学革命”,库恩引入了“规范”这一重要概念。所谓“规范”,是指共同接受的模式、假设、规则等。库恩认为,“常规科学”之所以形成和发展,关键就在于出现了“规范”。然而,各门科学的“规范”都只能解释一定的事实,当原有的“规范”无法说明的“反常现象”愈来愈多,引起科学的“危机”时,就会爆发“科学革命”,提出新的“规范”。库恩强调,科学革命不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将引起了人们世界观的变革。《科学革命的结构》从1962年出版以来,在科学界和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外报刊称为“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热潮”,把这本书誉为“本世纪的经典”。库恩提出的观点并不是全新的东西,他的一些看法和概念也可以进一步讨论。但他独到的分析,明确的观点,对于我们吸取科学史上的经验教训,掌握科学规律,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加速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有很大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刊选载的这篇《导言》,概括地说明了库恩的基本思想。以后还将陆续选载其中一些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