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现已上升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体现了国家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政策的决心,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鉴于我国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阐释了生态红线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态势、优化国家生态格局、加速生态文明进程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生态红线划定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我国生态红线在划定中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生态红线的划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安徽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安徽省内禁止开发的区域等方面,建立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应用GIS软件,结合定量的计算方法,初步划定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和面积,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草原保护红线关系到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从生态发展角度探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草原保护红线的划定必须要因地制宜。在分析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内蒙古阿巴嘎旗为例,提出了划定草原保护红线的基本保护方向,总结出红线的划定能够促进生态牧区的形成,逐步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在基本草原划定过程中存在着经费难以落实、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日显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建立草原保护红线推进机制、草原保护红线划定管理机制;健全草原保护红线划定的保障机制,强化草原生态监测与评估机制,以及尽快构建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在全国开展草原保护红线划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和禁止开发区域,文章以GIS系统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构建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体系是划定草原保护红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草原保护红线不被逾越的重要保障。在阐释构建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管理机制、创新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技术手段、畅通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发布途径的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体系构建思路,并具体设计了含有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的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从提高认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实践中存在的划定不尽、划定不实、部门冲突等问题,其根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与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的冲突。为解决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人类活动用地调整依据不明问题,缓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矛盾,本文提出基于人类活动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思路。首先运用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化方法,叠加人类扰动指数和地形因子对研究区生态保护红线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衔接现行规划的项目、设施数据,划入生态重要性图斑和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调整;最后利用景观指数评价法进行生态完整性验证。评价结果表明:(1)万全区原生态保护红线内人类扰动指数大于0.4的区域占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10.17%,人类活动强度大于60分的区域占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21.19%;(2)以60分为阈值进行优化并对接现行规划调整后,万全区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240.35km2;(3)优化后PD降低0.1114,MPS增加4.4321,破碎度显著降低,MSI、AWMSI、AWMPFD数值整体趋于平衡。研究有助于提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提升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效率。  相似文献   

8.
普定县属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为了阻止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进行了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划定。通过重要性评价模型对普定县地区的多年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NPPmean、普定县DEM数据、项目区域内的土壤可蚀性K值等数据进行分析,并按照各生态系统服务值进行重要性级别划分,将水土保持功能中的集中连片极重要部分作为生态红线的初步划定范围。对于初步划定的范围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数据叠加,最终得到水土保持生态红线的保护范围。进而重点对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划定区采取预防与治理措施,完善水土保持工作,为普定县的经济发展做好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破坏自然资源、侵占生态用地时有发生,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岌岌可危,已经到了非划定生态红线不可的地步。201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划定生态红线的生态保护策略。生态红线是我国自18亿亩耕地红线之后,第二次被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的"红线"。划定生态红线,对于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中推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结合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特点,对吉林省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格局和监管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东、中、西三个生态区的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各不相同,东部长白山区以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功能为主,中部台地以土壤保持功能为主,西部...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城固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分别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水源涵养3项评价因素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选取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地质灾害敏感性2项评价因素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划定生态敏感区红线;根据地方相关法规和规划,划定禁止开发区红线。将3类"红线"叠加,最终划定城固县生态功能红线。其中,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区范围1 088.6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9.1%,生态敏感区红线区范围277.4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2.5%,禁止开发区红线区范围74.4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4%。全县生态功能红线区范围1 234.76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5.8%。  相似文献   

13.
草原保护建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是保障和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从分析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入手,系统阐述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内涵、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草原保护红线工程建设的基本构想,包括制定技术指南、建立大数据工程、分区工程、预警体系工程、制度体系工程、保障体系、草原专项和国家级示范区工程,提出尽快启动和实施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等六点建议,以实现草原生态、产业和文化传承功能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现内蒙古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树立生态优先的科学发展理念,把草原生态保护作为牧区发展的切入点,而且要加强牧区法规与制度建设,健全草原合理化流转机制和全面落实草原补奖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要完善牧区全方位监理体系,确保基本草原红线,在建构牧区坚实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各牧区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约束、规范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在介绍"泛绿色设计"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企业、民众三个层面运用"泛绿色设计"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措施,并提出创建和发展生态智慧是"泛绿色设计"实施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6.
草原保护事关生态保护、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建设是进一步推进草原合理保护利用的必要条件,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制度设计又是整个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保障工程,是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长效机制,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草原保护红线制度势在必行。阐述了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制度设计的必要性,总结了现行草原制度取得的成效,指出了现行草原保护红线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并从健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制度、实施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资源损害追偿制度等三个方面对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制度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一重要决议被广泛解读为农村土地改革"三箭齐发",标志着新一轮土改大幕正在开启。改革试点有大前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决不能逾越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耕地保护。对此,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曾业松教授表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是试点的大前提,决不能逾越。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重要手段之一.逐步建立和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机制化和法律化,是保护鄱阳湖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保证,才能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提出完善对策,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而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工程与建设》2013,(6):781-781
国家林业局称,目前,生态脆弱地区总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60%以上。我国将启动生态红线保护行动,首次划定林地和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四条红线。其中,林地和森林面积不低于3.9亿hm^2和2.5亿hm^2,湿地面积不少于0.53亿hm^2。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以财政资金为主的生态保护补偿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基于市场机制重构中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对生态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在阐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及生态补偿概念界限与关联的基础上,提出健全完善以“破坏者补偿、保护者得利、受益者付费”为原则,以生态空间净生收益为目标,对社会经济建设占用破坏的生态空间进行补偿,对生态保护各类行为进行奖励的基本生态补偿制度;优化财政出资的权益型补偿制度及健全资源收益型补偿制度,以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