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地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等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认为区域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受控于区域地质和地貌等条件,即地质地貌等的条件决定着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本溪地区素有"地质摇篮""地学殿堂"之称,旅游地学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区域旅游地学资源特点突出.通过本溪旅游地学资源所表现出的地层发育齐全、地域垄断性、不可再生性、历史性、文化性、观赏性、美学性、民族性等特点的分析,按照属性及成因研究本溪旅游地学资源中地质历史旅游地学资源、动植物旅游地学资源等5个类别的属性及成因,提出本溪旅游地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厦门市集美区地学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特点,认为本区地学旅游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山地的绝对海拨高度不高,但因地处海滨,仍然给人以高峻雄伟之感;资源单体级别普遍不高,但各资源单体之间巧妙的组合所反映出来的生态美感,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可以保护开发成为本市居民日益高涨的周末休闲度假和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好地方,对构筑厦门海湾型生态城市,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重要的地学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类型,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功能开发提出介依据与开发中 原则及问题。  相似文献   

4.
《海峡科学》2012,(1):44-53
旅游地学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球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地球科学新兴的分支学科。旅游地学以地球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自然旅游资源和与地学相关的人文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调查、评价地球发展演化历程中所保留下的地质遗迹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景观的科学性、稀有性、典型性和旅游价值,为发展旅游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回顾了福建旅游地学发展历程和现状、国内外旅游地学发展趋势,提出福建旅游地学发展的思路、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莆田市旅游资源总体评价与市场开发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田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独特,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标准,莆田市共有旅游资源5类12种,在空间上,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某些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且有组织性好,延伸性强等特点,文章在深入分析该市客源市场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各细分市场的特点开发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产品优化组合,加强宣传促销与旅游线路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年来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景观资源调查,分析保护区南坡吉隆-波曲峡谷地学景观系统,在喜马拉雅地质演化研究基础上,详细剖析5期成景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学景观形态是第四纪时间序列演化的地表响应.研究区地学景观资源完整连续,构成中喜马拉雅南翼地学景观大道,在青藏高原南斜面景观体系中独成一体.提出结合地学景观资源特色和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口岸优势,开展国际通道型旅游,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对国际社会研究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是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当前的旅游开发研究多侧重于生态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长白山又是满族文化的"圣山",人文旅游资源异彩纷呈,而基于满族文化开发和满族文化旅游区品牌建设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使长白山旅游陷入看完天池就回家的"旅长游短"困难境地.据此,必须将满族文化注入到长白山的自然神韵中,以满族发祥圣地长白山为地域文化核心,通过对满族文化节点地建设,旅游精品路线设计,旅游区文化资源分区重组,实现协同打造、合力推介满族文化旅游休闲区,构建"林海雪原长白山、满族风情第一山"的旅游知名品牌,让长白山名扬世界.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极具潜力的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前沿,乡村旅游资源也逐渐进入游客和学者的视野.为有效保护和开发湖南省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以衡阳市268个乡村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体空间分布趋于凝聚分布;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在县域尺度上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南岳区;各县(市、区)之间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差异较大,空间集聚区有明显的等级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公路指向性及河流指向性;优势的旅游资源带动、强有力的旅游政策扶持、便利的景区交通、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是影响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拥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的旅游会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以崀山为开发中心的新宁介于桂林和张家界之间,是湖南的一个重要旅游城镇,享有“丹霞之魂,国之瑰宝”、“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风景赛桂林”之美誉,但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薄弱。本文从资源种类和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了新宁县主导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和相对集中的两大特点,探析了新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了新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旅游非优区理论,探讨了旅游非优区研究进展、优化路径,以陕西省翠峰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了翠峰山的非优表现,总结出由"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构成的公园旅游优化发展模式.森林公园非优区的旅游发展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导向模式,结合市场需求与特点,以休闲经济和度假旅游为导向,合理定位、重新组合,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打造差异化的特色旅游产品;营造独树一帜的休闲度假环境;走出特色化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塑造品牌化的旅游文化与形象,走不仅仅依靠资源的多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滨海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可达性4个方面构建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沿海经济带18个滨海县区为评价单元,综合应用主观赋值法和分异指数ID计算公式,建立评价模型,进行滨海旅游资源适宜性实证分析,研究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的等级和空间分异规律.结论:(1)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整体较好,但差异明显,大连市的适宜性最高,大洼县最低,其中最高区是最低区的1.7倍;(2)在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的4个等级中,大连市区、金州区、旅顺区和丹东为资源极适宜区,庄河、盘锦、凌海和大洼县的资源适宜性较差;(3)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空间差异ID=0.7,说明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围绕"古、河、拳、根、花"和"一带四区"的开发,河南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一定品牌优势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形象.而郑州在河南旅游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旅游发展形势下,分析郑州市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的序列,有助于郑州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和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大化红水河-七百Long地区景区景观组合特征明显;以岩溶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素质高;点多面广,内容丰富,建议把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开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构筑旅游发展新格局;搞活经营政策,增强旅游投入,逐步完善旅游设施。近期开发注重战术,积极,稳妥地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太行山区旅游资源具有分区性和独特性,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其开发方略是在深山区建设自然景观区;在浅山丘陵区结合生态工程建设开发人工庄园及农事参与;建设高等级山区公路,着力解决进入景区的瓶颈;强化宣传与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景区(点)知名度.  相似文献   

15.
整合利用区域有效资源,寻求经济增长新助力是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小城镇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旅游业正在逐渐成为小城镇带动区域统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面对小城镇旅游中广泛存在的小片区、待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提出"灰色旅游资源"的规划概念,在解决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山景区开发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总结灰色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发展动因,提出规划发展策略,引导新兴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避免区域旅游资源形成恶性同质竞争,促进地方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六安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旅游客源市场。对本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和旅游开发总体布局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的旅游资源丰富而又奇特,从高原的自然风光,奇异的民族风情与古老神秘的宗教文化方面总结了旅游资源的特点。对该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开发条件作出了初步评价,提出了正确定位客源市场,逐步完善以西宁,格尔木为主的旅游城镇和过境中间站的配套设施及接待条件,集中财力重点建设以西宁为忠的东部综合旅游大区和江河源头探险大区及五条旅游纡路,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科学知识的应用研究,扼要地回顾了地理知识的建设历史,提出知识地学概念及其与地理知识建设的密切关系.知识地学以地理知识为中心,在其他科学领域及社会(意识)领域产生广泛的咨询作用.建立咨询地学.笔者认为咨询地学必须向决策地学转化,使地学直接进入政府决策.深化知识地学的应用领域,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彭州市九峰山—银厂沟风景区深度开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峰山-银厂沟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设施初具规模,为四川省省级风景区。本文对该风景区旅游资源作了较详实的评价,并提出了深度开发,改善风景区内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以及旅游带动彭州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泰山的地学价值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泰山是我国研究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经典地,也是国际早前寒武纪研究的知名地区。泰山北侧张夏的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闻名中外。泰山新构造运动普遍而强烈,侵蚀地貌发育,是研究新构造运动及其形成地貌景观的理想地。泰山地学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的地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