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莺歌海盆地富CO_2气藏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结合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CO_2的成因类型,分析了富CO_2气藏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富CO_2气藏CO_2主要为无机岩石化学成因,有少量幔源气混入;富CO_2气藏主要分布在中央底辟带底辟构造1 000~2 000 m深度范围内,东方区CO_2体积分数分布于0~18%和54%~88%这2个区间,且同一底辟构造内,下部储层CO_2含量高于上部储层,断裂附近储层CO_2含量高于远离断裂储层,乐东区CO_2体积分数介于0~88%,CO_2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两区底辟发育特征不同是CO_2分布特征差异的根本原因;中央坳陷带底辟区巨厚钙质砂泥岩沉积、高地温场和大地热流背景及泥底辟的周期性活动是富CO_2气藏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中央坳陷带非底辟区和莺东斜坡带无成规模富CO_2气藏分布。  相似文献   

2.
以保定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夏、冬两季污水处理厂内各个构筑物中的污水及生物反应池中的污泥样本,通过萃取、净化和浓缩后,利用GC和GC-MS检测出10种多溴联苯醚(PBDEs),通过对水、泥以及夏、冬两季各构筑物中PBDEs含量比较,探讨了PBDEs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及去除PBDEs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夏季污水中(进水-出水)PBDEs的质量浓度为43.2~315.8 ng/L,生物反应池中的污泥样品质量分数为2 361.1~3 186.0 ng/g;冬季污水中(进水-出水)PBDEs的质量浓度为108.1~403.5 ng/L,生物反应池中的污泥样品质量分数为2 247.8~2 782.7 ng/g.2)初沉池(夏季53.55%,冬季38.19%)和生物反应池(夏季51.13%,冬季36.61%)中PBDEs的去除效率最高;夏季(86.30%)比冬季(73.22%)污水中的PBDEs去除效率略高.3)构筑物中BDE-209是主导同类物,BDE-100和BDE-99则是仅次于BDE-209的另外2种主要同类物.该研究结果为监控和评估污水处理厂的PBDEs及其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与CO_2反应结晶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过程.研究不同操作条件对体积传质系数、反应结晶速率以及产品最终粒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液体积传质系数随着搅拌速率与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结晶速率随着搅拌速率、气体流量与CO_2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而晶体平均尺寸随着搅拌速率和CO_2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气体流量对晶体的粒度分布无显著影响.碳酸钙晶体同时存在生长与聚并现象.  相似文献   

4.
利用CO2红外线分析仪对金佛山夏季垂直自然带上岩溶生态系统内的土壤CO2气体进行一个月的连续观测,研究土壤CO2体积分数的垂向差异.结果表明:山顶样点土壤CO2体积分数的月波动幅度大于西坡样点;山顶林地样点的土壤CO2体积分数高于裸地,低于西坡林地,而其裸地的土壤CO2体积分数则高于西坡裸地;岩溶区生态系统内剖面土壤CO2体积分数基本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单向梯度分布特征;林地土壤CO2体积分数最大梯度出现的深度大于裸地.  相似文献   

5.
以大连市金普新区为例,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地形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污水处理厂现状布局及规模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金普新区现状污水处理厂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服务范围未最大范围覆盖整个区域,与工业企业、人口、流域分布等存在布局不协调问题,同时现状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因此从污水处理厂布局建设的一般要求出发,遵循最大范围覆盖整个区域原则,采用水文分析方法划分60个流域,建设60个污水处理厂,并依据现状因地制宜地对规模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以福州市A、B两座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Mn、Fe、Ni、As、Cr为检测项目,对各重金属元素的去除特性与去除机制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两座污水处理厂进水重金属离子污染情况不严重,仅Mn、Fe含量略高,可能与福州地区环境背景有关;2以A/O工艺作为生物单元的A污水处理厂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在49.3%(Mn)至93.1%(Fe)之间,以CASS工艺为主的B污水处理厂去除率整体上劣于A污水处理厂,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在28.5%(Mn)至88.2%(Fe)之间;3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去除主要依赖于生物单元,物理单元的去除作用不显著;4预测两座污水处理厂对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能力为0.03~18.10 kg·d-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开发建设类型的不断增多,地下污水处理厂已成为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规模类型还没有明确的标准规范,无法准确表达各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的差异性。通过对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和工艺分析,基于K-means算法,提出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规模划分方法。根据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水处理工艺规模与数量的正态拟合,得出各工艺处理规模的分布曲线,明确各工艺的适宜规模类型。研究内容为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规划与设计及工艺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流化床加压富氧燃烧过程动态特性,建立了流化床加压富氧燃烧过程动态模型,充分考虑了燃烧气氛和燃烧压力改变对炉内燃烧以及烟气组成的影响.基于该模型分别研究了送风氧浓度、燃烧压力以及燃煤量改变时,炉内床温和烟气中各组分体积分数的动态响应,并对其在不同氧浓度和燃烧压力下的响应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氧浓度、燃烧压力以及燃料量阶跃增加10%会引起炉内床温升高,其中密相区响应速度更快;同时,烟气中各组分体积分数在不同参数扰动下响应各异,主要受到此时炉内燃烧状况以及对应的风量、燃料量改变的影响.此外,床温和烟气中CO_2体积分数在压力以及氧浓度突然增加时的动态响应分别在高氧浓度、高燃烧压力下更明显,响应速度更快.整个变化过程中,烟气中CO_2体积分数为90%左右,烟气中O_2体积分数在8%以下.研究所得相关动态响应规律可对后续控制系统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内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区域内土壤表层及深层样品,采用方差分析、克拉克插值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林分密度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5.23,2.99,0.25 g/kg. 40~6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25.85,1.79,0.19 g/kg.相同土层深度下,未经人工抚育的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受到人为干预过的样地,同时,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比3块典型样地空间格局得出,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的空间相关性较大,表现为在东北方向上占优势.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华北落叶松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储粮环境中害虫发生与CO_2体积分数变化的关系,本文详细研究了不同水分含量(12%、13%和14%)的小麦混合感染不同虫口密度(0、2、5、10、20和30头/kg)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米象(Sitophilus oryzae)后储藏环境中CO_2体积分数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水分含量相同的小麦,储藏环境中CO_2体积分数随虫口密度的增加和储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如水分含量为12%的小麦,初始混合感染虫口密度为30头/kg的储粮环境中CO_2体积分数最初为0.253%,在第30 d达到最大值为16.230%.水分含量为14%的小麦,初始混合感染虫口密度为30头/kg的储粮环境中CO_2体积分数最初为0.697%,在第27 d达到最大值为17.230%.本研究结果为今后通过检测CO_2体积分数变化来早期监测粮堆中虫害发生情况提供了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渗透性煤层瓦斯难以抽采的问题,结合液态CO_2低温、低黏、渗流阻力小、相变增压等特性,提出低渗透性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在韩城矿区桑树坪二号井开展煤层注液态CO_2置换驱替CH_4工业性试验,开发了压注工艺系统,确定了压注关键性参数,判定了CO_2置换驱替CH_4技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液态CO_2压注时压力呈现波动特性,起始升压速率较快,达到2.5MPa左右时趋于稳定;压注管路瞬时流量为0.6~1.4m~3/h,累计压注液态CO_2为6.0m~3;以压注过程中检验孔内CO_2体积分数为指标,判定试验有效影响半径达到18m。试验区域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是原始体积分数的2.5倍,抽采纯量是原始纯量的3.5倍,相比瓦斯抽采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人工肝中空纤维管内血液两相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中空纤维管内血流速度分布、红细胞径向体积分数分布、黏度分布以及壁面条件对红细胞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细胞在轴心附近处黏度高,在壁面处黏度低;红细胞流速略大于血浆流速;红细胞沿径向体积分数分布呈双峰状,随各截面与入口距离增加,邻近壁面处的红细胞体积分数逐渐减小,壁面处的红细胞体积分数逐渐增大;不同壁面条件下,壁面处的红细胞体积分数随所受升力减小而增大,远离壁面运动趋势减弱.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以土壤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及SPSS数理统计方法,对湖北省县域尺度上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微量元素与人口健康相关性进行探讨.结论如下:1)县域尺度上Zn、B、Mo、Mn、Fe、Cu 6种土壤微量元素分布均存在明显空间聚集特征,B元素的Moran's I值最大,其空间聚集性相对最好,Zn元素的Moran's I值最小,空间聚集性相对最差;空间分布模式中以高值聚类(HH)所占比例最高,同时正热点区域比例均高于负热点区域,不同微量元素之间的正、负热点区域空间分布存在某些一致现象.2)县域尺度上人口健康水平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并非在整个区域内随机散发分布,长寿指数的集聚性要略高于死亡率,表明县域尺度上湖北省长寿人口分布相对较集中;长寿指数和死亡率的空间分布模式差异较大,同时发生高值或低值聚集的县域个数和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分布特征.3)Mo和Cu两种元素与人口健康指标相关性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人口健康状况;适量的Zn和Mn元素是已被证明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但在本次研究的县域尺度上进行相关性分析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异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土壤环境与人口健康的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利用L9(34)正交实验考察了城市生活污水与活化煤系高岭土的液固比、浸泡时间、硫酸浓度、烘干时间对活化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为50 mL/g,浸泡时间为4h,硫酸体积分数为70%,烘干时间为120 min时,为活化煤系高岭土对城市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吸附率的最优组合,且各因素对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浸泡时间、烘干时间、硫酸体积分数、液固比.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乌蔹莓全草为材料,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多酚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乌蔹莓多酚提取工艺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大小为:D(提取温度)A(乙醇体积分数)C(提取时间)B(料液比).最佳工艺组合为A2B3C2D2,即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70,提取时间1 h,温度60℃,乌蔹莓多酚得率为0.89%.  相似文献   

16.
生物除臭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弢 《甘肃科技》2006,22(8):93-96
本文简要介绍了臭气在污水处理厂的组成、分布情况,分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各种除臭方法的工艺特点,提出了城镇污水处理厂除臭工艺选择的技术路线,并结合本人实践,重点论述了生物过滤在污水处理厂除臭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新标准要求,渤海石油港区污水处理厂需进行提标改造,经过分析A~2O+AO工艺相比于处理厂原A~2O工艺对碳源的利用率更高、除氮效果更好,因此将水厂原A~2O工艺改为A~2O+AO+过滤工艺。经过工程改造及调试,处理后的污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B标准要求,可为天津市其他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蒸馏—臭氧氧化—吸附—厌氧工艺处理糖精生产废水,考察各处理段反应条件对糖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馏段在压力-0.095~-0.1 MPa,温度75℃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预处理,氧化段在臭氧体积分数90%条件下氧化1 h,吸附段在炭水质量比1∶10条件下用生物质炭进行吸附,厌氧处理段在水样与污泥体积比为2∶1条件下反应48 h,处理后水样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微波辐照的方法制备活性炭,以碘吸附值为指标考察玉米芯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微波时间,浸渍时间,磷酸体积分数,液料比等因素对玉米芯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碘值的吸附性影响的显著性表现为:微波时间磷酸体积分数浸渍时间液料比,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时间8 min,浸渍时间18.79 h,液料比20∶1(m L/g),磷酸体积分数为57.25%,该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碘值为2 188.09 mg/g.  相似文献   

20.
众创空间在各地大量涌现,成为新时代中国创新创业新的空间经济景观,对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以全国2 469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数和地理探测器对国家级众创空间的空间演变及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 众创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集聚的特征,但集聚程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2) 研究时段内众创空间的核密度总体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出东高西低、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陆的弓型格局,且密度差异显著,时间变化上表现出集聚与扩散并存的演变态势;3) 分形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状态,集聚主要围绕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等沿海地区以及主要的交通线展开;4) 众创空间的空间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政府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资本市场以及科教文娱投入对众创空间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