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石河子乡以种植经济、粮食作物为主,具有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3℃~6.8℃,一月份平均气温-16.2℃~-18.6℃,七月份平均气温25℃~26℃,日照2 318h~2732h,无霜期160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40mm~200mm,年平均蒸发量15 00mm~2 400mm。属典型的干旱——干涸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万山,一个坐落于贵州省东部山上的美丽小镇。地貌奇特,气候宜人,集山、水、林、洞为一体,再加上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3.4℃,最冷月平均气温1.8℃,最热月平均气温23.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4.3℃,极端最低气温-10.4℃,年平均相对湿度83%,年平均风速2.1米/秒,最多风向为东-北东,平均降水量1200~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左右,无霜期为270天左右。年平均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津市津南区国家一般气象站1980—2019年的观测数据,对津南区近40年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和日照等气候要素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不同极值重现期。研究结果表明:①近40年间津南地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每10年增加约0.5℃,平均相对湿度则呈下降趋势。②从年代际变化角度分析,在春、夏、秋3个季节气温均呈逐年代升高趋势,2010 s春季比1980 s偏高近2℃。相对湿度在2000年之后均比之前明显偏低,其中2010 s 4个季节均明显低于之前的3个年代。平均风速呈现一致减弱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规律性并不十分明显。③根据皮尔逊分布计算了津南国家一般气象站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极大风速的不同重现期对应的极值,其中百年一遇最高气温为43.4℃,最低气温为-24.3℃,日最大降水量为231.5 mm,极大风速为28.6 m/s。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954-2015年景德镇市大雾生成、消散的气候特点及相关气象要素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景德镇市年平均大雾日数为24 d,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夏季最少。月变化呈"W"型,最多出现在3月,7月最少。2)大雾生成的主要时段在夜间到次日09:00,消散主要集中07:00-09:00。11月、12月、1月、2月、3月大雾消散时间较晚,最晚的是1月份。大雾持续时间在2 h以内的占比近4成,7 h以内近9成。持续10 h以上的大雾天很少,平均3年才能有1 d。10月份大雾平均持续时间最长,7月、8月最短。能见度越低,大雾持续时间就越长,能见度在200 m以内的大雾,持续时间可达6 h或以上。3)景德镇市大雾消散时,平均气温为9.7℃,与当天最低气温之差平均为1℃;温度露点差平均为0.6℃,相对湿度96,风速0.89 m/s。4)预测大雾消散,首先要分清楚是平流雾还是辐射雾。平流雾的消散时段在11:00以后,如是辐射雾,则可根据月份、大雾消散的气候特征及实时观测的气温、露点、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利用东北三省27个观测站的地理信息及1971~2000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气温的分布规律,得出东北地区气温随纬度、经度及海拔高度的关系。在该区内,纬度每增加1。,7月平均气温减少0.23℃,1月平均气温减少1.64℃,年平均气温减少0.82℃;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7月平均气温减少0.7℃,1月平均气温减少0.8℃,年平均气温减少0.53℃。  相似文献   

6.
利用东北三省27个观测站的地理信息及1971~2000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气温的分布规律,得出东北地区气温随纬度、经度及海拔高度的关系。在该区内,纬度每增加1。,7月平均气温减少0.23℃,1月平均气温减少1.64℃,年平均气温减少0.82℃;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7月平均气温减少0.7℃,1月平均气温减少0.8℃,年平均气温减少0.53℃。  相似文献   

7.
利用东北三省27个观测站的地理信息及1971~2000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气温的分布规律,得出东北地区气温随纬度、经度及海拔高度的关系.在该区内,纬度每增加1°,7月平均气温减少0.23℃,1月平均气温减少1.64℃,年平均气温减少0.82℃;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7月平均气温减少0.7℃,1月平均气温减少0.8℃,年平均气温减少0.53℃.  相似文献   

8.
收集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9-2011年消化系统疾病急诊就诊资料93 301例,在Spearman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与广义相加模型相结合,对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对急诊人数的影响和滞后效应进行分析.就诊人数与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压、降水量等均为显著正相关,而与气压、风速为显著负相关.20℃附近是最不利于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的气温条件;气温高于25℃时高温效应明显,累积效应在滞后4~7 d时最明显.最不利于发病的湿度条件为相对湿度50%左右,滞后0~1 d的湿度效应不明显;滞后2~3 d时相对湿度为70%的危险度高;滞后3~5 d时低于阈值的相对湿度危险度最大.4 m/s左右的风速下发病数较少,而风速为1~2 m/s时在滞后0~4 d会增加消化系统疾痫风险;6 m/s及以上的风速危险度大且作用持久,但其本身出现频次低.主要气象要素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影响显著且各要素均具有不同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和揭示玛纳斯河流域各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该流域1983年以来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以及降水量等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近30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呈增加态势;1月最低气温的线性增加率为8.21℃/100a,7月最高气温的线性增加率为13℃/100a,其结果导致日较差减少;20世纪90年代末期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年平均降水量与冬季降水量变化较为相似,夏季降雨变化波动较大;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州市1951~2004年的气温、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风速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了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广州市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80年代以来,年平均气温升高明显.近50年来平均气温增长率为每10年上升0.13℃.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季节在湿季,并且主要是与1~3月干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有关;年平均降水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周期性的现象.除了秋季降水减少以外,夏、冬、春季降水都有增加,其中夏季降水量每10年增加3.82 mm,在四季中增加速率最快,对年降水量影响较大;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较小,长期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并具有阶段性,四季中冬季平均风速最大,对年际变化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庐山市1960—2019年逐年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在分析气候变化的基础上,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为评价指标,探讨庐山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庐山近60年气候变化显著,气温上升趋势明显(0.213℃/Da),年均温上升约1.278℃,年平均风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重庆巫山县26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逐日观测数据,利用温湿指数、人体舒适度等指标,分析了巫山的气候特征,评估了巫山主要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结果表明:巫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水量1 029.5mm,日照充足,湿度适中,气压宜人.县内海拔适宜,气候资源优异.同时,巫山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旅游气候资源丰富.低海拔的小三峡景区峡谷气候特征明显,四季旅游皆宜,具有春早、秋爽、冬暖、夏热的气候特色.巫山红叶平均观赏期长达41d,自11月下旬一直延续到12月末.中海拔的神女景区夏季避暑条件优越,旅游舒适期长.高海拔的梨子坪森林公园高山气候显著,平均海拔1 800m,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0℃.根据以上评估结论提出了要保护好生态气候环境,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气候资源和加强生态旅游气象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区的逐月气温及日照时间资料,分析了陕北、关中和陕南3大地区的气温及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气温及日照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南高北低,并且各地区都有上升的趋势,以陕北地区上升的幅度最大(0.029℃·a-1),陕南地区上升的幅度最小(0.009℃.a-1),3个地区都是1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7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都是2月份上升的幅度最大,8月份出现下降的趋势.日照时间南短北长,年日照时间都呈下降的趋势,陕南地区下降的幅度最大(4.496 h·a-1),陕北地区下降的幅度最小(0.619 h·a-1),每个月都以陕北地区的日照时间最长,陕南地区的日照时间最短,日照时间最短的月份都出现在2月份,4和9月份3地区的日照时间都有变长的趋势,在日照时间变短的月份中都以6月份变化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昌吉市夏季气候要素及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疆昌吉市1961~2004年夏季逐日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和降水量等气候资料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及旱涝变化规律并给出了昌吉市旱涝等级资料。结果表明:夏季3个月中,昌吉市6月份温度最低,风速最大,降水量最多;7月份温度最大、风速较大、降水量较多;8月份温度较高,风速最小,降水量最少的气候特征。昌吉市的最高、最低、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风速呈变小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旱涝等级呈逐年下降趋势,暴雨次数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小气候效应,为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长期经营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内、外2个气象站36 a(1983—2018年)连续监测的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2个站点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速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分析了绿洲防护林内、外小气候的差异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 ①绿洲防护林内、外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蒸发量和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绿洲防护林体系使大气温度降低0.2~1.6 ℃,地表温度降低0.10~5.49 ℃,相对湿度增加0.5%~18.6%,降水量增加0.5~100.7 mm,蒸发量降低18.4~1 282.8 mm,风速减小0.45~1.98 m/s;②绿洲防护林内、外的每10 a的气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7、0.32 ℃,地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8、0.36 ℃,降水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8、2.5 mm,相对湿度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1.3%,蒸发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2.5、-78.4 mm,风速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0.2 m/s;③绿洲防护林内和林外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年内变化规律均为先增加后降低,为单峰曲线,而风速的年内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④绿洲防护林内、外各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秋、冬四季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蒸发量增长率均为林外高于林内;四季相对湿度均为林内高于林外,风速则相反;降水量春、夏季林内高于林外,秋、冬季为林内低于林外。【结论】 绿洲防护林体系具有降低气温和地温、减少蒸发、降低风速、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等生态功能,防护林及其内农作物生长季节尤为明显,这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起着积极作用,进而改良土壤,并对维持绿洲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吐鲁番市和哈密市9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统计量与信噪比检验方法,对吐鲁番市和哈密市57年(1960—2016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吐鲁番市和哈密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多年均值为12.11℃和7.35℃,冬季气温增幅最大.哈密市的增温幅度比吐鲁番市的增温幅度大,吐鲁番市年平均气温突变年份为1986年,哈密市年平均气温突变年份为1996年.吐鲁番市和哈密市的降水量以1.61 mm·(10 a)~(-1)和3.61 mm·(10 a)~(-1)的速率上升,夏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显著,多年均值为32.15 mm和78.49 mm.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西部近53年来气候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南岛西部1951~2003年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气温、降水、干燥度和风等几个主要气候指标,研究表明:近53年来海南岛西部多年平均气温24.8℃,平均年较差16.1℃,冬季气温变异系数大,稳定性差;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7.5mm,冬半年平均雨量106.4mm,年降水离差系数较大,冬、春两季降水不稳定,年降水日数偏少且季节分配差异明显,冬、春季无降水日数长;多年平均干燥度为1.97,属于半干旱区,年平均风速为4.6m/s,全年大风日数达30d以上,大风日数以冬半年较多。  相似文献   

18.
以沂山油松为样本,建立油松标准化年表,在此基础上分析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年5月份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温都与油松年表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当年6月份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温都与油松年表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当年7月份降水量与油松生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当年5-6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油松年表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当年8-10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油松年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在本地区树木生长季内,降水越多,气温越低,越促进树木生长.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7年西安市气象数据和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监测资料,综合分析西安市2017年度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状况以及污染物质量浓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平均风速为2.43 m/s,平均气温为19.00℃,总降水量为649 mm,冬春季PM_(2.5)、PM10质量浓度值普遍高于夏秋季.利用SPSS对污染物与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颗粒物、气态污染物CO、SO2质量浓度变化与平均气温、降水量、风速呈负相关,而O3与平均气温、降水量、风速呈正相关.此外,通过拉格朗日混合粒子轨迹模型模拟了西安市48 h的气流后向轨迹,并将PM_(2.5)的质量浓度数据与气团轨迹相结合,利用潜在源贡献函数模型(PSCF)和浓度加权轨迹方法 (CWT),分析西安市PM_(2.5)质量浓度影响及潜在源区分布特征,其结果表明超过50%的气流后向轨迹来自西北方向,西安市PM_(2.5)的主要潜在来源位于陕南各城市以及陕南周边省份交界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山西省忻府区气象局1959年~2013年气象数据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距平分析法以及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变化情况.结果显示,55年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趋势缓慢,增长率约为0.08℃/10a;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率约为-2.16 mm/10a;年平均蒸发量下降趋势明显,下降率达-59.3 mm/10a;M-K突变检验表明,55来忻州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蒸发量的突变点分别出现在2011年和1977年,而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未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