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满族说部之创始神话《天宫大战》英译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英译实践中翻译目的、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的最佳运用。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间的翻译可以看做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古文的翻译,由于其原文文本中文化成分的博大精深,及其译入语阅读对象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缺失,如果忽略或者未对其文化成分给予足够重视,在其外译过程中往往造成大量文化底蕴的流失,造成翻译的失败,文化交流的失败。因此,翻译,特别是我国古文的外译,应当充分分析和挖掘其文化背景,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相关背景知识,结合汉语和译入语的结构等特点,通过替代、省略、形合、意合等方法将其转移至译入语中。  相似文献   

3.
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将文本类型分成“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大类,并针对其交际功能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通过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探究其与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及翻译策略之间的紧密联系,并结合旅游文本英译例文,论证文本功能对翻译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要让译文读者准确理解源文所要表达的信息。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版为语料,指出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语言、文化和思维特点等因素,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更好地传达源文的内容,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5.
浙江海洋文化中的道教文化在海洋文化研究的大背景下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首先是对道教海洋信仰的理论研究,探讨道教的水崇拜与众多海洋神明的渊源关系;其次是对道教海洋民俗的研究,细致分析沿海民俗中的道教影响因素;最后是道教海洋文化创意的开发研究,提高道教海洋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界出现的“文化转向”思潮,翻译这一术语得以重新改写与界定。将译者主体性置于文化语境视阈下,分析文化语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译者从文本的择取到文本的理解都或多或少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翻译动机到翻译成品的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下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和操纵。因此,只有当译者在认同主流文化趋向的前提下,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显彰。  相似文献   

7.
译者主体性已成为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和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翻译策略、翻译标准的选择众说纷纭.本文试从译者的文化取向入手,通过实例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和制约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这对于揭示翻译活动的规律和丰富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旅游网站的翻译远非语码之间的转换,还应考虑目标浏览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结合在自建澳大利亚旅游网站语料库的基础上,从网页构建要素、网页设计、网站文本、网站语言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澳大利亚旅游网站与中国英文旅游网站的特点,认为中国旅游网站的英译,除了单词句子的文本语境外,更需要考虑网页设计和文本结构这个大语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对陕西旅游文化外译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当前以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针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达到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国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通过援引西方言论、进行文化比附等手段将儒家文化西方化,这与其向西方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一西化策略具有历史合理性,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当下的典籍英译中应采取杂合策略去西方化,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通过援引西方言论、进行文化比附等手段将儒家文化西方化,这与其向西方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一西化策略具有历史合理性,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当下的典籍英译中应采取杂合策略去西方化,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孙竹 《晋中学院学报》2009,26(6):104-106
受英美强势文化的冲击,我国许多译者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倾向于采用归化的方法指导翻译,由此牺牲了大量源文本中附载的中国文化内涵。全球一体化并不是全球西方化,更不是英美化,它是在尊重各国文化特色多样化的基础上而言的。中国译者不仅应该抵制英美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蚕食,更应该全面审视译者的任务,并重新认识其服务对象——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的英译体现了交际翻译策略,外宣翻译应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考虑读者的接受心理,注重译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增强其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种,通过图像和声音向人们客观和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生存的外部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历史和人类对自身命运的认识和反思。纪录片翻译属于影视作品翻译的一种,除具有一般影视作品翻译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文章拟从翻译文化效应视角,以《美丽中国》为例,探求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纪录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丽江文化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就引起了海外学者与传教士的关注,20世纪晚期,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丽江成为一个重要的海外游客旅游目的地与文化输出窗口.其生产要素、需求状况、文化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及面向国际发展的战略与定位成为文化“走出去”的竞争优势,而服务水准与产业联动则是两个亟待加强的弱项.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其作品已被翻译成50余种语言,200多个外文版本,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成功范例。在莫言作品的诸多外文版本中,日文版本是最多的,莫言的几乎所有重要文学作品都被翻译成了日文,在日本得到广泛的传播与认可。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的译介大致经历了发端期、发展期、繁盛期、成熟期四个阶段。莫言作品本身的文学魅力、优秀日文翻译家的出色译介、作品电影化与国际获奖、毛丹青的“穿针引线”等是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成功传播的重要因素。莫言文学作品在日本的成功传播,对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要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要为合适的作品找到最适合的译者,要推进优秀文学作品影视化,要有优秀海外文学代理人助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翻译实践中不时会出现无效翻译。"无效翻译"是指译者机械地处理源语中某些特殊语言形式,导致译文缺少可读性。无效翻译的产生往往缘于源语中的所谓不可译元素:韵律、字形结构的拆解、文字游戏、双关语、谜语等等。不可译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同语言固有的文字本身的书写特点、修辞手法、表达习惯以及文化差异所致;然而"目的论"者认为,通过一些非常规手段,可译与不可译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即通过译者的创造性工作,一些貌似不可译的言语现象也可以在目标语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9.
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出版于殖民时期的香港。通过考察其英译《论语》的缘起以及相关术语如"天""仁""德"和"贤"的翻译,揭示了理雅各作为英译者的真实文化身份——传教士。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