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殖灶中,家禽经常发生钙磷代谢障碍,特别是产蛋禽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影响空禽的身体健康与生产水平。因此,研究家禽钙,磷代谢障碍因素,是保证家禽身体健康,使使其生产水平得发发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120-12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鸟类学基金会组织大量志愿者每年检查近30000个鸟窝,记录在英国栖息的鸟类每年首次产蛋的时间。记录数据显示,苍头燕雀在1966年的产蛋时间平均为5月11日,2006年已提前至5月2日;知更鸟同期产蛋时间从4月28日提前至4月22日。蓝冠山雀、大山雀和燕子的产蛋时间也或多或少有所提前。鸟类产蛋时间提前会导致一些鸟类不能为刚破壳而出的后代提供足够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呼吸系统疾病是禽类养殖中危害最大、最难控制与鉴别的一类疾病,导致家禽饲料利用率及增重下降、产蛋降低、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4.
孵化是饲养珍禽关键的第一步,对刚开始养殖珍禽的人来说,购买自动孵化机价格高昂;用母禽自然孵化,费工费神,还影响母禽产蛋  相似文献   

5.
提高禽、兽繁殖率,单靠增加营养和改善栖息条件是很不够的,还需适时应用取蛋、断奶措施,去刺激禽类多产蛋、兽类加快发情,以促进动物的繁殖,尤其珍贵禽、兽更应考虑这类办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光周期对叉角厉蝽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温度(26±1)℃,相对湿度(70±7)%的条件下,测定了7组光周期分别为24L∶0D, 16L∶8D, 14L∶10D, 12L∶12D, 10L∶14D, 8L∶16D, 0L∶24D条件下叉角厉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对叉角厉蝽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叉角厉蝽若虫发育历期和产卵前期缩短,若虫存活率、雌雄成虫寿命、产卵次数、产卵量和孵化率先增加后降低.当光周期为0L∶24D时若虫发育历期(19.02 d)和产卵前期最短(8.35 d); 16L∶8D条件下雌雄成虫寿命寿命最长,分别为50.81 d和47.47 d,产卵次数最多(15.76次),产卵量(663.1粒)和孵化率最高(85.77%).综上所述,光周期为16L∶8D时最适合叉角厉蝽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7.
我国内禽业生产将是扩大肉类生产的主流,中速型黄鸡和优质型仿土鸡将作为市场消费的新增长点;蛋禽业应稳定饲养量,科学繁育,提高单产水平,水禽业要加快发展种草养鹅,逐步扩大特禽生产.并对我国养禽业保障体系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光周期亚急性暴露对雄性斑马鱼繁殖行为的损害及对正常配对雌鱼繁殖行为的干扰效应.[方法]设置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6 h光照:18 h黑暗(短光周期)和18 h光照:6 h黑暗(长光周期)共3种不同的光周期,连续暴露处理雄性斑马鱼成鱼7 d,在处理结束后将雄鱼与未进行上述暴露处理的雌鱼配对繁...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光周期及摘除眼球致盲,探讨了光照对昆明地区野生树(Tupaiabelangerichinensis)繁殖的调控作用.非繁殖期人工长光照(14.6L(光):9.4D(暗))和人工长光照(14.6L:9.4D)并致盲,都使树生殖器官重量和血浆睾酮、雌二醇含量以及除卵母细胞直径外的所有生殖器官形态学测量值极显著增加(P<0.01);繁殖期人工短光照(11.4L:12.6D)可使生殖器官重量明显降低(P<0.01或0.01<P<0.05),使睾酮和雌二醇含量以及除卵了孢腔直径外的所有生殖器官形态学测量值极显著降低(P<0.01);繁殖期人工短光照(11.4L:12.6D)并致盲可使所有指标都降低,但变化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环境光周期是昆明地区树季节性繁殖的信号因子,在饲养条件下,可通过人工长光照提高树年繁殖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急性光周期紊乱对斑马鱼(Danio rerio)成鱼繁殖行为的影响。【方法】设置1个正常光周期组(对照组,12h光照∶12h黑暗),1个短光周期组(6h光照∶18h黑暗)和1个长光周期组(18h光照∶6h黑暗),分别连续暴露雌、雄斑马鱼成鱼3d,暴露结束后统计斑马鱼的繁殖行为参数,并分析光周期紊乱对斑马鱼繁殖行为的影响及该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的情况相比:1)光周期紊乱严重干扰了斑马鱼雌雄成鱼共同进入产卵区的时间和频次,其中短光周期的影响更为严重;2)光周期紊乱明显干扰了雌雄斑马鱼分别进入产卵区域的时间,而对它们分别进入产卵区域的频次没有明显影响;3)光周期紊乱对斑马鱼繁殖行为的影响没有性别差异。【结论】光周期紊乱明显抑制斑马鱼的繁殖行为,短光周期的抑制作用更为严重,但这种影响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蛋鸡养殖规模化经营。从雏鸡的选育到淘汰,一年的时间。选择适合的饲养方式、适时转群、各阶段的饲养标准确定、不同时期的光照时间确定、微量元素的供需、空气温度的控制。是决定产蛋率高低的关键.正确把握全程的管理技术。可使蛋鸡适时开产。延长产蛋高峰期,获得最大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急性光周期紊乱对斑马鱼(Danio rerio)成鱼繁殖行为的影响。【方法】设置1个正常光周期组(对照组,12h光照∶12h黑暗),1个短光周期组(6h光照∶18h黑暗)和1个长光周期组(18h光照∶6h黑暗),分别连续暴露雌、雄斑马鱼成鱼3d,暴露结束后统计斑马鱼的繁殖行为参数,并分析光周期紊乱对斑马鱼繁殖行为的影响及该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的情况相比:1)光周期紊乱严重干扰了斑马鱼雌雄成鱼共同进入产卵区的时间和频次,其中短光周期的影响更为严重;2)光周期紊乱明显干扰了雌雄斑马鱼分别进入产卵区域的时间,而对它们分别进入产卵区域的频次没有明显影响;3)光周期紊乱对斑马鱼繁殖行为的影响没有性别差异。【结论】光周期紊乱明显抑制斑马鱼的繁殖行为,短光周期的抑制作用更为严重,但这种影响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华东科技》2012,(6):76-76
一个古老的问题流传已久: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以进化的观点来回答这一问题,那么答案很明显:先有蛋。恐龙——作为鸟类的祖先,就是产蛋的,因此,在属于鸟类的鸡出现很早之前,就有蛋了。在化石证据与进化观点的辅佐下,回答这个问题很轻松。对恐龙进化的研究,会提供许多鸟类显著特征的进化路途,如中空骨骼、温血、羽毛及飞行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叶绿体光化学活性和观察叶绿体类囊体膜超分子结构发现:与短日照光周期相比,长日照光周期可诱导开始进入光周期敏感时期的光敏核不育水稻(NK58S)叶绿体发育不良,但却使开始进入光周期敏感时期的晚粳NK58及未进入光周期敏感时期的NK58S和NK58的叶绿体发育正常.长日照光周期对NK58S叶绿体的这种特异效应可能是导致NK58S雄性不育而NK58正常可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岗鹅选育基础群饲养观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 2 3 6只 3 0周龄初产马岗鹅母鹅进行个体观察记录 ,结果表明 :第 1个产蛋年 ,产蛋 3 4周累计产蛋 90 91枚 ,平均每只母鹅产蛋 3 8.52枚 ,个体母鹅最高产蛋达 78枚 ,最少只有 7枚。马岗鹅就巢性强 ,繁殖性能低。但由于个体之间就巢性存在较大差异 ,预示可通过选种降低种鹅就巢性 ,提高产蛋量  相似文献   

16.
饲养产蛋鸡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成活率和产蛋率,进而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而蛋鸡产蛋下降却直接影响蛋鸡饲养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探讨与分析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病因,制定卓有成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一、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蛋鸡产蛋下降主要有家禽疾病、饲养不善、管理不当等多方面原因而引起。1.疾病因素。(1)由细小RNA肠病毒引起的鸡脑脊髓炎。该病可使蛋鸡在10天内产蛋率下降40%左右。(2)由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鸡新城疫。该病可使产蛋率严重下降。(3)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也可使产蛋率严重下降。(4)…  相似文献   

17.
湖北地区湿地鸟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编著)分类系统及分布等,综合文献及历年调查,对湖北湿地鸟类进行统计分析。湖北湿地鸟类计有13目62科198属373种;其中留鸟99种,占26.5%;候鸟60种,占16.1%;冬候鸟105种,占28.2%;繁殖鸟57种,占15.3%;旅鸟及迷鸟52种,占13.9%。湿地鸟类生态类型中,游禽69种,占18.5%,涉禽92种,占24.7%;猛禽51种,占13.7%;傍水禽161种,占43.1%。湿地鸟类373种中,东洋界种类86种,占23.1%;古北界种类23种,占6.2%,广布两界种类264种,占70.7%;迁徙型鸟类(留鸟、繁殖鸟及旅鸟、迷鸟)多为广布两界种类,占该类鸟的比例高达88.5%;常居型鸟类(留鸟和繁殖鸟)东洋界种类占50.6%,古北界种类仅占3.2%。  相似文献   

18.
以大盐湖卤虫(Artemia francisana)和东营卤虫(Artemia si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光周期、盐度、温度和[Fe++]4种因素对成虫的生存时间、生殖参数及诱导其产休眠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h,15℃,9%,15 mg/L为实验中卤虫的最佳生存与产卵条件,同时还发现FeSO4可以作为代替Fe-EDTA和亚铁血红素作为卤虫产休眠卵更为经济的诱导剂,最后讨论了这几种因素与卤虫繁殖与生存状况之间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较为复杂的鸣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绿尾虹雉鸣声的生物学意义.2009年1-7月在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集绿尾虹雉的鸣叫声,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对绿尾虹雉鸣声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Excel软件对其各种鸣叫声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尾虹雉鸣声大多由短的重复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鸣声组成.鸣声类型具有报警鸣声、领域鸣声、惊叫声、啼叫声、求偶叫声、产卵叫声、休息时的叫声等7种.鸣声音节中最常见为洪亮高亢的单音节鸣声,双音节鸣声仅出现在产蛋时,多音节鸣声为啼叫声.繁殖季节鸣叫与非繁殖季节鸣叫相比,在鸣叫类型上有增加,鸣叫频次也有明显增多.本研究发现绿尾虹雉的鸣声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鸣声是它们在种群中进行语言交流的有效工具.研究鸟类鸣声的生物学特性对于了解鸟类的各种行为特征和有效的保护鸟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四川南溪县、山东莱阳市分别引进四川白鹅和豁眼鹅,在武汉地区进行饲养对比试验,分析两个不同品种在武汉地区气候条件下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四川白鹅,开产日龄263 d,产蛋持续期160 d,只均产蛋数64枚,均蛋重135.77 g,产蛋率40%,受精率86.0%,受精蛋孵化率85.8%;豁眼鹅,开产日龄298d,产蛋持续期118d,只均产蛋数38枚,均蛋重122.98g,产蛋率32%,受精率84.0%,受精蛋孵化率84.9%.二者受精蛋孵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数据说明,在武汉地区气候条件下,四川白鹅的繁殖性能优于豁眼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