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必要因素,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与相互协调和植物的水分供应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保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是保证植物良好的生长发育和高额产量的首要条件之一。为此,很多研究者(如A.Arland 等等。)都进行了植物体内水分生理指标的研究,他们认为叶片的蒸腾强度,吸水力,细胞液浓度,气孔开度,叶片或地上部的含水量及自由水与束缚水的含量之比等水分代谢的指标,可以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供应状况,并可借以推知植物内部的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与否。而吸水力,细胞液浓度,气孔开度等,也可作为灌溉的直接生理指标。同时,他们也研究  相似文献   

2.
植物水分的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有关植物水分的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研究,包括植物根系吸水途径及吸水模型、水通道蛋白分子特征及生理功能、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等进行综合评述,并对植物水分吸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细枝赤齿藓(Grythrodontium leptothallum)水分吸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细枝赤齿藓(Grythrodontiumleptothallum)的水分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它能吸收其干重17.32倍的水分,动力学曲线为一条饱和曲线,总吸水过程的表观Km值和表观Vmax值分别为32.36g和15.72g/gDW·min。该吸水过程可分离为外吸水和内吸水,其相对应的表观Km值和表观Vmax值分别为29.58g、12.57g/gDW·min和53.78g、3.33g/gDW·min。  相似文献   

4.
龙兰  杨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4):1326-1337
根系是植物获取水分的主要器官,它直接影响整个植株的输水量以及生命活动。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下,了解根系生长过程中的需水特性并提高农业中水资源的利用率,一直是节水灌溉技术中研究创新的热点。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植物根系的吸水量进行精确估算,建立根系吸水模型是定量化研究植物根系吸水特性的重要方法。本文概述了根系吸水的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不同研究方法下的根系吸水模型进行分类研究,并阐述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同时介绍了水盐共同胁迫下的根系吸水模型。最后对目前的根系吸水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构建水稻根系三维动态吸水模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土壤—根系系统是SPAC水分连续体中重要的子系统。现有的根系吸水模型大致可以分为微观模型和宏观模型。分析了根系吸水模型的发展趋势,指出必须注重根系机理和根系结构的研究,并修改和完善植物根系吸水模型,使之成为多种农业活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吸水性树脂(简称SAR)是一种典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它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千倍的水分,无毒、无害、无污染;吸水能力特强,保水能力特高,通过丙烯酸聚合得到的高分子量聚合物→高保水量,高负荷下吸收量的平衡,所吸水分不能被简单的物理方法挤出,并且可反复释水、吸水。应用于农林业方面,可在植物根部形成“微型水库”。高吸水性树脂除了吸水,还能吸收肥料、农药,  相似文献   

7.
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水分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对于植物的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植物的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正常的生理活动受阻,甚至停止。因此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植物,水分含量的变化也密切地影响着植物的生命活动。水分对植物有如此大的影响,主要在于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理作用。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分参与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水分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中起作用。 一、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1、水分是原生质的重要成分。植物细胞中原生质的含水量一般达79—90%,其含量常常是控制生命活动强度的决定因素。植物细胞含水量高时,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例如,根尖、茎尖等,如果细胞含水量减少,原生质便由溶胶状变为凝胶状,生命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是观察、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进行实验,并在实验中培养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是要让学生经常动手,另一方面是要重视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二者缺一不可。下面就以实验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课中的应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根对水分的吸收”这  相似文献   

9.
日本关西大学最近研制出能抑制造成植物霜害的冰核活性细菌繁殖和作用的药液。 通常植物细胞中的水分在-15℃时才能冻结,但感染上冰核活性细胞后,细菌分泌的蛋白质在-4℃时就会使植物细胞中的水分形成冰晶,植物因此受到霜害。  相似文献   

10.
以葫芦科1年生攀缓植物丝瓜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它在低浓度不同种类盐中的吸水规律和在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中以总吸水倍率和叶子中脯氨酸质量分数以及培养外液渗透压变化作为测定指标,从渗透压作为丝瓜幼苗时期吸水动力的角度,探讨其吸水动力学变化及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0.001 0 mol/L)各种盐对丝瓜幼苗的总吸水倍率的影响为LiCl>KCl》二次蒸馏水>NaCl;不同浓度(0~0.014 0 mol/L)KCl影响下丝瓜幼苗总吸水倍率、脯氨酸质量分数、培养液进入植物体内的粒子数随KCl浓度成峰形变化,并且三者的变化基本吻合.KCl浓度为0.001 0 mol/L时脯氨酸质量分数达最低值,0.004 0 mol/L时脯氨酸的质量分数达最高值,在无盐和高盐环境下脯氨酸的大量积累是植物细胞的适应性反应,其质量分数的高低不宜作为丝瓜的抗盐性指标.脯氨酸质量分数与进入植物体内粒子数变化正相关,并拟合出关系式w=k0+keR0n,w为脯氨酸的质量分数,n为进入植物体内的粒子数,k0,k,R0均为常数.本研究为探讨植物体中脯氨酸积累的生理作用及意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超吸水物     
超吸水物,全称为超级吸水聚合物,它能吸收大量的水分或各种水溶液,而且不论怎样加压,吸进去的水也不会淌出来。超吸水物之所以有如此高强的吸水、保水本领,奥妙就在于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达数百万单位。在分子间的离子性基分子中,带正负电的一群原子结合,使各分子间相互连接,呈三维关系,成为“一团纠缠在一起的乱线”;分子间形成了无数的网眼,网眼中存在高浓度的对抗离子性基的可动离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轮机油中微量水分的净化合成了一种高分子吸附剂,实验研究了高分子吸附剂在水中与在含微量水的油中的吸水性能.研究了去除汽轮机油中微量水分的工艺等.实验结果表明,高分子吸附剂可使汽轮机油中的水分降至0.03%以下.它不但净化效果好,成本低;而且不改变汽轮机油的原有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土壤—植物—大气复合系统内水热迁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非饱和土壤内部热、水、气耦合迁移特性,植物根系吸水特性及植物蒸腾的描述,建立了反映土壤-植物-大气复合系统内温度,水分,含气量等的动态变化过程的一般数学模型。作为一个算例,还用该模型对利用地下多孔埋管引入了冷凝水来加热和灌溉土壤的效果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4.
大气-土壤-植被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SPAC)系统水分转化过程是生态水文学重要的研究内容。稳定同位素作为天然的示踪剂能有效示踪、整合和指示SPAC系统中的水分输入、输出以及转化过程。笔者在简述稳定同位素应用原理的基础上,以垂直方向上SPAC系统水分运移的视角,阐释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土壤-根系界面水分运移、植物传输水分中存在的分馏和植物冠层-大气界面水分交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SPAC系统水分转化研究中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分馏机制、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异质性方面的局限性。认为未来基于稳定同位素的SPAC水分转化研究还需着重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1)借助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便携式同位素分析仪对各种同位素水池同位素组成进行原位观测;(2)结合多种同位素分析水体同位素组成来分析土壤-根系界面水分运移过程,进一步确定树木水分来源,提高识别和划分的准确性,并以此完善稳定同位素应用模型;(3)利用同位素标记盆栽实验精准控制叶片吸水的水源,高分辨率地解析叶片吸水的发生位置以及时间;(4)结合控制性同位素标记实验并利用离心技术提取木质部导管中的汁液水,对比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使用徒手切片法对采自新疆不同生境下的22种藓类植物茎和叶片进行横切,对横切面进行比较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旱生藓类植物叶片细胞壁加厚从而减小水分的丢失,中肋由厚壁细胞和大型主细胞组成,分别起着减小水分的蒸发和导水的作用,但是这种结构不是绝对的,茎表皮1-2层细胞,皮部有内外分化,也有不分化。生长在荫湿环境下的藓类植物叶细胞壁厚,中肋很细,可能与长期生活在水分不足的环境有关,但毛尖金灰藓(Pylaisia steerei)没有中肋,中肋的退化可能与其生活在容易获取水分环境有关,茎表皮1层细胞,皮部具有内外分化。大部分水生藓类植物叶细胞壁薄,茎表皮1层细胞,皮部无内外分化,都是大型薄壁细胞,提高了细胞代谢。茎横切面形状很可能与叶片的着生和排列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6.
植物种子的成熟脱水是植物器官水分代谢的一种特殊形式。正常性种子和顽拗性种子的产生均是植物长期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结果。脱水对植物细胞的伤害来自:(1)机械伤害;(2)代谢伤害;(3)狭义脱水伤害。植物细胞对脱水的保护主要有改变细胞结构和代谢水平及路线;产生特殊的保护物质;抗氧化系统及修复系统的有效发挥。脱水对种子伤害的机理和顽拗性种子脱水耐性的提高研究应在一定的模式系统和结合植物水分代谢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PV技术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下四种盆栽植物幼苗(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柔毛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和二色胡枝子Lepsedeza bicolor)叶片的细胞水分关系,以期认识叶片细胞水分在叶龄及生长型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幼叶的渗透调节大于成熟叶和老叶;干旱增加了叶片细胞束缚水含量(θ)和细胞壁弹性模量系数(ε),降低了叶片水分饱和状态下的渗透势(ψsat)、质壁分离渗透势(ψxtlp)、质壁分离时细胞水分相对含量(RWCtlp),以及水分饱和状态下的重量与于重的比率(TW:DW).于旱引起两种乔木幼苗叶片的细胞水分参数显著变化,而对两种灌木影响不显著,说明前者的抗旱性较强.同时也表明植物叶片细胞水分关系和植物的生长型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课题实施至今,系统开展了功能型保水制剂、土壤表面覆盖材料、不同类型植物源抗旱节水制剂原材料筛选、性能优化及应用效果验证;农田水分转化过程、不同处理作物秸秆还田效应、有机无机复合土壤扩蓄增容材料研发及生物发酵废弃物的土壤结构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生物质无环境负荷型保水制剂吸水倍率达100以上,释水效率达85%以上;磷钾赋肥保水功能新材料养分持续释放能力增加10~20倍,成本降低20%~35%;新型气孔免疫植物蒸腾抑制剂的蒸腾抑制率35%以上;研制出有机无机复合型土壤扩蓄增容材料,应用后使土壤有效孔隙增加5%,土壤水分无效蒸发降低10%,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  相似文献   

19.
探讨苔藓植物对黄土坡面的保护机制,室内进行苔藓植物的截水、复水、透水试验,探索耐旱苔藓的吸水能力、蓄水特点以及失水特征.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雨水冲刷和雨滴击溅实验,研究耐旱苔藓抗冲刷、溅蚀的能力.结果表明:相比于冰草、马尼拉草,耐旱苔藓的吸水量提高3~7倍;失水速率匀速缓慢.耐旱苔藓能有效屏蔽雨滴击溅作用,屏蔽效果随着覆盖度增大而增强,覆盖度为100%的坡面能完全屏蔽击溅作用.在相同环境中,耐旱苔藓坡面水分累计下渗深度比无覆盖的裸土坡面提高约2倍.降雨环境中,耐旱苔藓通过植物体拦截、细胞吸水储存大量水分,同时削弱雨滴溅蚀保护土粒结构,减缓土壤结皮形成速率,增加水分下渗量,对黄土坡面起到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引言从本世纪初开始,对植物抗旱生理的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几十年来,从抗旱生理研究的先躯Н·А·Максимов到当代水分生理及抗性研究的学者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应用水势的概念描述植物的水分状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由于在研究干旱引起植物内部生理过程变化时,特别注意了水分胁迫(Water Stress)的程度,因而使很多问题得到了澄清。现在已经明确干旱首先影响细胞生长及胞壁的合成,并粗略地划分了干旱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