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由粉末床层的滑动流一般公式推导出 Blaine 仪测量计算比表面 S_V 的公式,对一些粉末进行了测量研究,使简便的 Blaine 仪扩大应用到细粉末范围。结果表明,粘滞流公式不适用于亚微米粉末,用粘滞流公式计算的 S_K 对于 S_V 的误差随粉末粒度和床层孔度的减小而增大。本文还讨论了测量计算的 S_V 随孔度变化的复杂原因。  相似文献   

2.
气体透过法已经被用来测量粉末的比表面和粒度。细粉末和超微粉末在稳定流动下,伴随有分子流效应。这个效应,30多年来没有从计算上很好解决。本文已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BET普遍方程、广义的t-法和标准等温线,以及其间的关系。用吸附法测量了典型粉末的比表面S_(BET)和S_t及平均粒径d_(BET),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测量了其平均粒径d_(TEM),并求出d_(BET)/d_(TEM)比值。根据d_(BET)/d_(TEM)值分辨粉末形态是多孔体或无孔体,通过t-曲线对此核实并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纳米硬质合金粉的桥接团粒对粉末成形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汞压仪和AMT-2400孔径分析仪,研究纳米硬质合金粉末"桥接"团粒对粉末及其压坯中孔隙体积分布曲线的影响.用沉降分离、高能剪切粉碎、(BET)比表面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桥接团粒在分离和破碎过程中,相对松装密度和比表面积的变化及高能破碎对粉末成形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桥接"团粒会造成不同的孔隙体积分布高峰,高能破碎使粉末的相对松装密度成倍增加,并可使压坯的密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并流沉淀法在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辅助下制备了纳米ZnO光催化剂(ILZnO),以甲基橙为模拟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催化剂的光催化脱色性能进行了考察。用BET比表面(BET)、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和表面光电压谱(SPS)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成系统中添加离子液体后,制备的ZnO的比表面、光诱导电荷分离速率和光催化活性分别提高了2倍、25倍和17.6%。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WO3粉和W粉的剪切破碎时间对WO3粉和W粉的沉降曲线、平均粒度、BET比表面及松装密度的影响.用TEM和SEM对剪切破碎前后的粉末进行了直接观察.结果表明:新型剪切破碎机能有效地粉碎微米级WO3等脆性粉末,同时可以破坏超细W粉中的桥接团粒,使W粉和WO3粉的松装密度增加1倍以上,但对比表面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文中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纳米稀土复合氧化物CuxCeOδ,以透视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差热分析(TG-DTA)、Brunauer Emmett Teller(BET)比表面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粒度二次分布仪等方法表征了复合物粉末的粒径、热稳定性、比表面、晶相和二次粒度分布,以常压微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该复合物催化剂对甲烷燃烧的催化活性。研究了复合物中CuO含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燃烧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用机械活化粉末制备钨合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改进制备工艺和提高钨合金的性能,对原材料粉末做了机械活化和化学活化处理,通过烧结制备了钨合金,考察了经机械活化和化学活化后粉末的变化,观察了合金的组织、测试了合金的密度、硬度、抗弯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可以使粉末颗粒变细、比表面增大、缺陷增多;化学活化可以在粉末颗粒表面形成含微量合金元素的均匀薄层,并通过反应形成高活性层。二者都能使粉末的活性提高,对经活化处理的粉末施以烧结可以获得较高密度和性能的钨合金。  相似文献   

9.
对绢云母(Sericite)粉末进行硅烷偶联剂湿法处理,采用Washburn 法测量了经不同浓度的硅烷偶联剂修饰后的绢云母粉末的表面张力.修饰后的绢云母粉末的表面张力具有周期性的变化,且波峰与波谷随着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利用比表面仪(BET)和激光粒度仪,获得绢云母粉末表面的粗糙度为17.5,且根据Wenzel 和 Cassie复合方程,获得液体与粗糙表面接触的投影面积分数f2为0.103,在绢云母粉末表面的单分子层APTES密度为1.82×1018 个/m2.  相似文献   

10.
La0.7Sr0.3MnO3+λ钙钛矿催化剂的涂覆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乳液法制备的稀土La 0.7 Sr 0.3 MnO 3+λ钙钛矿粉末作为催化活性材料,采用催化剂浆液浸渍法、一步法、超声分散法、盐溶液浸渍法等将其负载到蜂窝陶瓷载体表面,制成蜂窝状催化剂.评价了几种样品对富氧条件下氮氧化物还原的催化性能,并对表面形貌,比表面和机械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催化剂浆液浸渍法制得的样品比表面积大,结合性能较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是一种较好的涂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纳米级二氧化锆超细粉末表面结构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深胶-凝胶法制备了钇稳定立方相二化锆超细粉。研究了其形态?比表面和表面微孔分布。结果表明:二氧化锆超细粉末呈球形或近似球形,表面存在大量孔径为40A左右的微孔。  相似文献   

12.
用于定容储存天然气的活性炭吸附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活化法制备了用于天然气定容储存的活性炭吸附剂。考察了活性炭的失重率、堆密度、比表面、孔径分布及灰分含量随活化次数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提出了对于定容吸附储存,吸附剂比表面大小的比较应以单位体积吸附剂的比表面为基准。  相似文献   

13.
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还原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两阶段还原法对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还原,控制还原工艺的参数制得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采用XRD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高倍SEM观察粉末形貌;对复合粉末的费氏粒度、比表面面积、氧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末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高于600℃时制得的复合粉末由W和(Ni,Fe)两相组成;粉末颗粒呈球形或近球形;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都对W-Ni-Fe复合粉末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还原温度为700℃,还原时间为90 min时,制备的颗粒为平均费氏粒度低于0.65μm,平均BET粒度小于100nm,晶粒粒径小于30 nm,粉末氧含量小于0.23%的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  相似文献   

14.
纳米铜粉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粉本是指其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的粉末。一纳米只有一微米的千分之一。由于尺寸小,纳米粒子具有小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纳米微粉显示出许多优异的性能是微米级粉末所没有的。人们预言:“对世纪将是纳米材料在许多新现象、新性能。新应用方面开花结果的时代”。纳米钢粉呈褐红色。由于粉末极细、化学活性强,一般存放在论性气体或有机溶剂中。纳米钢粉的比表面大、表面活性中心数目多,在冶金和石油化工中是优良的催化剂。在高分子聚合物的氢化和脱氢反应中,纳米钢粉催化剂有极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在乙炔…  相似文献   

15.
研究前驱体溶液状态对喷雾干燥法制备(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特性的影响. 采用高倍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形貌观察, 并对所制得复合氧化物粉末的Fsss粒度, 比表面, W、 Ni和Fe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质量分数为20%的(W, Ni, Fe)混合盐溶液中添加0.6 g/L 聚乙二醇-1000所配制的溶胶作为前驱体溶液制备的粉末特性最好, 制得一次颗粒粒度细小(为40~50 nm)、分布均匀、分散性好、非晶化显著且大部分为球形的纳米级(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相似文献   

16.
以壳聚糖和AlCl3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和α-Al(OH)3复合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红外、热重和比表面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α-Al (OH)3和壳聚糖复合物呈现典型的介孔特性,BET比表面积为55.4 m2·g^-1,BJH平均孔径为3.3 nm;复合材料对Cu2+的平衡吸附量为43.55 mg·g^-1,对亚甲蓝的平衡吸附量为0.11 mg·g^-1.  相似文献   

17.
通过H2-CO共还原法对Fe-18Cr-9W复合氧化物粉末进行还原,控制还原工艺的参数制得纳米级Fe-18Cr-9W复合粉末.采用XRD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晶粒尺寸;采用高倍SEM观察粉末形貌;对复合粉末的费氏粒度、比表面面积、氧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末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高于650℃时制得的复合粉末由Fe和Fe-(Cr,W)两相组成;粉末颗粒呈球形或近球形;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都对Fe-18Cr-9W复合粉末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还原温度为700℃,还原时间为90 min时,制备的颗粒为平均费氏粒度低于0.58μm,平均BET粒度小于80 nm,晶粒粒径小于50 nm,粉末氧含量小于0.14%的纳米级Fe-18Cr-9W复合粉末.  相似文献   

18.
以MnCl2和(NH4)6Mo7O24· 4H2O为原料,制备了MnO2/MoO3复合物,并将其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得到介孔MnO2.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和比表面进行了表征,样品为介孔α-MnO2.电极循环伏安研究表明:在1 mol· L-1 Na2SO4溶液中,电位窗口为-0.2-0.8 V(vs SEC)范围内,5 mV·s-1的扫描速度下,制备的介孔α-MnO2的比电容为345 F·g-1.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迎头色谱法测量比表面中关于计算吸附量的新方法。该法比原来的方法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利用该法计算不同相对压力下的吸附量数据代入BET方程而求出了孔性固体样品的比表面。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超细SiO2,并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BET)测量了样品的氮吸附等温线,计算出BET比表面和孔分布,用透射电镜观测了微孔的形态,对高比表面和微孔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