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中顼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1):80-82
城市人居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人居硬环境除了居住的房屋之外,更包括居所所处的周边环境及整座城市的土地、空气和水资源以及自然生态圈等;人居软环境主要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它既是人居软环境的核心内容,又是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总体水平的核心竞争力。人居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建设既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又可以互相转化与促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健康人居环境的内涵以及当前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的阐述,说明了绿色建筑材料广泛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如何在健康人居环境中更好的应用绿色建筑材料,以保证当前人居环境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3.
提倡绿色装修 改善人居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装修,是以人为本,在环保、生态的基础上追求的高品质生存、生活空间的活动.文中从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和绿色装修的实施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提倡绿色装修,改善人居环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的发展规模是非常迅速的,人类用了几十万年时间从原始无组织的聚居进化到永久性的村落,从那时起到工业革命开始为止,大约用了一万年左右的时间才完成了从群居的村落到城市的发展过程,在人类聚居的规模上缓慢地爬上了五个单位台阶,而从1825年起到现在这150年的时间里,就已相继产生了大都市,城市组团和城市连绵区,即用了150年时间就登上了三级台阶,以此速度发展下去,用不了很久,我们将看到更大,更复杂的城市形态出现.城市的迅速发展,给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诸多改变,虽然我们的城市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在城市环境建设上,仍有很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例如: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城市交通拥挤效率过低,城市空间设计粗陋、艺术质量不高、管理不善等.甚至原有的一些优美、舒适的城市空间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遭人为破坏.这些不良因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的专业领域也很广. 相似文献
5.
曾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13):175-175
文章对绿色建筑及特征进行了阐述。说明了我国人居环境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就绿色建筑与我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缤纷雅致的公园,绿树掩映的小区,宽阔整洁的林荫道,色彩丰富的绿化带,一座正在崛起的绿色城市,正向人们展现出她楚楚动人的优美风姿.这就是曾经孕育了古老齐文化、蹴鞠文化和蒲文化的淄博市.城市绿化,环境治理,使这座文化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焕发出了新的青春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以"宜居城市"清远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资料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刚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评上"宜居城市"的清远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人居环境的相互关系,发现清远城市化水平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人居环境越好;反之,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居环境越差.最后,提出了清远在创建"宜居城市"过程中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吉林省将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将从乡村进入城镇,从而带来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变,甚至是居住地点的改变。针对如何促进、引导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建设,从小城镇现状的调查研究着手,在剖析了人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后,从土地、环境、城镇建设及住房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广东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平台,以1 km×1 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地形、地被、气候、水文等自然因子,构建模型计算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指数,揭示了广东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自然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研究表明:广东省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29.6~91.2之间,整体格局是中部人居环境指数较高,往南和往北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比较适宜区的分布面积最广,占全省面积的67.46%,相应人口最多,占全省人口的71.07%;一般适宜区土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8.8%,相应人口占21.54%;高度适宜区面积占2.97%,人口占7.32%;临界适宜区面积、人口占比均最低,分别为0.77%、0.07%。地形起伏大是粤北的共同限制因子,水热匹配状况差是湛江、茂名的主导限制因子,地被覆盖稀疏是珠三角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限制因子,大部分一般适宜区同时受多个自然因子限制。 相似文献
10.
11.
王树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5)
目的 探讨天人舍一观念影响下所形成的中国古代人居环境规划理念与方法.方法 通过对天人合一不同内涵的文献查阅和相应的人居实证研究.结果 天人合一观念影响下中国人居环境建设体现的3个基本特征,即追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统一等.结论 中国古代人居环境追求空间的伦理性,促进理想人格的培养和人文环境的和谐是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的内在气质;关注人的文化理想和文化信仰,给人以终极关怀,是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最终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绿色陶瓷发展概述基础上,分析其在人居环境中应用。并从节约能源、健康生活.家居安全和家居艺术设计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在人居环境中陶瓷材料设计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析绿色建筑材料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认识绿色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应用,分析了绿色建筑以及绿色人居环境的具体要求、设计理念,并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最高指导原则,对绿色建筑材料在人居环境中如何更好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今后绿色人居环境的营造起到推动作用和参考价值,确保绿色人居环境的创造能够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员工绿色行为被证明对组织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成功实施存在重要意义,但有关员工绿色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还不充分.除了个体对环境问题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的行为控制等因素外,领导者等组织因素同样影响了员工绿色行为的意向.本研究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构建了环境领导力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模型,考察组织前因如何与个体情境相联系.本研究对来自石油行业的247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环境领导力正向影响了员工的绿色行为;(2)组织绿色文化正向影响了员工绿色行为;(3)组织绿色文化在环境领导力和员工绿色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以南宁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梁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Z1)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居住环境,理想的城市人居环境应是适于人类生存、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南宁市人居环境的建设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城市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居环境研究内容出发,根据武汉市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在综合国内外多位学者提出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价武汉市人居环境的指标体系,进一步运用加权求和法对武汉市人居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自然环境、物质文化环境、及人文精神环境等方面剖析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中普遍出现了城市特色、历史文脉丧失、特质破坏的现象。因此,自然生态保护、城市文脉延续是构建和谐生态人居环境的一项重任,人居环境建设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相似文献
18.
以1 km×1 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交通路网指数、水域指数、学校指数、居住影响力指数与地被指数等影响因子,运用GIS技术建立大滁城人居环境指数模型,定量研究大滁城规划区人居环境的适宜程度及其空间规律性。结果表明:大滁城人居环境指数呈现由中心区域向周边地区递减的趋势;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二者的一次拟合度R2=0.836 1。一般适宜以上的地区132 km2,接近大滁城面积的2.96%,相应的人口占大滁城8.75%,其中3.3%的人口聚集在0.78%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临界适宜地区698 km2,占大滁城面积的15.69%,人口39.33万;适宜性相对较差的地区3 619 km2,人口108.91万,占大滁城总面积的81.35%。 相似文献
19.
尧都区人居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名单,临汾市名列前茅.如此污染严重的城市,其城市人居环境实在令人担忧.为了全面了解尧都区人居环境状况,作者对尧都区的人居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尧都区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介绍城市森林概念及指标,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数据,阐述了城市森林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从而达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