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制度不健全,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使得知识产权流失严重,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能力不足.高校要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法教育,尽快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和实施,以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黄飞 《科技资讯》2012,(33):177+179-177,179
本文通过对几十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调研,重点诊断了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知识产权保密制度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在构建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必须设置科学的管理机构、完善的工作机制、并做好知识产权的保密工作、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发展模式已经衍变为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产权对创新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一直以知识产权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本研究对广东省科技创新的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专利创造、专利质量、专利应用、专利服务、专利保护、创新平台建设等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广东省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并总结其现状特点,以期为广东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广东省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所面临的瓶颈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的基本情况,列举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局限性,为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更好地发挥社会作用,广东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应该开拓思路增强服务。  相似文献   

5.
袁攀  武月娇 《广东科技》2012,21(15):10-11,27
通过向广东省的广大企业、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广东省用户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现状、需求,并对于如何有效提供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丽峰 《创新科技》2009,(6):23-25,28
<正>《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建立对企业并购、技术交易等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  相似文献   

7.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以管理理念为标准,一般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分为进攻型、防御型,但单纯的防御型管理模式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内容和管理目标,而单纯的进攻型管理模式则以知识产权创造、确权为重点管理内容和管理目标。因此,理想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应当是将进攻与防御结合,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我国企业应当自觉、全面内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审视并改造既有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建立面向未来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能力的进攻与防御结合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以来,根据国家、浙江省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意见,湖州市狠抓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培育,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及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湖州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显实效。主要表现在:政策推动,鼓励挖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量质提升。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积极性,减轻企业专利维护负担,对企业当年授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给予适当补助;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保持5年以上有效的发明专利给予补助。为提升科  相似文献   

9.
何静  徐淑琴 《广东科技》2011,20(18):1-3
2007年12月6日,省政府公布了《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纲要》作为广东省的重点专项规划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为全省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知识产权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省的科技创新事业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发展机遇,民营科技园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迅速,制度建设趋于完善,创造能力不断增强,转化应用不断深化,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管理水平日渐提高,但还面临着知识产权总体质量不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力不足、知识产权产业化渠道不畅以及来自跨国公司的强势竞争等问题。因此,我国需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广泛调动全社会资源参与农业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转化运用:一方面需要建立农业公共投资知识产权的权属制度,强化政府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成果配置和转化运用的调控职能;另一方面应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实现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双轮合力驱动。  相似文献   

11.
选取广东省2006-2009年21个地级市的3类专利授权量与其2007-2010年的企业劳动生产率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检验各类专利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袁明:广东省专利授权量与企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发明专利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最大,相关性最强,实用新型专利次之,外观设计专利的相关性最弱,贡献最小。发明专利特别是核心专利较少。因此,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研发的原创性,重视产学研结合,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利用能力,不仅是科技创新与专利本身的要求,更是企业创造利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创新政策与知识产权管理培训研讨班”开班式上,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强调,创新型试点企业是我国有关行业领域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创新型试点企业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成为自觉行动。各试点企业要把知识产权工作贯穿到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的全过程,把创造知识产权作为研究开发的重要目标,把取得、运用知识产权作为开拓和占领市场、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为引导广大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成果的培育、配置和掌控能力,即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和运用能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因此,激发企业创新热情,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实施能力成为目前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企业——打好“创新”牌,保护知识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华东科技》2006,(7):28-31
要使企业自主创新生生不息,必须建立其动力激励机制从知识产权制度随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历史以及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性和同质性说明其对自主创新的保护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的实施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科技》2006,(5):36-38
杭政办[2006]28号为贯彻落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打造“天堂硅谷”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决定》(市委[2006]11号)精神,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全面推进我市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经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一)强化企业经营活动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鼓励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关键技术,开发应用技术,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和质量,增强运用知识产权规则的能力,促进商标、版权、专利的融合使用和综合保护,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建设能促进该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详细描述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省生物医药产业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投融资机制、高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共享资源平台、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22,31(2):45-46
天安新材总部设在佛山市禅城区石湾小雾岗公园园林陶瓷厂内11号(自编4号楼203室),在广东佛山和安徽全椒共设有三个制造基地.2021年,公司成功并购浙江瑞欣和鹰牌集团.公司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并通过了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价值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管理角度而言,持续地着眼于价值创造的创新活动是企业能力的主要体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内在的核心工作。同时,知识经济下,知识产权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所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价值,关键是要将企业的整体战略定位于在知识产权创新基础上的价值创造,建立和完善以知识产权创新为导向的管理体系,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的创造与经营。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11,(1):20-20
企业简介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建于1959年,是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综合性一类研究机构,现隶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广东省自主创新标杆企业、广东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示范企业、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单位。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构建一种适合于中国本土的法律激励机制。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和欧盟进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我国宜从科技进步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竞争法律制度、财政税收法律制度和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等五个方面,健全和完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法律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