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增产菌是以蜡质芽孢秆菌为主的一种生物制剂。它具有增产抗病的明显效果。它是植物微生物生态工程的产物。增产菌自1978年开始研制,迄今已产出20多个菌株,在全国15省市,42种作物上进行了试验示范,累积面积达20万亩,增产一般在10%以上,高者达50%,对不少病害具有明显抗病作用。增产菌研制的理论基础现代农业增产措施主要侧重加强水肥管理、改良品种和施用农药治病虫杂草等。这些措施一方面在实施和发挥效能方面有具限度,同时将增加能源消耗和污染环境。例如墨西哥矮杆小麦是要求高水肥的耗能品种,即使不患叶枯病,也难更大规模推广。要想  相似文献   

2.
<正> 稻茬麦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害虫主要有蚜虫、牯虫等。在优化品种布局、合理栽培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只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一般就能达到控制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目的。一、麦田病害的防治 1、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是稻茬麦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仅信阳地区1985年发病面积达316.15万亩,损失小麦8500万公斤。因此,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其农业防治措施有:健全麦田沟系,降低田间湿度;选用高产、耐病品种,消灭菌源,改善田间环境条件等。药剂防治的方法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即80%以上麦穗抽出定长时,  相似文献   

3.
<正>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病害有20多种,主要是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一些病毒病等,此外,近年来黑穗病和纹枯病也在局部地区严重发生。由于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而又简便可行的方法,对控制小麦锈病和土传花叶病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省在1966年以前小麦条锈病曾大面积流行达4~5次,每次损失达5~10亿公斤,因此成为抗病育种的主要对  相似文献   

4.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逐年加重原因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办法。一、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小麦纹枯病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我省仅是局部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几年逐年加重,已成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1990年全省发生纹枯病1394.59万亩,造成小麦产量损失80360.26吨。洛阳市1990年发生31.5万亩,1991年扩大至95.7万亩,占川灌区小麦面积的87%。据郊区及偃师县调查,小麦苗期即受该病危害,三叶期地下茎可表现典型症状,普遍率达  相似文献   

5.
<正> 小麦是我省的优势作物,产量居全国首位,每年种植面积七千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病害猖獗,对小麦威胁很大。据统计,1983年以来,锈病每年发生面积一、两千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4.2%—28.5%,损失小麦几亿斤;小麦赤霉病1977—1984年仅零星发生,1985年猛增到495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0.8%,损失小麦十几亿斤。目前,这两种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加之全省土壤中锌、硼、钼等微量元素普遍缺乏,已成为威胁我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排除上述不利因素,确保小麦正常生长,探讨飞机防治小麦病害和根外追肥综合技术一次性作业的可行性,给今后农业航空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锈病常发区并  相似文献   

6.
<正> 盖草能(GALLANT)是一种防除阔叶作物田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新型除草剂,剂型有12.5%和24%乳油。平舆县植保站自1990年引进12.5%乳油后,在芝麻上展开了化学除草的田间试验和示范,成功率达100%,防除禾草效果达95%以上,且对芝麻安全,增产显著。一、盖草能除草的优点 1.除草效果好。盖草能由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生产,县有内吸传导性,喷洒后很快被杂草叶吸收输  相似文献   

7.
<正> 0.1%301增产宝水剂是由郑州中储检验所化学研究室研制的一种无毒害、无污染的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增加于物质的合成和积累,并能增强作物对不良气候条件和病害的抗御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 “植物病毒抑制素”是由长葛县烟草公司和许昌林技站有关科技人员共同研制成功的一种抑制和防治植物花叶病毒病的广谱生物药。据中国林科院原病理室研究员、植物病理学专家袁嗣令先生的生理生化分析证明,植物病毒抑制素能使酶的活性增强,能抑制病毒复制、并促进蛋白质合成,从而起到防病、增产、提质的效果。经近两年在长葛、许昌、临颖、襄县、禹县、鄢陵、偃师等多县区,多种农作物上多点试验,效果非常显著。在烟草上应用,防病率可达74.5—93.3%,可提前成熟10—15天,烤后颜色金黄、桔黄、油分足、弹性好,上等烟多,一般比不喷药的烟叶亩产量  相似文献   

9.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俗称“黑脚病”,现已成为小麦生产的大敌。此病导致的小麦产量损失达10%~30%,严重的达到7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0.
百菌清的化学名称叫四氯间苯二腈;结构式为;化学式为 C_8Cl_4N_2。百菌清是一种高效、广谱农用杀菌剂,对蔬菜、果树、茶叶、水稻、小麦等多种作物上的广范围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同时亦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其安全性获得好评(2)。但是对人体仍具有一定的毒性。日本在研制和使用百菌清后,订出了在不同作物中的残留标准,如茶叶中允许残留量为1pp~m(3)。  相似文献   

11.
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麦黄花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1987年在我市的文曲乡汤庄村首次发现,经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鉴定确认为小麦黄花叶病。1990年全市已蔓延到临近的城郊,张村等5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面积达1.1万亩,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可达50%以上。近年来,我们通过试验和研究,已初步掌握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技术。观介绍如下: 一、病害症状 1.麦黄花叶病是禾谷类多特菌侵染所致,由病土,病根茬,病麦糠和病场土传播的。在小麦播种以后到返青以前,感病麦苗外表显示症状,2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2.
<正> 5406是活的、多功能肥料。它既能肥田,又能防病躯虫,还能刺激作物生长。一般每消耗一份饼粉可换回5~10倍的收益。所以,它能在全国很快发展,应用面积之大、使用于作物之广、增产效果之显著,是一切农用微生物所不及的。世界上已有九个国家和地区引走了菌种,正在造福于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一种气候性病害,多发生于穗期多雨、气候潮湿地区,一但发生,可使小麦减少10%~20%,严重时高达80%以上,甚至可粒无收,危害性非常大,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的质量和产量,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本文通过实践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发病症状等,并且针对该病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稀土在豫北潮土区的增产作用安阳市农业局倪玉芹,张志华,王秀萍农作物施用稀土可增强作物的新陈代谢机能,提高卢量和改善品质。为了验证稀上在我市潮土区的增产效果,我们在内黄县、滑县进行了多种作物多点试验,进一步证明了稀土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小麦稀土拌种...  相似文献   

15.
<正> 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送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产量的一项配套技术。该技术具有作业质量好、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工效比人工沤制粗肥提高40-120倍,可使水稻增产5.5-18.2%,玉米增产5.5%,大豆增产5-10%,小麦增产7-17.3%因此,值得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应用技术要点如下: 一、秸秆细碎程度和亩用量。秸秆的切碎程度以5-10厘米为宜,最长不超过25厘米,细碎的秸秆能与土壤有较大的接触面,易吸水,分解  相似文献   

16.
一、作用效果 1.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收入.肥料中的镁、钙、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可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加速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积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经多点多种作物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硅钙镁有机肥可使粮食作物增产10%~15%;薯类和根茎类作物增产15%~40%;油料作物增产10%~25%;水果增产8.2%~14.6%;经济作物增产11.5%~26%.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研究防御小麦干热风的有效措施,促进我省小麦生产发展,早在七十年代后期,我站曾对多种防御激素进行过三年试验,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在全省三十多个县(市)推广,累积喷洒面积达八千余万亩,在三千多个试验点调查结果证明,在小麦孕穗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有明显的防御干热风的效果。一、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防御小麦干热风的增产机理 1.增加小麦植株体内磷、钾含量,提  相似文献   

18.
<正> 周口地区人多地少,生产中粮油、粮经等作物争地矛盾突出,在粮食增产的前提下,油料、经济作物也能相应发展,并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研制的小麦、玉米、大豆、豆角一年四熟间作套种模式,缓解了作物间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全年亩产粮食800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400公斤),大豆60公斤,豆角1000公斤,亩产值1364元,比对照(小麦20厘米等行播种.麦收后种玉米)效益提高1.9倍。一、种植形式20厘米行距种6行小麦,空40厘米,1.4米一  相似文献   

19.
Kolser  P 《河南科技》1991,(5):33-33,27
<正> 关于麦类作物的多系品种和混合品种的研究表明,寄主植物种内的遗传多样化可以明显减轻叶部专性寄生菌引起的病害。在一个专性抗病基因为异源的多系品种中,对病害的控制作用可分为抗病基因的直接作用和品系混合的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组分品系中抗病基因的平均作用,涉及到病菌群体的毒性组成。品系或品种混合种植的防病增产作用是由于①混合品种(系)降低了感病植株的密度;②抗病植株的  相似文献   

20.
石鸿文  宗万昌 《河南科技》1991,(10):10-10,12
<正> 我省地域辽阔,有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这就有利于麦类病害的发生流行。麦类病害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有:小麦条、叶锈病,麦类白粉病和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叶枯病、颖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大麦条纹病、云纹病、黄叶病、散黑穗病等20余种病害。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我省经常发生流行。比如,1983年信阳地区发病面积达200.5万亩,损失小麦2500万公斤;1991年达300.0万亩,损失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