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微观尺度观测开发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城市地域空间增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地理国情普查高清遥感数据,借助GIS等手段,从微观视角对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2005-2013年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开发区土地开发活跃,耕地减少明显,道路、构筑物、房屋建筑用地年均增长速度突出,人工堆掘地、草地、耕地等类型土地的空间变化较为剧烈,而从土地空间扩展来看,2009-2011年间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推进特征,土地开发堆掘过程明显;2开发区建设用地空间微观形态日趋规整,但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剧,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性不断提升;3开发区土地空间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建设与开发的空间转换过程,土地空间体系进程以"退一进二"为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土地空间利用集约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开发区土地利用受产业发展和规划控制的影响显著,房屋建设空间扩展和生态类型地块空间变化表现突出,存在土地开发与土地建设失衡的问题,未来需要减少开发地块的闲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浅析开发区与城市的互动发展——以漳州市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与城市有先天的内在联系,开发区从属于它所依托的城市,同时开发区的发展又推动城市自身的发展.文章以漳州市区为例,分析了开发区因城市的发展而产生,开发区的建设依靠城市的基础设施及科研基础,而开发区的发展也带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城市的产业空间重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并吸引人口向城市集中,二者的良性互动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年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变化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城市的迅速扩张以及大量开发区的出现.以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东莞为例,探讨了1998~2003年间其经济发展与开发区增加的关系,并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和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开发区面积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明显增大,表明了开发区面积的增加与该阶段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除此以外,研究还表明人口增加、高速公路建设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不少地方的开发区等新城市地区正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区位,成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地区.发展较好的开发区逐渐具备了城市新区的功能,被纳入城市范围,成为城市新区来源的重要形式.城市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已成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和契机.探讨城市新区的建设布局对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与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程度是城市群发育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从城市群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角度出发,计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中心城市吸引力的分维数和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应用威尔逊模型、空间统计学意义上的空间关联模型,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的空间联系进行研究.计算了各城市的交通吸引强度、人口吸引强度,发现城市之间的联系在交通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矛盾,采用全局MoranI指数、局部G统计揭示各城市的空间关联程度、发展趋势和空间要素在各城市的集聚特征.对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空间整合来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理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国内外城市开发区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国内城市开发区研究主要集中于开发区时空特征研究、开发区产业发展研究、开发区效应研究、开发区与城市关系研究、开发区评价研究、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开发区管理体制研究.国外城市开发区研究侧重于企业、产业、技术扩散等微观层面上,如科学园研究集中于科学园与大学关系、科学园内外部企业比较分析、科学园关系研究、科学园企业及产业研究等.最后比较了国内外城市开发区研究的差异,并对我国城市开发区研究的未来趋势和重点领域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物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利用地下空间开发解决历史文物保护与更新中存在的功能拓展、建筑用地短缺等问题,通过对历史文物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历史文物保护与开发特性、历史建筑地下空间开发、空间区位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针对各影响因素定性和定量指标的特征,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模型,得出评价指标隶属度函数,确定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和范围,明确地下空间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宜开发区和鼓励开发区等4种开发保护类型。以历史文物及相关街区内某一区域的各项指标为例,确定了历史文物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作为城市新空间的一种,对市民生活、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有较强的影响作用.文章从桥下空间具有城市公共空间属性的角度,去认识桥下空间的特点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今后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适应原则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支持社会经济功能的红色景观,维持能源、资金、产品与信息传播、流通的灰色景观、保持生物多样性与调节区域环境的蓝色景观及绿色景观。其次由功能网络连通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功能流路径与不同功能流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以获得生态功能冲突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位置。最后,从功能整体协调发展角度,将研究区分为优化开发、调整开发、限制开发及禁止开等分区,针对其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符合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开发区事业的不断壮大,开发区已成为近20年来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以兰州等典型河谷型城市为例,说明开发区对河谷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初主要体现在城市内部空间的重构。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开发区开始作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体,在城市对外扩张和功能更新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开发区主导下的特大河谷型城市的空间增长具有强烈地向河谷两边山体,甚至跳出河谷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经营城市、差异化发展的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现状.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区域内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差异化明显.区域中心城市的首位作用不强.最后,探讨了中原城市群差异化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洛阳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空间,洛阳市的城市功能、城市定位、城市发展方向也需要重新审视.从洛阳城市发展战略角度对洛阳新区规划建设、产业结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远景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年和2009年两个时间截面,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度,根据计算结果将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分为高水平平稳型、较高水平增长型、较高水平缓增型等14种类型.结果显示,2000—2009年,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空间整体格局保持不变,呈现围绕郑州、洛阳的圈层结构;中原经济区北部围绕郑州和洛阳形成城市流强度高梯度区域,而南部由于处于经济区边缘,且处于省际地区,为城市流强度低梯度区域,故在南北方向上北高南低;东西方向上,东部受经济近邻效应影响明显,而西部紧靠西部欠发达地区,故城市流强度东高西低;随着时间的变化,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溢出作用开始凸显.  相似文献   

14.
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与生态化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理论,从国家宏观生态政策和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入手,以河南信阳为例全面分析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城市(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城镇生态化”概念,揭示了生态化是方向、城镇化是手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阐述了二者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与作用机制,对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现代社会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集聚中心。自古代以来中国区域城市的发展变化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对近代以来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及其影响进行探讨,揭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艰难历程,对当前政府部门制定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是具有历史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绥化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农区,在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确定19项评价指标,分析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为绥化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模型计算得分,判断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等级。结果表明:2010—2016年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从低下向优秀状态转变,各市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肇东市、安达市和海伦市发展水平较高,绥棱县、庆安县、望奎县和兰西县发展水平中等,明水县和青冈县发展水平较低。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其中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制约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经济欠发达农区建议走特色城镇建设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是当前全球“亲生物城市”规划建设最领先、最突出的践行者之一,从城市、社区和建筑3个层面归纳其“亲生物城市”规划经验:着力构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发展复合性功能绿色网络;营建多元主题社区花园,推动社区高度参与建设;重视城市空中绿化建设,塑造绿色优美城市风貌。另外,从管理机构、规划政策、评价体系、公众参与、生态问责几个方面总结其创新的“亲生物城市”政策制度。最后,提出中国“亲生物城市”的发展、规划与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腾腾 《应用科技》2010,37(8):65-67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和谐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在介绍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和性质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从规划设计和管理2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歆悦  胡艳君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63-1371
高铁开通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要素流动,从而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高铁密度最高的地区,研究高铁开通对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方面研究高铁开通其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优化作用,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模型评价结果缺少普适性的缺陷,本研究提出改进的对应分析-ESI模型,并以2010年陕西省北部地区为例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特征及成因分析.在生态环境压力法评价各市县生态压力等级的基础上,利用对应分析法根据影响指标的不同将各市县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表明:1)陕西省北部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的压力来源于环境污染.2)陕西省北部地区13个市县可分为3个区:Ⅰ区应适度转换耕地用途;Ⅱ区应着重治理工业三废问题;Ⅲ区应减少农用化肥施用量以及降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