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二尖瓣脱垂(MVP)合并心律失的临床特点。方法:地60例MVP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确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88.4%,以室性早搏了(65%),其次室上性早搏(40%),传导阻滞罗少见(11%),结论:D在多数MVP合并心律失常不必治疗,多数预后较好,但如果症状明显,伴危险因素可给予β-阻滞剂,MVP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伴TIA者可使用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2例部分保留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其中风心病10例,先天性二尖瓣脱垂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9例,Ⅳ级3例,心胸比率0.68~0.90。术后早期无一例死亡,无低心排并发症。远期疗效好。作者就病例选择,手术技术处理及术后近远期疗效观察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南海酉沙群岛永胜岛附近海域采集到的白荑软珊瑚[NephtheaAlbida(Holm)]”中分离到一种新的海洋甾醇C31H52O,熔点135—137℃,经IR,MS,1HNMR,13CNMR及13CNMRDEPT实验等波谱数据分析,证明其结构为24-亚甲基-27-甲基-26-乙基胆甾醇。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共检查超声心动图2825例,其中50岁以上者1130例,经超声检查,除外风心病、先心病。而检出瓣膜病或瓣膜钙化者70例(男30例女37例),平均年龄65岁,占全部2DE检查人数的2.47%,占50岁以上受检者6.19%。已造成瓣膜病者29例(男12列女17例),包括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5.
收集对数生长期的上海四膜虫,分离细胞核,制备染色质并以酚抽提制得酚溶性染以质非组蛋白,经SDS-PAGE测得四膜虫酚溶性染色非组蛋白有六条明显的蛋白带,其表观量为88KD,79KD,70KD,52KD,38KD,24KD,与鼠肝酚溶性染色质非组蛋白具有明显的5条的分子量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5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治疗,对其围术期处理,手术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5例经临床、心脏超声及术后病理确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病人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术后病人心功能均提高至Ⅰ级,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5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治疗,对其围术期处理,手术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5例经临床、心脏超声及术后病理确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病人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术后病人心功能均提高至Ⅰ级,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5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治疗,对其围术期处理,手术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5例经临床、心脏超声及术后病理确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病人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 术后病人心功能均提高至Ⅰ级,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尿道扩张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8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分别傲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及膀胱镜检查,并进行尿道扩张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尿道扩张后,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症状完全缓解者18例,大部分缓解者16例,另有4例经再次扩张治疗也得到了部分缓解.结论:尿道扩张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安全有效,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杨桦林普通大,中径材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和临时标准地调查点面结合的方法,在立地分类的基础上^「1」,研究了天然杨桦林林分的经营密度,确定杨桦林最佳经营密度为0.70。根据各立地级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进程规律、林分的经营密度模型以及林分胸径与小头直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杨桦林大、中径材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山杨林和白桦林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分别可提高9.50%~24.52%,27.63%。  相似文献   

11.
总结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50例风湿性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行双瓣置换术,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32例,Ⅳ级12例,所有病例术中均行左心耳结扎,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主动脉环扩大2例,三尖瓣成形11例,左房折叠8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6%),死亡原因为心肌保护不当,消化道大出血及脑出血各1例,其余47例随访4个月至6年,心功能恢复至I~Ⅱ级。提高双瓣膜置换术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1993年以来,对对例脑梗塞偏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发病2个月以上者2例,发病1-2个月者2例,1周一1个月者3例,1周以内发病者13例,均系住院患者,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经CT扫描确诊。周例中男匕例,女6例,年龄40-76岁(51-7O岁厂倒,占71.4%),病程18-99天,平均39.2天。临床检查:上肢肌力0-I级6例,11级8例,ill级4例,IV级3例。下支肌力0-I级5例,11级6例,血级5例,w级5例。1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头颅C…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月,我院行心脏直机手术737例,其中二次开胸止血者8例。总结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58岁,平均23.2岁。先天性心脏病5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而缺损1例,法鲁氏四联症1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主动脉符替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双瓣管技术1例。心功能Ⅱ级3例,Ⅲ缓4例,Ⅳ经1例。出血部位:胸骨出血2例,钢丝孔出血2例,胸腺血管分支出血1例,右心房切口出血1例,无明显出血都位2例。二次开胸时间均在手术后12小时内。本组病例均在常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4.
用纯甘油脱水保存15-120天的人,猴角膜片进行了3例人级猴,5例猴给猴表面角膜镜片术,结果2例人给猴,4例猴给猴的表面角膜镜片术后获得秀明愈合;2例因层间上皮植入而失败,观察时间3-24个月。  相似文献   

15.
探讨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手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评价保留二尖瓣位素及乳头肌对心功能的维护作用。36例保留二尖瓣装置手术,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左心室缩小,低心排发生率下降,未见卡瓣及左心室破裂发生。  相似文献   

16.
海藻Caulerpa sertularioides中的甾醇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应用GC-MS技术从海藻Caulerpa sertularioides中分离鉴定出7种甾醇:胆甾醇,胆甾烷醇,24-甲基-轩-5,22-,二烯-3β-醇,24-甲基-胆甾醇,24-乙基-胆甾醇,24-甲基-胆甾-5,7,22-三烯-3β-醇,24-乙基-胆甾-5,23-二烯-3β-醇,3种甾酮:24-乙基-胆甾-4-烯-3-酮,24-甲基-胆甾-5,7-二烯-3-酮,24-甲基-胆甾-5,2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估测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轻度组患者NYHA分级Ⅰ,Ⅱ级比例显著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重度组NYHA分级Ⅲ,Ⅳ级比例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SPA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3组患者手术后右心室内径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3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6MWT均显著改善;轻度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重度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结论二尖瓣置换术能够显著改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负担,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以生物素标记钙调素为探针的凝胶覆盖技术检测动物体液中胞外钙调素结合蛋白(CaMBP)。结果,人的唾液中检测到至少3种分子量分别为14kD,24kD和52kD的CaMBPs。其中,52kD蛋白与CaM的结合依赖于Ca2+的存在,而24kD和14kD蛋白则不依赖于Ca2+。在鸡血清里,检测到以94kD,44/45kD蛋白为主的4~5种胞外CaMBPs,所有的这些蛋白与CaM的结合都依赖于Ca2-。此外,在牛奶中也检出胞外CaMBPs。以上结果,证明了在动物中普遍存在胞外CaMBPs,为胞外钙调素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薄层CT对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疑有支气管扩张者,分别作X片、层厚10mm常规CT、层厚2mm薄层CT检查。结果:薄层CT与X线平片、常规CT相比诊断支气管扩张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21例病例中显示囊状扩张6例,柱状扩张8例,静脉曲张5例,混合性扩张2例。结论:薄层CT有较大的优越性,临床上对疑有支气管扩张症者诊断应首选薄层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45例恶性胸水患者采用胸腔置管闭式术基本引流完后,腔内注入博莱霉素,每周1次,在胸水再生的情况下重复引尽胸水及腔内给药。结果45例患者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3例,缓解率(CR PR)77.7%。发热3例,恶心呕吐3例,胸痛8例,均为Ⅰ度。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病人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