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二甲醚的用途和发展前景,综述了一步法合成二甲醚与传统两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区别是一步法用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没有中间过程,操作费用低,对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的发展近况,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工艺流程以及操作参数和特点,国内在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和催化剂方面的研究进展等进行了较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二甲醚的世界及国内的生产需求状况,二甲醚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以及二甲醚的应用领域,指出二甲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润滑添加剂对二甲醚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不同比例润滑添加剂对二甲醚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在二甲醚中加入一定量的润滑添加剂后油泵柱塞表面的磨损情况有较明显改善,发动机可在宽广的转速和负荷范围内稳定运行;随着燃料中润滑添加荆含量的增大,二甲醚发动机的动力性略有提高,但NOx排放逐渐增加,缸内最高爆发压力和压力升高率也都略有升高;当润滑添加剂含量低于一定比例时,二甲醚发动机仍可实现无烟燃烧,但超过一定比例时碳烟产生,且随着润滑添加剂加入比例的增加碳烟排放逐渐增大,试验表明,加入合适比例的润滑添加剂是解决二甲醚燃料黏度低、润滑性差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二甲醚的性质、用途及其生产方法,介绍了合成气一步法生产二甲醚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反应工艺、催化剂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向承昭 《科技资讯》2009,(15):107-107
本文叙述了二甲醚的各种生成方法井进行了比较,通过市场预测说明发展碳一化学的必要性以及二甲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甲醇含量对二甲醚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纯二甲醚中掺混甲醇,研究燃料成分中甲醇含量的变化对二甲醚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二甲醚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增大、排气温度升高,HC、CO等气体排放增加,NOx排放减少,发动机低负荷运行时影响更为显著;当甲醇含量高于3%时,二甲醚发动机HC排放显著增大,从发动机性能和尾气排放方面综合考虑,车用二甲醚燃料成分中甲醇含量以不高于3%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二甲醚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在一台直喷二甲醚发动机上进行台架试验,研究燃料供给系统结构参数以及往二甲醚里添加高热值的液化石油气(LPG)对二甲醚发动机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喷射泵的柱塞直径、增加喷嘴喷孔数目并减小喷孔尺寸以及往二甲醚里掺混质量分数为30%的LPG燃料均能有效改善二甲醚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子理论估算二甲醚的热物理特性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二甲醚喷雾及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分子理论对二甲醚的气化潜热、表面张力、导热系数和扩散系数等热物理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式进行了估算,并对其误差也进行了估算,同时,把其他已知的二甲醚热物理特性参数,包括表面蒸气压和粘性系数等进行了归纳,估算获得了相当好的准确性,误差大约在5%~10%之间,完全可以满足二甲醚喷雾和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的要求,分子理论还为其他未知燃料热物理特性的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二甲醚/甲醇均质压燃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开究二甲醚/甲醇均质压燃的燃烧特性,在单缸发动机上进行了二甲影甲醇均质压燃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二甲醚浓度增加,主燃烧时刻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放热率峰值升高;随甲醇浓度增加,低温反应变得不明显,主燃烧时刻推迟,燃烧持续期延长,因此通过调节2种燃料浓度可以有效控制均质压燃燃烧过程.在均质压燃正常燃烧范围内,燃烧效率和指示热效率随二甲醚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甲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通过采用较浓的二甲醚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指示热效率值,试验中在较高负荷采用高浓度二甲醚时,指示热效率达到48%.  相似文献   

10.
二甲醚发动机中燃料与橡胶密封件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二甲醚燃料在发动机中的密封问题,开展了二甲醚燃料与橡胶密封件的相容性研究.分析了橡胶在二甲醚中溶胀的化学机理,并选出具有不同极性的橡胶材料进行耐二甲醚溶胀及溶胀前后拉断强度、拉断伸长率、硬度等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试验发现:在含润滑添加剂(植物油)的二甲醚燃料中经过 72 h浸泡后,氟橡胶和丁腈橡胶的溶胀率和力学性能变化均比氟硅橡胶显著;氟硅橡胶在更长时间(40 d)的燃油浸泡后溶胀率最低,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氟硅橡胶可以很好地满足二甲醚发动机对橡胶密封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包括饱和蒸气压和浊点的测量,并在CA4113直喷式柴油机上开展了燃用不同比例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通过优化发动机系统参数,寻求在柴油机上燃用混合燃料的合适配比.结果表明:随着二甲醚添加比例的增大,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饱和蒸气压上升,浊点明显下降,互溶区扩大,当采用0#柴油时,D30燃料(质量分数为30%的二甲醚和70%的柴油混合而成)的浊点可降低到-6℃;由于混合燃料的热值降低,当不增加循环供油量时,发动机功率下降;由于混合燃料含氧量增加,燃烧更为完善,燃油经济性有所改善;发动机在高负荷范围内碳烟降低60%以上,在整个负荷范围内NOx排放可以降低30%左右。  相似文献   

12.
二甲醚发动机燃料喷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2102QB二甲醚发动机上测量了高压油管两端的压力,在不同的发动机转速、负荷和不同的二甲醚燃料温度条件下比较了泵端、嘴端高压油管的压力,结合喷油器针阀升程信号计算了二甲醚燃料的喷射延迟期和持续期,以及不同二甲醚温度条件下的声速.试验结果表明:二甲醚的弹性模量小,压缩性大,喷射延迟期较柴油的长;二甲醚的温度对喷射的最高压力、持续期和压力波传播速度均有较大影响,二甲醚发动机的供油提前角需要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燃料温度重新匹配.  相似文献   

13.
为明晰高压喷射条件二甲醚闪急沸腾状态下的喷雾形态、自着火和火焰发展特性,通过高温高压定容燃烧弹,利用高速相机基于纹影法对比研究了柴油和二甲醚的喷雾和燃烧特性。实验中将喷射压力设置为60、100 MPa,环境背压设置为4 MPa,在喷雾、燃烧条件下环境温度分别设置为400、800 K。研究结果表明:同工况下二甲醚的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面积均小于柴油,但其喷雾锥角大于柴油,雾化时间短于柴油,雾化效果优于柴油。随着喷射压力的提高,二甲醚与柴油的贯穿距和喷雾面积都增大,100 MPa喷射压力下二甲醚喷雾面积较60 MPa增大18.18%,而同工况下柴油增大23.5%。相比于柴油,二甲醚燃烧滞燃期和火焰浮起长度较短,燃烧持续期与柴油相当,但二甲醚燃烧火焰亮度、火焰面积和碳烟生成量明显低于柴油。随着喷射压力的提高,柴油与二甲醚的碳烟生成量均降低,但二甲醚的碳烟生成量降低效果更加显著,该文碳烟生成量用体积分数KL因子总和来表示,发现100 MPa喷射压力下的二甲醚KL总和较60 MPa减小33.3%,而同工况下柴油减小19.32%。  相似文献   

14.
煤炭转化新方向--二甲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二甲醚是一种理想的洁净燃料和气雾剂推进剂,是煤炭转化的新方向。文章介绍了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及车用燃料的优越性及其在气雾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车用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性能研究及行驶试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一台车用多缸直喷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二甲醚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每循环的供油量可使二甲醚发动机的额定转矩超出原柴油机的额定转矩;采用流通截面积较大的喷油器,增加喷油器伸出气缸盖底平面的距离,降低启喷压力,可以提高二甲醚发动机的热效率;与柴油机相比,燃用二甲醚时发动机在全部转速和负荷范围内都可以实现无烟燃烧,且NOx排放下降50%左右,CO和HC排放与柴油机相当.将性能优化后的二甲醚发动机装车进行行驶试验,该车的最高时速(120 km/h)和加速性能都达到了原柴油车的水平.试验表明,二甲醚是一种可以替代柴油的理想清洁燃料.  相似文献   

16.
二甲醚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现有的二甲醚气相状态方程、饱和气液密度方程、蒸气压方程、理想气体定压比热容等方程,计算得到了二甲醚的饱和液体熵和饱和气体熵.从气相维里方程出发,结合Clapeyron方程计算得到了二甲醚的饱和蒸发焓.采用偏差函数法及陈则韶教授提出的饱和液体焓推算公式,计算出了二甲醚的饱和气液焓和临界焓值.最后,开发了二甲醚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程序,并得到了从235 15K至临界点的二甲醚饱和热力学性质表,计算结果的精度在±2%内,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爆炸极限实验系统研制及二甲醚/HFC125的可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ASTM E681-04及ANSI/ASHRAE Standard 34-2007标准,建立了一套全自动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实验系统.该系统实际配气比例与设定比例的误差不超过±0.1%,配气比例的不确定度小于0.5%.对几种常见制冷剂的爆炸极限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准确性.对二甲醚/HFC125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HFC125后二甲醚的可燃性范围减小,当HFC125与二甲醚的体积比为4.6时达到临界抑爆点,但HFC125含量较低时对二甲醚的阻燃作用不明显.该测试结果为将二甲醚作为一种环保型制冷剂进行推广应用提供了安全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二甲醚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二甲醚的性质、生产方法、应用及其下游产品的开发,比较了二甲醚生产方法的优缺点,从长远观点看,一步法生产二甲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DME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并且是氯氟烃理想代替品,且从二甲醚可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可推动我国二甲醚合成技术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二甲醚作为冰箱制冷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将具有优良环保性能的二甲醚作为制冷剂应用于冰箱,对其制冷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在二甲醚为灌注式的条件下,对冰箱的主要制冷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充灌二甲醚的冰箱与采用原制冷剂CFC12的冰箱的各项性能指标接近;实验冰箱二甲醚的最佳充灌量为54g,24h耗电量为1 087kW·h,比采用CFC12节能15.6%;在不改变原冰箱结构的条件下,用二甲醚作为制冷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精确获得某温度下二甲醚液体的质量,研究二甲醚静态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行为,对273K至323K温度区间二甲醚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汽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二甲醚静态介电常数大小随温度存在反相关的变化规律,利用获得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在不同温度下二甲醚液体的介电常数变化曲线。二甲醚饱和蒸汽在温度区间277.5K~318K下,介电常数较大且几乎无变化。在圆柱形电容式传感器模型中进行二甲醚液体液位测量的实验验证,实验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误差分布在3.7%~6.5%。应用实验结果,借鉴二甲醚饱和蒸汽与饱和液体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数据,便可精确求出在某温度下二甲醚液体的质量。文中的研究成果对二甲醚工业燃料的应用与控制起到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