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酮丁醇酸菌固定化技术用于丙酮丁醇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0为基体的载体埋内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制备固定化细胞,同时用玉米芯为载体吸附丙酮丁醇梭菌制备固定化细胞,并分别进行了静止分批、循环换玉米培养基发酵生产丙酮丁醇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固定化丙丁菌直接发酵玉米浆生产丙酮、丁醇的原理和工艺,并对不同浓度、不同流速时溶剂的产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成本底,操作方便,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固定化丙丁菌直接发酵玉米浆生产丙酮,丁醇的原理和工艺,并对不同浓度,不同流速时溶剂的产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成本低,操作方便,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丙酮丁醇梭菌发酵糖蜜生产丁醇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慧芝  杨登峰  关妮  苏海锋  黄日波 《广西科学》2011,18(3):278-282,288
运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设计法优化丙酮丁醇梭菌发酵甘蔗糖蜜生产丁醇的发酵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得到发酵条件的最优组合为(NH4)2HPO4的添加量为0.3%,H2NCONH2的添加量为0.1%、Na2 HPO4的添加量为0.5%,KH2 PO4的添加量为0.5%,L-半胱氨酸盐酸盐-水物的添加量为0.025%,蛋白胨的添...  相似文献   

5.
以丙酮丁醇梭菌为发酵用菌株发酵水蒸气爆破玉米秸秆酶解上清液生产丁醇,研究了酶解上清液浓度、初始pH值以及菌液接种量对丁醇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营养元素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在丙酮丁醇梭菌发酵水蒸气爆破玉米秸秆酶解上清液生产丁醇的最佳条件下(上清液糖浓度57.5g/L、初始pH值6.3,菌液接种量6%,发酵温度37℃,营养元素酵母膏、乙酸铵、磷酸二氢钾、烟酰胺添加量分别为0.8、6.0、0.5、0.25 g/L),丁醇产量达9.726 g/L;水蒸气爆破玉米秸秆酶解液中有抑制产生溶剂的物质,少量烟酰胺能有效促进丁醇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ABE)的可行性。【方法】以本研究分离鉴定的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J-3-3为生产菌株,通过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发酵产物采用气相色谱的内标法测定。【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甘薯液化液初糖浓度为100g/L,豆粕8g/L,KH_2PO_4 0.8g/L,FeSO_4·7H_2O 0.06g/L。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7℃,初始pH自然(pH值为5.8),种龄22h,接种量10%。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60h,溶剂产量达到最大,丙酮、乙醇和丁醇的产量分别为6.98g/L、1.16g/L和15.34g/L,总溶剂23.48g/L。【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是可行的,这为拓宽发酵法生产丙酮-丁醇-乙醇的原料来源以及甘薯的深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丙酮丁醇梭菌在以葡萄糖、木糖、蔗糖、混合糖、玉米芯酸解糖液分别作C源的P2培养基中的产丁醇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源对丙酮丁醇梭菌发酵产丁醇有显著的影响;葡萄糖为底物时,丁醇产量最高达到13.50g/L,总溶剂为19.66 g/L;蔗糖为底物时,丁醇所占比例都在70%以上,丁醇产量可达12 g/L;木糖、混合糖为底物时,丁醇产量在10 g/L左右;只有丙酮丁醇梭菌14-28能利用玉米芯酸解糖液发酵产丁醇,丁醇产量为7 g/L.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细胞生产黑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利用固定化产酷氨酸酶的假单胞菌以酪氨酸为底物生产黑色素。该黑色素的紫外扫描光谱图显示随波长的减小其吸收值增大,在210nm处有一吸收峰;红外光谱显示它在3μm和6μm处有吸收峰,从而证实它是一种黑色素。固定化细胞摇瓶半连续发酵产黑色素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9.5。加入微量铜离子,供氧良好和较低的底物加入量有利于黑色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文题所述模型。该模型由宏观动力学模型和流动模型两部分组成。其中前者由间歇发酵实验获得,后者则用理想流动模型及其组合来近似。基于这些模型,文中就连续发酵系统的进料基质浓度、进料流量和流量分配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丙酮丁醇梭菌在产酸阶段和产有机溶剂阶段的膜蛋白质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了该菌在产酸阶段和产有机溶剂阶段的膜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后,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不同生长阶段膜蛋白质组存在明显差异,经质谱鉴定发现9个差异蛋白质,其中3个在产酸阶段高表达,6个在产有机溶剂阶段高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大部分蛋白含有明确的膜定位信息。产酸阶段高表达蛋白多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而产有机溶剂阶段高表达蛋白功能分布相对复杂。丙酮丁醇梭菌在不同产物阶段的差异膜蛋白被成功鉴定,它们可能在不同产物阶段的转换和细胞信号转导等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明胶戊二醛制备的固定化啤酒酵母细胞,由腺苷酸(AMP)生产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在含有15 mmol/L AMP,75 mmol/L葡萄糖,5mmol/L硫酸镁(MgSO_4·7 H_2O)的0.2 mol/L磷酸缓冲液(pH 7.0)中,在34℃振荡反应1h,ATP转化率可达100%,分批连续反应10次,ATP转化率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酵母细胞连续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0L容量塔式发酵器中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连续发酵酒精的小型中放实验,固定化酵母细胞可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在温度30℃左右,pH=4~5及糖浓度18%(W/V)(11°Bx)时,每升固定化酵母可产酒精25~30g.  相似文献   

13.
生物丁醇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丁醇是具有特有优势的新生代生物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论述了生物丁醇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丁醇作为新型生物燃料的优势,并对生物丁醇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乳酸菌为菌种,活化培养后固定于海藻酸钠、琼脂、明胶-戊二醛三种载体上,分别选取不同的接种量、胶珠直径、载体浓度、CaCl2浓度等因素设计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36h为时间范围恒温下进行发酵;通过还原糖量和酸度的测定,衡量不同条件对乳酸产量的影响,最终选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将丙酮丁醇梭菌ATCC 824丁醇合成途径中分别编码硫解酶(THL)、3-羟基丁酰-CoA脱氢酶(HBD)、巴豆酸酶(CRT)、丁酰-CoA脱氢酶(BCD)和醛/醇脱氢酶(BDH)的关键基因thil、hbd、crt、bcd-etfB-etfA、adhE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构建出3株产丁醇的重组大肠杆菌JM109-99d、DL1346 99d和AFP111-99d。选取摇瓶发酵产丁醇最高(0.52 g/L)的重组大肠杆菌DL1346-99d进行上罐发酵,丁醇产量可达1.07g/L。  相似文献   

17.
用聚乙烯醇作为主要载体,用共混,复合和加入多种助剂的方法,对固定天门冬氨酸酸的大肠杆菌,研究了固定化细胞的性质及固定化细胞的储存稳定性,探索了固定化细胞间隙和连续发酵生产L-天门冬氨酸的生产工艺,获得了间隙和连续发酵的生产能力及固定化细胞的半寿期。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凝胶颗粒的扩散性能和两种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采用浸入法和浸出法,测定了丙酮在4种固定化海藻酸钙凝胶颗粒内的有效扩散系数,测定结果为1.4×10-8~1.9×10-8 m2/min.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丙酮,两种测定方法略有差别,浸出法测定的有效扩散系数的大小与颗粒投入蒸馏水时球体表面的丙酮多少有关系.浸入法中包埋粉末活性炭的凝胶颗粒比不包埋粉末活性炭的有效扩散系数大,而浸出法得到的结果与其相反.浸入法和浸出法均得出包埋活性污泥的凝胶颗粒比不包埋活性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要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生长细胞是指经过一定方法固定之后能生长繁殖的细胞。以固定化生长细胞为基础的酒精生产方法与传统发酵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个优点:(1)固定化细胞密度增加,使反应加速,可得到较高的生产能力;(2)在高稀释率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不产生流失现象;(3)不需要昂贵的发酵罐设备;(4)发酵过程能较容易地加以控制,这类体系甚至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乳酸菌固定化细胞生产果蔬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利用乳酸菌固定化细胞生产果蔬发酵饮料的研究。以山楂、胡萝卜为原料,利用海藻酸钠载体包埋法将分纯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制成固定化乳酸菌细胞。经增殖后,采用自制加工的2000mL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半连续发酵试验。证明在pH6.2,温度控制在41 ̄43℃,装置2:1(V/V),发酵时间为20 ̄24小时的条件下,生产出的乳酸发酵饮料pH4.1左右,乳酸含量0.7左右。经调配,色、香、味具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