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广州地铁二号线大断面浅埋暗挖施工为工程背景,讨论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开挖跨度21.6 m的三线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阐述了城市地铁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控制要点,对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隧道双侧壁导坑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大跨度隧道施工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于施工环境复杂的暗挖隧道工程,科学合理掌握施工地层演化过程是安全施工的前提.以北京地铁12号线光熙门站—西坝河站区间富水砂层大断面暗挖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借助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得到了施工过程中地层孔隙水压力、地层沉降损失演化过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为工程施工规避风险源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施工掌子面孔隙水压力集中位置主要在暗挖隧道上方注浆形成的"注浆拱"拱顶以及断面未注浆范围;隧道施工过程中,沿施工掘进方向在施工掌子面前、后10 m到掌子面位置范围内,是发生涌水关键位置;地层沉降值经历了由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到集中在中轴线位置处的变化过程,最后沉降值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导洞1施工掌子面处地表沉降值稳定在12 mm左右;初期支护拱顶沉降以及拱脚水平收敛均分别在45、30 d达到稳定;现场反馈的施工信息与模型计算地层演化过程相吻合,计算结果可为富水砂层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断面、超大断面盾构隧道的建设,盾构隧道施工过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结合南京长江隧道泥水平衡式盾构施工,针对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切口水压、盾构掘进速度、同步注浆等施工参数的设定和衬砌管片上浮问题,分析了各种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导致的危害,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监控量测,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善同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3)
以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各工作面贯通施工为例,总结出CRD、弧形导坑等不同开挖方法间的贯通要点,指出该工法符合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安全、快速的要求,特别当黄土隧道断面大于160m<'2>时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和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的实施及隧道修建技术的进步,一些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的隧道和铁路将会投资修建,黄土地区的铁路隧道施工因特殊的土质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在高桥隧道下穿南同蒲既有铁路的施工中,施工人员根据黄土特性又花了施工方案,综合性的利用多种施工方法解决了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构筑物施工中安全施工和保证进度的问题,有效的控制了洞外和洞内的沉降变形,保证了下穿隧道的快速施工和铁路的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条大断面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在浅滩及陆地段穿越富水软弱地层,围岩自稳能力差,极易发生涌水突泥,严重威胁施工的安全性。通过对隧道开挖方案的对比分析和根据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的结果,对隧道穿越富水软弱地层的开挖施工方案、降排水关键技术和超前预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为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9.
10.
富水砂-黏复合地层暗挖施工极易诱发地表及支护结构变形过大等复杂问题。以北京地铁17号线某交叉中隔壁(cross center diaphragm, CRD)法施工隧道工程为依托,对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围岩压力、初支内力等进行现场监测后,得到了各监测对象的变化规律和总体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隧道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值较大,拱顶沉降与导洞收敛变形速率与变形量虽符合设计要求,但稳定值接近限值,富余量小;稳定后的孔隙水压力值较小,约为5 kPa,与地勘水头高度基本一致;由于先行标准线开挖的影响,新建隧道围岩压力呈现左右不对称分布的现象,围岩压力沿洞周呈现出拱底→拱腰→拱脚→拱顶→拱肩依次减小的分布规律;稳定后的钢筋应力沿洞周分布形式与围岩压力基本一致,其最大值出现在左侧拱腰处。基于上述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富水砂-黏复合地层的暗挖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大断面隧道和地下工程逐渐增多,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隧道施工中的常用施工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不同围岩情况下隧道施工一般所应采用的施工方法,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隧道断面越来越大,而且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差,特别是一些超浅埋地段,大断面随道施工不但施工难度大、进度缓慢,而且危险性也高,但并不是说超浅理大断面隧道就无法施工,针对超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结合施工现场实践,总结出明暗结合施工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断面隧道衬砌施工标准要求逐步提高,在保证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如何科学合理组织大断面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成为隧道项目施工控制的重点。通过某公路隧道工程具体实例,阐述了衬砌台车结构优化施工技术,并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隧道下穿富水强风化砂岩地层施工对既有铁路的影响,依托某电缆隧道下穿广深铁路工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分析了具体施工措施对隧道及地表变形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地表列车荷载和地层富水时,开挖及顶进力为地表沉降、隧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单独考虑列车荷载或地层富水弱化作用时,列车荷载会使得下穿段地表沉降和隧道拱顶沉降增大,而地层富水弱化对隧道进出口段沉降及下穿段底部隆起影响较大;当同时考虑列车荷载和地层富水时,隧道拱顶沉降及下穿段路基沉降均会大幅增加。对比分析现场监测、Peck公式预测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知数值模拟结果与不考虑地层富水弱化时的Peck公式预测结果十分吻合,但由于其未考虑加固止水措施,地表沉降大于现场监测结果。电缆隧道下穿广深铁路现场施工严格执行现场监测和变形控制措施,将地表沉降值和隧道拱顶沉降值分别控制在6 mm和10 mm之内,隧道底部隆起控制在5 mm以下,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列车的运行安全,并为同类型工程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以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结合典型断面现场监测,对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的受力与变形特性进行综合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黄土隧道在开挖扰动后初期支护的受力状态,将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对比,获得典型断面围岩与锚杆轴力的变化规律,并对初期支护作用效果进行评价,找出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黄土地区隧道施工应坚持"及时支护、及早封闭"原则,确保开挖后围岩变形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前,铁路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交通命脉,是疏通经济的纽带,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铁路线路一般比较长,而且可谓是条条互通,我国幅员辽阔,多山岭和丘陵,所以在铁路建设施工中,经常会穿越隧道,这给施工带来可一定的难度,铁路的隧道施工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目前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作简单的介绍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长大铁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在国内铁路长大隧道施工中,施工通风是一个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本文结合合武铁路大别山隧道施工通风,对施工通风的风量、风压计算、通风系统布置及改善隧道施工通风的技术途径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且在隧道现场施工通风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三车道大断面高速公路隧道的现场监控量测,并对各量测项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DK23+296断面最大累计拱顶下沉量为5.85mm,最大累计水平收敛为4.278mm,且最终拱顶下沉变化速度小于0.2mm/d,即该断面的变形已达到稳定;DK23+190断面围岩压力较小,最大值为-0.093791MPa;钢支撑内侧最大值为27.134MPa,外侧最大值为7.194MPa;锚杆轴力最大值为2.4kN;围岩位移最大值为1.36mm。各受力考察参数均较小,远小于允许应力,围岩-支护体系已趋于稳定;从监测结果看,各量测断面现阶段变形稳定,洞室安全,衬砌受力及变形在合理范围之内,可继续按设计进行施工。配合和指导现场施工,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和结构的稳定,并积累了经验,可用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