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管壳式换热器与板式换热器选型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管壳式换热器与板式换热器各自的特点,并通过对此两种换热器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水换热器的性能参数的对比和计算,详细论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性能的比较,为换热器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板壳式换热器从结构和性能方面进行了简单比较,结果表明:板壳式换热器结合了管壳式换热器高温高压和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及传热系数高等优点,更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董溢 《科技信息》2010,(5):363-364
本文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以及简单的设计方法,详细讲解了管壳式换热器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及特点.为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由于离散的整型设计变量的存在,以及参变量管壁厚度跃变的影响,给优化方法的应用带来了困难。本文提出将Nelder-Mead方法进一步修正予以应用,分析和计算表明这种方法在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生产面临能源瓶颈问题。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节能.建立节约型社会决不是临时性措施.而是我国的长期任务。换热器是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家电等各行各业普遍应用的一种设备。在炼油、化工装置中换热器占总设备数量的40%左右.占总投资的30%~45%。目前.在换热设备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管壳式换热器.约占换热器数量的80%。而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担负着主要的任务.热量交换主要是通过换热管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化工以及石油,动力高耗能的产业部门中实测性与模型值的趋势对比界的换热器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换热器的管程及壳程的基础上介绍管壳式的换热器的传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的范围,同样的分析了一些强化传热的技术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洁 《科技信息》2011,(35):I0095-I0095,I0085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另一种流体在壳侧流动,并通过换热管壁进行热量交换。管壳式换热器生产成本低,清洗方便,适应性强,处理量大,工作可靠,能适应高温高压,且设计及加工制造方法比较完善。其允许操作压力范围可以从真空到41.5MPa.允许操作温度可以在-100℃—1100℃之间,传热面积几乎不受限制(国外己开发出传热面积达5000—8000m,的管壳式换热装备)。因此,虽然它在结构紧凑性、传热强度和单位金属消耗量方面无法与板式或板翅式换热器相比,但由于有前述优点,其在化工、石油能源等行业应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占换热器总数的35%-40%。  相似文献   

8.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合理简化,建立管壳式换热器的实体模型,用大型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FLUENT对于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流体流动与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判断周期性充分发展段的3个主要特征,分别从压力差、无因次温度、速度3个方面,分析具有不同流体速度、不同流体介质、不同折流板间距时几种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模型的进出口段对于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进出口段对壳程流体流动和传热周期性充分发展段的影响长度不随壳程流体性质、流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折流板间距与筒体内径的比值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应用SolidWorks进行U型管式换热器管板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学工业中最常见的设备。而管板是管壳式换热器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承压部件。它对整台换热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极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换热器管板设计中一般使用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设计,准确性不高,安全系数过大,经济性较差。产品验证依赖于对实物样品的测试,使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将COSMOSWorks有限元分析模块和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结合,提出了一种进行换热器管板应力分析的新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侧压降大的问题,提出交错百叶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不同周期下的交错百叶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性能进行研究,获得壳侧流场、温度场的换热和阻力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交错百叶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形成了较好的螺旋状流动,温度场分布均匀;在相同的质量流量下,交错百叶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压降显著降低,单位压降的传热系数最高提高110.51%,综合性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结合换热器设计的特点,分析管壳式换热器设计选型的算法,给出软件设计的总体方案。建立标准型号换热器的Access数据库,以便选型程序调用,利用Excel生成最终计算报表,利用AutoLisp语言实现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图形的参数化设计,并生成最终工程图,实现了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节省能源,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在介质入口封头加装螺旋形折流板、介质出口封头加装旋转螺旋片,形成了一种新型高效管壳式换热器.采用强化传热椭圆换热管加工成螺旋形组成管束作为主要换热元件,改变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流程,形成壳程介质螺旋形流动方式,达到壳程内介质流量和管程内介质流量的合理匹配.理论分析和热工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椭圆螺旋管束换热器总传热系数高于普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并且加工成本降低,换热器体积减小,达到了节省能源、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是换热器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在化工设计中换热器的几种分类,并简要介绍了套管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的各自不同特点及其应用场所.提出换热器配管专业的概括性技术总结,并指出包括其他设备(泵、塔、压缩机、燃烧炉、反应器等)的配管原则,在设计理念上的一致性,指出设计人员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保证设计品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孙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4):6229-6231,6240
为提高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效率,以VB程序语言为平台,基于换热器壳侧传热性能指标设计开发了管壳式换热器计算软件。用户通过使用软件既可设计出满足给定换热量要求、规定压降条件的一系列国家标准弓行板式换热器结构;又可设计新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软件计算准确性较高,可供工程设计及类似软件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该文提出了一种可方便壳程清洗的管壳式换热器,该换热器用喷淋定距管取代定距杆,并加装了排污短接管,从而实现壳程的不抽芯清洗,克服了普通管壳换热器壳程难于清洗的难题.因而,对于换热器提高使用效率、降低清洗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ANSYS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参数化模型,在ANSYS FLUENT中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换热器壳程流体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分析了折流板间距及弦高对换热效率和壳程流体压降的影响,对于设计传热效率高、流体阻力小的换热器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管壳式换热器的检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岗波 《科技资讯》2009,(22):97-98
本文摘要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类型特点,失效形式及试压方法,简要介绍了对换热器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肖峰超 《天津科技》2014,(10):35-37
介绍了海上平台燃气透平烟气回收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利用热管换热器进行烟气换热,使换热后的水变成高温的饱和蒸汽,利用饱和蒸汽对原油加热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模式中海上管壳式原油换热器存在的换热系数低、易堵塞等实际技术问题,为海上平台余热回收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全三维、交错网格、全隐格式的计算方法对管壳式换热器壳侧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各向异性多孔介质与分布阻力的概念,采用修正的κ-ε模型和壁面函数法,着重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壳侧的湍流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和冷态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换热器壳侧的压力分布及压降的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符合良好,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最大偏差为20%左右。采用各向异性多孔介质模型比现有文献中采用的各向同性多孔介质模型更能有效地模拟管壳式换热器壳侧的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20.
管壳式换热器会因流体流动引起管束的振动而导致严重的破坏。在设计换热器时,为了解决流体诱导的振动问题,必须预测管子的自振频率。本文提出一种计算换热器管子自振频率的新方法。把换热器管子当作连续梁,中间折流板视为简支,两端视为固定端由管板固定。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表明,本文所述方法可用于计算多跨不等跨长管子的自振频率,并且具有精度高、比现有公式应用范围广和便于手算电算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